文章来源:派代电子商务深度社区
1,国内B2C远远不成气候。美国的Amazon的每日流量是1253万,Ebay是1556万,最大的B2C和最大的C2C流量相差并不悬虚,但是我们的C2C淘宝每日611万流量,但是B2C几十家合起来,也不过100多万流量。国情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可以导致这么大的分歧?
2,陈年的Vancl成黑马。Vancl是我看着它流量奇迹般起来的,目前每日流量16万,直逼卓越和当当。PV也有7个页面。当我们每天为流量操心的时候,缘何Vancl可以这么轻松的往上窜?
3,D1便利网堪忧。销售百货类的D1便利网,目前每天才7260个访问,根据这样的流量,每个月大概300~500万的交易量,哪来这么多钱维护仓储、物流、技术和人员开支?
4,京东远远抛开新蛋。一直自诩美国最大IT数码购物网的新蛋网,一向以雷声大雨点小著称。喜欢拿美国总部说事,但中国新蛋网100%的员工都是本土招聘。渠道采购价格比不过京东,虚幻的所谓上乘服务和体验,不知还能忽悠多久?
5,邮购类网站稳中求胜。红孩子和麦考林的邮购杂志,在我桌上堆积了好几本。我不生孩子,所以不看红孩子;我不是女人,所以不看麦考林,但是我女朋友买过好几次,邮购和电商的结合,我还在继续观察。值得一提的是,麦考林的顾客粘性很高,每个顾客看20个页面。
6,麦包包很好很强大:别看麦包包的流量每天只有8400个人,但是每个顾客浏览高达32个页面!是国内电子商务网站中顾客粘稠度最高的网站!看来网站的吸引力确实很大,每多看1个页面,购买转化率就高1点,看来麦包包有前途。
7,电视购物类的网站不怎么靠谱:东方CJ还OK,PV有6.5。但是橡果和七星等网站,虽然流量都过万,但是仔细看看,每个访问者只看1~2个页面就走了,看来追求新奇特的电视购物产品,做网络购物简直是浪费服务器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