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的理性思考

 folkner 2009-01-19

作者:谢作栩

《 新华文摘》2008年第3期 字数:3353 字体: 【


  一、知识经济不是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我国离知识经济时代尚远
  
  不少人在谈到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时,往往将知识经济当作一种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来理解。动辄以“知识(经济)社会”作为讨论对象的社会背景,在过于夸大知识经济的同时,往往漠视了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地位、作用。根据OECD的理解,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的产生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它在日益壮大的过程中对社会的经济结构乃至分配关系等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但这种经济即使居于主导地位也并不意味着农业经济或工业经济的结束。因为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是以这两种经济形态为依托,并以知识渗透其间来实现的。知识经济在否定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和时代特征的同时,又提升了它们的内在素质和发展水平。
  从现实来看,20世纪90年代OECD主要成员国5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以知识为基础实现的,若以此作为是否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准,则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仍停留在工业经济甚至农业经济的水平上。根据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至2000年,在人口超过100万的131个参评国家中,有24个国家进入第二次现代化时期,即由工业经济时代转变到知识经济时代。但“知识经济”在我国只能说是初露端倪,除了港澳台三地以外,我国仅有个别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正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但对于广大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可以说缺乏发达的工业经济基础的中国离知识经济时代尚有较大的时间距离。
  
  二、理性地看待知识经济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
  
  从近年我国学者讨论“知识经济”的结果与现实的情况来看,知识经济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更多地停留在观念层面,集中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而在实践层面上体现得不多,这印证了人们在对知识经济及其影响高等教育的认识中存在着夸大的倾向和过多的演绎、推测与想象的成分。高等教育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这是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作用的表现,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的规格、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处置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客观上要求高等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体制、课程内容、教育方式方法和评估等方面作出适当的调整,这是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动力机制上看,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在知识经济发展极不充分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对知识经济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作用方面的认识缺乏足够的实践支持,从而产生了许多认识上的误区,这就需要我们在关注社会发展趋势的同时,借助高等教育实践去匡正。从高等教育自身来看,它毕竟有着自己的独立性和不同于经济活动的内在逻辑,要受制于自身内部关系规律的制约,因此始终具有一些不同于经济活动的根本因素存在,这些因素正如英国学者阿什比所比喻的“基因”一样,它是保持高等教育自身特性的内在回转仪。考虑到指导思想对于实践的重要性,高等教育无论是在实践层面还是在观念层面,都不能仅仅围绕经济转,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不是高等教育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
  更值得警惕的是,受夸大的或不正确的知识经济观念的影响,高等学校的知识日益商业化了,与经济利益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这虽然使高等学校变得越来越富有,但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大学对学术的贡献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而被弱化。从另一角度上说,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甚至普及化和创新知识所需的经费是巨大的,单靠政府的财政拨款是无法独立承担的。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而采取的措施,可能严重地影响到育人这个首要任务。概括地说,财政的困难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在推进高校与市场联系的同时,很可能会最终降低高校培养人才和生产学术成果的能力。此外,受知识经济观念的影响,知识可以较为直接地转化为经济利益,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道德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三、客观地看待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和作用
  
  人们在高等教育对知识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方面也存在着主观推测、臆想和夸大的问题。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专题报告中给知识经济下的定义为:“直接依据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以此为依据,不少人把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转化利用于一身的大学视为知识经济的主要生产部门,对未来的社会经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和作用。特别常见的是,许多人依据知识经济的一般理论,结合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对高等教育的功能或高等学按的职能作了许多大胆的设想,这些设想往往带有对高等教育的不切实际的夸张成分,如认为“社会生产”甚至“盈利”将发展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的新职能,便是典例。
  毋庸置疑,知识经济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是以往农业和工业经济时代无法比拟的,其独特的知识和智力资源优势,顺应了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部门。因此,出于发展社会经济的目的,我们强调高等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对于夸大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之作为发展知识经济的决定性因素,显然带有过多的主观猜测因素在内,没有足够的实践作为支撑;并且从理论上讲,只有客观地看待知识经济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才符合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才是知识经济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
  第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以致夸大,许多国家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进程,加强研究生教育,这对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增加就业,减小贫富差距和降低犯罪率,提升科技水平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只能适度超前于经济的发展,太过超前的发展极易引起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和社会经济支撑、容纳不了的问题,印度和韩国高等教育的扩张史便是教训。我国近年高等教育的持续大扩张也有着发展知识经济的理由,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已不足以支撑持续的大规模扩张,因此对那些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远跟不上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由而极力主张继续大规模扩张的观点,我们应持谨慎态度。
  第二,高等学校的合理分类与定位。正确看待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高等教育也有利于高等学校的合理分类与定位。由于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地位的提升和功能的拓展引发了人们对高等教育基本定位的思考,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研究型大学不仅担负着从事基础研究的使命,还在应用和开发展研究中大显身手,成为知识创新的主力,直接影响着一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乃至国际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相信知识经济对主要从事学术教育的研究型大学的依赖程度将大大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学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将占有更加突出的位置,只有研究型大学才是经济社会的“中心”,由此导致职业教育的边缘化。这样一来,社会上便形成一种以强调学术教育的研究型大学为荣的观念,纷纷向其靠拢,从而影响着高等学校合理的分数与定位,最终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亟须纠正。
  第三,应用技术知识与基础理论知识并重。受知识经济的功利思想所影响,实用主义思想泛滥,一些能够迅速带来经济利益的实用技术知识在大学里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得到强化;而与此相反的是,许多与经济利益联系不紧密的人文甚至一些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虽然从长远看有着很大的社会效益,却因为不具有较直接的经济效益而备受冷落,这很容易导致学科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倾斜或失衡,导致学生知识面的缩小甚至个性畸形发展。由于人文教育或基础理论知识的缺乏,学生被工具化了,大学培养人这一最基本的职能将遭到削弱,大学的持续创新能力也将受到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对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和作用有较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并以此指导实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