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鹤尔山人 2009-01-22
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形成的原因:①经济: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③阶级关系:阶层活跃,受诸侯国统治者重用;④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

2、儒学代表人物及观点:

A、孔子:春秋末期,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⑴思想核心:——“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一生追求(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⑵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包含了民本思想;⑶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⑷文化贡献: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B、孟子(战国,被称为亚圣):政治上主张仁政;重视人民的力量,提出民贵君轻;伦理观方面提出性善论

C、荀子(战国):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重视人民的力量,提出舟水之喻;性论。

3、其他学派代表及其观点

墨家

墨子(战国)

兼爱 非攻 尚贤 ④节俭

 

老子(奴隶主贵族)

哲学思想:“”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丰富的辩证法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哲学20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庄子(战国)

逍遥的人生态度

 

韩非子(战国)

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主张变法革新主张法治

成为春秋战国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4、百家争鸣的意义: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董仲舒吸收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⑴主张:①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加强中央集权;②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以加强君主的权力;③发挥儒学的仁政思想以缓和阶级矛盾;④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

6、汉武帝设立传播五经的教官为博士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

7、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北宋的理学家有:程颢程颐(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家),他们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③发挥了孔子""的学说,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④“格物致知”是认识天理的途径。

8、南宋的理学家朱熹,他是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其著作是《四书章句集注》。他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和“心性论”,同时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封建论理道德)。

9、心学的主要代表有南宋的陆九渊,他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就是“理”;内心反省是获得天理的途径。

10、明朝的心学家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观点

11、离经叛道的李贽(明朝),主张: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②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1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分别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3、三人共同思想主张: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②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③倡导经世致用,④批判继承传统儒家思想,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14、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上的反映);代表作是《明夷待访录

15、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演变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代表作是《天下郡国利病书

16王夫之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发展变化,他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单元训练

1、关于孔子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提出“仁”的学说  B.主张“克己复礼” C.倡导“为政以德” D.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A孔子和孟子B孟子和荀子C孟子和墨子D老子和荀子

3、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A.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B.汉武帝创设太学  B

C.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    D.明朝八股取士

4.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

采取的态度是(A  )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5.孔子、孟子、荀子三人思想观点的共同点是(   C )  

A都认为教育可以兴国B都有唯物主义的观点C都很重视民意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

6.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 D   )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  ②各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    ③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C.①正确,②③④不正确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7.孔子在教育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有( D   )  ①克己复礼 ②提出“有教无类”  ③举办私学  ④打破了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8.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他提出了:B  A.系统的“仁政”思想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人性本善”的思想        D.轻徭薄赋的思想

9.西汉前期,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下列各项对这一主张的相关说明,不正确的是(  B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B.当时阶级矛盾已空前尖锐    

C.实质是强化文化专制主义    D.西汉初年各学派仍很活跃

10.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 B   )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11.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D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2004·上海)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日:“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D  )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1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所以被汉武帝采纳,主要是由于( C   )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朝中大臣均为儒家弟子   

C.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D.其他学派的主张不适应治国

14.“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董仲舒的理论有利于(  A  )

 A.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    B.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做到“三纲五常”        D.“春秋大一统”

15.儒学面临严重挑战是在:B  A.汉代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16.元朝和明朝时曾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这说明了 (  D  )

 A.儒家经典不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    B.《五经正义》不再为儒学家重用

 C.朱熹的学术地位远高于孔孟        D.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

1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C   )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18.朱熹的“心性论”和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的相同点是(  A  )   

A认为“性本善”B认为“性本恶”C人应克制自己的感情D强调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19.关于宋代儒学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B  )

 A.发展成为新的儒学体系心学     B.儒学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C.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D.理学的思想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20.王阳明(守仁)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关于“良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B   )

A.良知的丧失主要在人的私欲    B.良知主要是后天养成的

C.良知就是存在于自己心中的理    D.良知主要是天生的

21.对明朝后期李贽的“离经叛道”评价正确的是( B   ) 

A.否定了传统文化中对孔子的尊崇,具有进步意义  

B.揭露了“道学家”的伪善和无能,具有进步意义 

C.与传统道德观念背道而驰,是社会的异类,不值得肯定

D.扰乱了社会治安,迷惑了百姓,应予以否定

22.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条件,正确的评价是( A   ) 

A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B都有利于封建统治D都具有民主色彩

23.明清时期具有民主色彩思想得以产生的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C

 A.抗清斗争的高涨  B.社会相对安定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阶级矛盾的相对缓和

24.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  A  )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

25.重视或发展民本思想的思想家有(  D  )    ①孔子②孟子③王阳明④黄宗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D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工商皆本

27.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  D  )   ①战国时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②从西汉开始逐渐发展成为正统思想  ③宋代  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已由唯物走向唯心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出现了活跃的局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8.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A   )   

①反传统反教条②反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9.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C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30. 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文化?请联系你熟知的现实社会中出现的某一问题,谈谈正确对待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29(对于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我们应当继承其精华,弘扬其优秀部分,剔除其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举例:儒家提倡尊老、敬贤、尊师等,我们今天应大力提倡。儒家提倡的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对今天我们的学习也颇有益处。儒家提倡言必信,要求遵守社会公德等,也有助于克服当前政治生活中的某些消极因素。(任举一例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