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效计算教学策略初探

 昵称85229 2009-03-20


 

计算教学渗透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领域,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是学生要掌握的一项数学技能,因此新课程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还要求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与灵活,并注意把口算、笔算、估算、简便计算有机地联系与整合起来,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能力,所以,我们要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加强计算教学。

一、唤醒知识经验,把握教学起点
   
就运算而言,加法是减法和乘法的基础,乘法是除法的基础。就知识体系而言,人们是学了整数以后,再学小数和分数。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会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的积累,所以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要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知识经验为教学起点,开展计算教学。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有“0.7
2×5这样一道小数乘整数的教学内容,该内容是在整数乘法(整数乘法的方法、整数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抓住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提出转化性问题,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成已知。

问题10.72表示(   )(   )分之一

问题2:你能将它转化成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吗?

通过两个问题唤醒学生对整数乘法、小数的意义的知识经验,构建解决“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起点,鼓励学生先独立尝试进行计算,最后重点讨论小数点的问题。在这里,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降低了学习难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获得了用转化的思想探究新知的本领。                     

二、亲历探究过程,平衡算法算理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努力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引出算理。还要引导学生顺利形成思维正迁移,把算理与算法融为一体,真正达到理解算理促进算法,最终形成计算技能的目的。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充分思考。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赞同、补充、否定同伴的观点,继而达到对计算过程作出合理解释,主动地获取知识的目的。如:教学“1.2×0.8,应引导学生探究出两个理由:一是将因数“1.20.8“转化成“128”的理由 ;二是96缩小到它的1/100的理由。这样算理清楚了,能表达了,在实际计算中,也就能正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

三、加强训练,形成技能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口算。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而且有些常用的口算结果应让学生牢记忆于心。如:分母是458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等等。

2、突出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等,各个重点的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游戏、竞赛等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

   3、鼓励算法多样化,选择最优算法。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探索活动得出自己的算法,使学生数学推理能力和探索能力得到发展。其次,群体算法多样为训练学生思维提供了充分的素材,学生在陈述自己的算法,倾听别人的算法,表达对别人的算法评价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比较、归纳、判断的思维过程,在欣赏学生的多样算法的同时,我们必须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在比较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算理,分析不同方法的优劣,从而引导学生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简捷的,并利于后继学习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