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三分法,我们不妨再看看另一种将趋势线和百分比回撤融为一体的新技巧—速度线。它是埃德森·古尔德开创的,实质上也属于趋势三分法的具体应用。它与百分比回撤概念的最大的差别在于,速度阻力线(或称速度线)测绘的是趋势上升或下降的速率(或者说是趋势的速度)。
在作牛市速度线的时候,首先要找到当前上升趋势的最高点(见图4. 21)。在图表上,从这个最高点开始,向下作一条垂直线,直达趋势起点所在的水平位置。然后把所得的竖直线段三等分。通过趋势起点以及上述两个三等分点,我们可以作出两条趋势线,它们分别代表三分之二速度线和三分之一速度线。在下降趋势中,只要把上述程序相应地调整一下即可。也是先作出从下降趋势的最低点到趋势起点的水平位置的垂直线段,然后从趋势起点起,通过该线段的三等分点分别作出两条直线(见图4. 2lb和C)。
每当上升趋势出现新的最高点,或下降趋势出现新的最低点之后,我们都必须重新作出上述一系列直线〔因为趋势已经有了新的高点或低点)。因为速度线是自趋势起点出发通过那两个三分点作出的,所以,这样的趋势线或许会从某些价格线段中穿过。这种趋势线没有画在低点或高点上,而是从价格变化中间穿过,是趋势线的一种特例。
速度线方法的理论依据同前面的33%和66%回撤的类似。如果上升趋势正处于调整之中,那么它向下折返的余地通常是到上方的速度线(2/3速度线)为止;如果它又被超越了,那么,价格还将跌到下方的速度线(1/3速度线);如果下方的速度线也被跌破了,那么价格就可能一路而下,直致原趋势的起点的水平。在下降趋势中,下方的速度线如果被突破,那么价格很可能上冲到上方速度线处。要是后者也失守,那就意味着价格将会涨到原趋势的起点的水平。
正如所有的趋势线一样.速度线一旦被突破,角色也会反串。这样,在上升趋势的调整过程中,如果上面的线(2/3线)被突破,价格则跌到1/3线,再从后者上面反弹。这时候,上面的线已演变成阻挡障碍了。仅当上面这条线被重新穿回,那么价格才可能向原高点挑战。同样的道理在下降趋势中也成立。
扇形原理 数字“3”的重要性(2009-04-18 14:05:21)
标签:杂谈 |
-
数字“3”的重要性
趋势线的相对陡峭程度(斜率)
趋势线的相对陡峭程度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倾斜角度约为45°的趋势线最有意义。某些图表分析家甚至简单地从图上某个显著高点或低点引出一条45°倾角的直线,作为主要趋势线。W·D·江恩对所谓45°线技术就特别垂青。这样的直线反映出的价格随着时间上升或下降的速率,恰好从价格、时间两个方面处于完美的平衡之中(江恩非常注重几何角度,而45°线又是其中最重要的。附录3对江恩的几何角度有进一步的介绍)。
怎样调整趋势线
在有些场合,有必要对趋势线加以调整,以适应趋势放缓或加速的要求(见图4.13和图4.14a和b)。正如前面的图例所示,在陡峭趋势线被突破后,我们可能有必要作出新的较平缓的趋势线。如果原先的趋势线过于平缓,或许也有必要画出新的更陡峭的趋势线来。如图4.13所示,在陡峭趋势线(1线)被突破后,必须作出较平坦的新直线(2线)。在图4.14中,原先的趋势线(1线)过于平缓,所以有必要作出更陡峭的新直线(2线),因为此时上升趋势已经加速了,必须用较陡峭的直线方可描述新的市场情形。要是趋势线距离当前价格变化过远的话,则它对追踪当前趋势的变化帮助不大。
在趋势加速的情况下,有时我们需要按角度依次增加的顺序作出好几条趋势线。某些图表分析师提倡利用弯曲的趋势线刻画这种情形。依据我个人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采用另一种工具——移动平均线,它与弯曲的趋势线异曲同工。同时掌握数种技术工具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得心应手地根据不同场合选择最合适的工具。本书所介绍的所有技术都不例外,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表现良好的,在有些条件下可能就很差。如果技术分析师能掌握充分的后备手段,就能扬长避短,在各种特定环境下,分别选择最适合的工具。在加速的趋势中,如果用移动平均线来代替一系列越来越陡鞘的趋势线,就更为有效、可靠。这是个很好的例证。
事实上在任何时刻,市场上总有好几种不同时间规模的趋势并存,因而我们有必要相应地采用不同的趋势线来分别描述各个等级的趋势。比如,主要上升趋势线系由主要上升趋势的低点连结而成的。同时也可以用较短的也较灵敏的直线描述中等的价格摆动。另外,还可以用更短的直线来描述短暂的运动(见图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