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立新闻在线》- 华人,你是带菌者!

 六月星夜 2009-05-19

华人,你是带菌者!

作者/唐南发专栏 May 19, 2009 12:07:40 pm

【乱石崩云/唐南发专栏】英国伦敦东区(East End) 自工业革命以来就是个客籍劳工聚散的地区,那里的Limehouse一带,有几条街的名字仍然充满异国想象:北京街(Pekin Street)、南京街(Nankin Street)、广东街 (Canton Street)和明街 (Ming Street)都在咫尺之间,见证了一个多世纪以前华人驻足的历史。

根据华裔历史学者翎于《炎黄子孙:海外华人的故事》中所述,当年到英国谋生的中国人均按籍贯就业:广东人多任消防员、水手或海员;海南人专司厨子,而宁波人则多为餐厅服务员。
 
十九世纪末的大英帝国如日中天,当干窆的黄脸孔初次出现在伦敦东区街道上的时候,竟然引发了白人居民的恐慌。1900年 某一期的《伦敦公报》(London Gazette)就打出这么一个耸动的标题:《见到华人时,停止呼吸!》(Hold your breath when you see a chink!)(注一);而《晨纪报》(The Morning Chronicle)则偶尔刊登华人遭挑衅或歧视的新闻。
 
当 年英国人把华人劳工看作洪水猛兽,不外是因为后者来自满清末年那个贫穷落后,卫生条件极为恶劣的中国。船舱底下挤满了想到英国淘金的华工,长时间在海上漂 泊,空气不流通,健康欠佳。这些背景资料一经过英国报章渲染,华人自然等同了带菌者。尤其伦敦历尽艰辛方克服了因为开发工业,生态恶化所引发的鼠疫和霍 乱,对任何疾病皆如惊弓之鸟,外来者乃重点关注的对象,受到严重歧视。
 
这种将客工或新移民他者化的现象并非英国独有。为了建设横跨全国的铁路,美国于十九世纪中叶亦大量引进中国劳工,当太平洋铁路于1869年6月完工后,Harper’s Weekly 周刊描绘了一个头戴瓜皮帽的中国男子与一身穿维多利亚时代服装的淑女于“圣孔夫子教堂”前完婚的景象(右图),以此发出问题:铁路完成了,中国人应该享有公民权吗?东西方的文化结合可能符合美国以WASP(注二)为基础的国情吗?
 
民粹炒作扭曲华人形象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曾经在1871到1885年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排华事件,甚至屠杀;但一般人没有注意到的是,这些惨剧发生之前,美国大众媒体对弱势族群的刻版化渲染。其中,The Illustrated Wasp周刊就曾经刊登一幅题为《苦力主义的后果》(The Consequences of Coolieism)的版画,述说白人劳工利益因华工的存在而受损。
 
美国当时的流行文化也习惯将华工与肺痨,将华人或日本裔女性与性病等同起来,却丝毫不触及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应当如何惠及这些弱势群体,以降低疾病传染的风险。这种不负责任的民粹式炒作扭曲了白人社会对华人的理解,徒增仇恨。
 
无 论英国或美国,那里华人的移民史相对遥远,我们且看回马来半岛。当英国殖民政府于十九世纪中叶从福建和广东等沿海地区招募劳工到南洋从事开采锡矿的工作 时,无良的中介商往往半诱半骗地把“猪仔”带上船。大量工人遭“囚禁”在船上,空气品质和卫生条件之恶劣不在话下;疾病肆虐,客死途中的不在少数,幸存者 的健康恶化在所难免。
 
落脚半岛之后,这些“猪仔”――也就是我们的先辈 ――才发现医疗体系主要是为白人统治者和本土社会精英而设。借用学者John Farley的话,“殖民地的医疗服务为的是让白人更适合住在热带地区”。欧洲人永远是保健体系的首要靠量,有权有势的人――包括社会贤达与中产阶级――才能享有医院的设施,被隔离居住的“猪仔”只能望门兴叹。
 
今天高度整洁优美的新加坡,在1900年还是个百病丛生的社会。海峡殖民地的一份医疗报告就显示在那一年当中,每一千个精神病患者(主要是下层劳工和佣人)里头,有683人病死;对贫穷的劳工的而言,医院不过是个等死的地方。
 
轮到我们歧视外劳了
 
既然殖民者不关注弱势群体的公共卫生,劳工们的健康条件就每况愈下。医药人类学教授Lenore Manderson于 《疾病与国家》一书中指出,早期印度和南来华人苦力因劳动和居住条件其差,加上缺乏良好卫生系统,常年跟自己的排泄物共处,以至疟疾,痢疾和腹泻个案频 仍。其他历史材料也显示,马来亚的华、印裔劳工并非必然是疾病的带菌者,例如当时极为普遍的肺痨往往源于恶劣和拥挤的居住环境。当殖民者最终意识到疾病蔓 延所带来的社会成本而积极改进以后,劳工们的健康也相应获得改善。
 
英 国殖民者虽然已经离去,独立后的马来西亚却继承了这种剥削性的发展模式,注重资本效益和经济扩张,却忽略劳工们的卫生权益。殖民时期马来半岛所面对的医疗 保健不平等问题,今天依然存在。我们身边那数以百万计的外劳,你可以害怕或排斥他们,却不能否认他们和我们的先辈一样,胼手胝足为这片土地的经济做出巨大 贡献。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新客,但要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却还得看官僚们的脸色。
 
更可悲的是,他们正重复着我们先辈的悲剧,缺乏医疗保健和基本福利之余,还要承受主流媒体的歧视;而歧视他们的人,恐怕还以为自己祖辈出身于李光耀或陈祯禄那样的南洋世家。作为《星洲日报》资深新闻从业员的林瑞源,与其害怕外劳“入侵”,倒不如提出建设性意见,敦促政府把医疗服务人性化。不深入探讨外劳群体容易患病的原因,却因为偏见和误解,误导了上百万的读者,这和当年英美报章嘶喊“华人,你是带菌者! ”,进而引发排华情绪的民粹作风有何不同?
 
一份自称要替世界华人说话的报纸,竟然可以用一个世纪前白人种族主义者加诸在华工苦力身上的歧视性语言对待马来西亚的外劳。历史,难道只是一场玩笑?
 
(本文获好友傅向红助力不少,仅此致谢。)
 
注一:Chink是极具歧视意涵的字眼,特别用来形容华人的“小眼睛”。
 
注 二:WASP指的是White, Anglo-Saxon and Protestant,即白人,盎格鲁萨克逊人和新教徒,其文化与精神必须是美国的根本。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于2008年辞世前的最后一本书《我们是 谁?》中念兹在兹的就是美国人须坚守WASP为建国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