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人生”助我成长

 明知豁达 2009-05-21

(发表于《人民教育》2009.7)

1

发表于《人民教育》2009.7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个人反思,离不开同伴互助,也离不开专业引领。然而,基层学校的教师往往缺少名师的引领,其成长的过程非常艰难。我在村小整整待了十个年头,这方面体会可谓“刻骨铭心”。幸运的是,我结识了《人民教育》这个朋友,伴随着“名师人生”栏目里那些素不相识的“名师”一路走来。在行进的征途中,我一直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开发这些名师的教育资源,以便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首先是研读名师的成长经历

翻开一期又一期《人民教育》,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许多熟悉的名师,比如李吉林、于漪、吴正宪、华应龙等。在细细品读名师们的奋斗经历中,我不仅知道了“爱乃师德之源”,也知道了“高效地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的生存之本,还知道了“终身学习”是教师的成长之基。每当我怀着崇敬、虔诚的心态拜读他们的成长经历时,总能感受到:有一种精神在跳动,它的名字叫“自强不息”;有一种力量在流动,它的名字叫“拼搏进取”;有一种智慧在涌动,它的名字叫“享受教育”。

二、其次是欣赏名师的课堂教学

学习名师,欣赏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是必要的。我曾有机会现场观摩过吴正宪、华应龙、黄爱华、徐斌等名师的课堂。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零距离地感受到课堂的无穷魅力。如果说研读他们的成长经历,感受到的是文字的优美,那么走进他们的课堂,享受到的就是艺术的唯美。但这种外出亲临名师课堂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不过,我们真得感谢互联网,它让我们在网上零距离观摩到名师的课堂。我在欣赏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的同时,也在对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细节进行质疑。在观摩名师课堂的同时,培养质疑名师的精神,会进一步加快自身专业成长的步伐。

第三、阅读名师的教育论著

一般来讲,名师的教育论著是其实践的总结和理论探索相结合的成果。它里面既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影响着我们,又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着我们。为此,我经常通过多种途径购买名师们的著作,甚至是引领他们成长的书籍。虽然我一直任教小学数学,但我觉得教育思想是相通的,教学艺术是共融的。为此,我广泛地阅读不同学科的书籍。深刻体会到他们成长的艰辛、成才的艰难、成功的艰苦,也体悟到他们思想的深邃、思考的深刻、思维的深入。

10年来,我通过研读名师的成长经历、欣赏名师的课堂教学、阅读名师的教育论著等三种途径,充分利用和开发了“名师资源”,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如今,我已从一名教学新手成长为县骨干教师,刚刚又被评为南通市教坛新秀。我庆幸,是名师们指引了我的航向,给予了我的力量,增强了我的信心。我一定会与“名师人生”为友,努力追寻一个乡村小学教师的“教育乌托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