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肉牛养殖生产现状及如何提高养牛经济效益之商榷-大地牧业

 昵称93052 2009-05-23

我国肉牛养殖生产现状及如何提高养牛经济效益之商榷


   2009-4-16 8:48:48

我国肉牛养殖生产现状及如何提高养牛经济效益之商榷

    一、我国养牛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肉牛业蓬勃发展,其特点是在黄牛役用趋于饱和,国内外市场对牛肉要求不断增加的前提下,黄牛向肉用及肉役兼用方向转化。我国牛的数量已达1亿 1千多万头,其中8千多万头是黄牛,黄牛是牛肉生产的主要来源。1997年我国牛肉产量已达522万t,是1991年的3.4倍,年递增率达26%,是各类畜产品中增长最快的一项。改革开放前我国人均肉类拥有量仅8.9kg年,肉食结构中,猪肉要占90%以上,基本上是猪肉一统天下。1996年,我国人均肉类产量已达48kg,肉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猪肉占68.5%,牛羊肉占12.3%,禽肉占18.1%,养牛业发达的山东、河南,牛羊肉达到 18%。由于牛羊等草食家畜能大量利用秸秆和野生青绿饲料等粗饲料,而牛羊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完全,更适合人体营养需要,所以有人估计到下个世纪,我国肉食结构将逐步向三三制(猪肉、牛羊肉、禽肉各占13)过渡,使人们的肉食结构更趋合理,牛羊肉的消费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黄牛绝大多数在农区,农区秸秆养牛是传统经验,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养牛业的发展,牛示范项目,1996年国务院办公室转发了农业部《关于 1996-2000年全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项目发展纲要》,项目实施以来,全国出现了一大批养牛示范县,不少地方把养牛作为振兴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就初步形成的中原、东北、华南三个肉牛带来说,中原肉牛带基础较好,多为我国良种黄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秦川牛等)产区,尤以豫、鲁、皖、冀、晋等省养牛多、个体大、肉牛业加工及产供销一条龙进程较快;东北肉牛带领导办度大,改良效果好,发展也很迅速;华南肉牛带四季温暖,青饲料条件好,草坡资源丰富,但原基础母牛群个体很小,终年放牧,不补饲料,加之管理粗放,野交乱配现象严重,应在牛群改良和饲养管理上改变传统习惯。粤、闽、湘等省引进肉牛及我国良种黄牛对本地黄牛改良已经起到了积极作用,华南肉牛带发展前景广阔。近20年来,我国先后引进国外十余个肉牛品种,由于各地种公牛站及“冷配”体系网络的形成,杂交改良轰轰烈烈,如河南省就有4个种公牛站,“冷配”技术员万人以上,年“冷配”母牛250万头,“冷配”受胎率达82%,从各地情况看,西门塔尔、短角牛杂种有广泛的适应性,尤以北方地区改良效果突出;夏洛来、比利时蓝白花牛杂种后代生长发育快,要求条件较高,以平原改良效果为好;利木赞牛毛色红黄,群众很欢迎,骨骼较夏洛来杂交牛细,同等体重的屠宰率比夏杂牛高,用于山丘地区黄牛改良,后代改进更加明显,皮埃蒙特牛后代后期生长发育快,出肉率高,安格斯牛体型较小,适应性强,易于饲养,改良我国中小型体型黄牛很适应,广东用安格斯牛中的澳大利亚培育的矮系劳来恩(Low Line)改良山区小个子黄牛后代体躯加长加宽,后躯丰满。南方省份引进搞旱王、婆罗福特牛等合瘤牛型基因的肉牛,杂种后代抗热性能好,能搞焦虫病。总之引进肉牛品种与我国黄牛杂交都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初生重大,生长发育快,但有些地方引进品种过多,杂交工作缺乏规划和方向不明确,以致造成品种混杂,改良效果欠佳。 当前我国养牛业的问题是良种普及率不高,科学饲养管理水平较低,单牛胴体重仅147kg,与世界平均水平197kg尚有50kg的差距,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近几年来,由于肉牛市场疲软,牛价相应较低,与八十年代中后期及九十年代初期相比,养牛比较效益大幅度下滑,一些地方黄牛数量停滞或有所减少,甚至出现大量宰杀母牛,尤其是规模牛场存栏量严重不足,造成许多牛舍空置。据调查,河南省南阳市4个平原县 71个黄牛养殖场,大多为1997年前后兴建,以政府倡办为主,投资过多,包袱沉重,在去年以来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有相当一部分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国营、集体养牛场85%以上经营亏损。从肉牛加工加手段看,龙头企业少,劳动效率差,产后加工企业大多是一些屠宰加工厂和小型冷库,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同时重复建设十分严重,这样的小冷库大多开工不足或停产,设备闲置,资产浪费。 二、我国养牛业发展应解决的问题 实现四个结合 我国的养牛业正在处于一个由副业型向产业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效益型、由传统型向科技型转轨阶段。应该看到这需一个过程,决不能盲目照搬国外做法,针对我国国情和养牛的特点,笔者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几个结合问题。 1、养牛经营形式千家万户与规模牛场相结合 千家万户为基础,规模牛场作先导,农户养牛占养牛数量的绝大多数,能充分利用秸秆及谷物豆类加工副产品和闲散劳动力半劳动力,风险小而效益高,便于农牧结合改良土壤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取得良好的生态效应。千家万户尤其适合养母牛、犊牛、架子牛,养育肥牛也可以。当然几年来为求快速肥育应运而生的规模牛场在提高饲养水平、产业化进程中起到了先导作用,今后仍将努力发展,但切忌行政命令,一哄而上,应以短期育肥为主,产销对路,并要改善经营管理,保持旺盛活力。 2、黄牛肉用与肉役兼用相结合 这是一个相当长时间的过程。认为黄牛役用已不需要的看法是与实践不相符的。由于我国农田地形复杂,地块小,作物种类多、复播指数高,加之间作套作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生产动力仍然要走人畜机三结合的道路,在黄牛改良中仍须考虑这个因素。在牛数量发展、公牛主要转向肉用的情况下,主要使役任务可由母牛负担,掌握少使、轻使、轮流使的原则,确保繁殖、使役两不误。 3、本品种选育与杂交改良相结合,保种和利用相结合 加快黄牛改良是主攻方向,但我国良种黄牛固有的优良遗传种质必须保留,我国良种黄牛结构匀称,适应性强,皮板至密,在肉用性能方面存在其独特优点,如肌纤维细,大理石状明显,香味浓,尤其适于做肥牛肉火锅,优质切块市场价格远高于其他品种,良种黄牛产区必须建立保种区,并在本品种范围内选择体躯长、宽、深、后躯发育良好及乳房发良较好的个体留种,加强选种培育工作,同时也不排除引进肉牛品种导入杂交以改进当地良种黄牛的个别特点。 4、高精料强度育肥与低精料配合秸秆精饲料适度肥育相结合。 照搬发达国家高精料型日粮喂牛不适合我国国情,在少数牛场生产高档牛肉的特定条件下,可以采用高精料型日粮,高投入,高产出,不仅日增重较高,而且表现出高屠宰率、高净肉率、优质切块肉比重大等特点,其每kg活重售价可达8.5-9元,而一般牛场每kg活重仅6-7元,不宜使用太多精料。 提高单产及养牛经济效益 纵观世界养牛业近30年来发展趋势,稳定数量,努力提高单产(日增重,胴体重头泌乳力等)是主攻方向,起关键作用的是科技水平贡献率,总的目的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我国养牛科技水平较低,提高单产与提高经济效益大有潜力可挖,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探讨。 1、千方百计提高繁殖成活率 从受配率、受胎率、分娩率、成活率每个环节抓起,环环扣紧,母牛失配如同土地荒芜,无效益可言。难度最大的是提高母牛受胎率,“冷配”受胎率应在85%以上,广大农村繁殖成活率要求达到55%以上。 2、加速黄牛改良 除良种黄牛划定保种区外,用肉牛品种杂交,一般初生重杂种优势率可达25-30%,生长速度杂种优势率可达10-20%,尤其在山地的小型牛加大体重更为迫切。群众说“品种改一改,增加几百块”。不少地方已有相当数量的肉杂牛第二代、第三代,逐步形成优良肉杂牛群体,可以培育专用肉牛品系。 3、努力提高日增重 肉用性能的提高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增重方面,而增重的高低往往与精料用量有关,如何以较低及较次的精料获得较高的日增重是我国肉牛业研究的重点课题。充分利用生长发育的早期优势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一般肉牛应尽早在2-3年内出栏,高档肥牛可适当延长饲喂年限。 4、重视三个因素  从规模牛场买大架子牛到肥育出售经营实际情况看,除了饲养管理本身的科学化程度外,影响盈亏的主要因素是三个方面。一是购牛价格是否恰当,特别是架子牛体重问题,农村集市大多以估重定价,牛估重往往偏高,坑蒙现象时有发生,应逐步推广空腹称重为准。二是肥育期间(一般为3个月左右)的增重与饲料消耗之比,一般多在1:6左右,前期生长快,耗料少,后期生长慢,耗料多,一般情况下,增重所增加的代价抵不上饲料消耗的代价,如饲料每kg价1.3元,6kg 需7.8元,而每kg活重一般为6.6-7元,每增重1kg赔0.8-1元,三是肥育出售时与购架子牛时每kg的差价,架子牛每kg价一般要比肥育出售牛低0.6-0.7元,如350kg架子牛,每kg5.8-6元,450-500kg肥育牛每kg价6.6-7元,每kg差价为0.8-1元,这种差价是实实在在的,通过肥育牛可食部分(肌肉、脂肪)增加了,内脏、骨骼比例降低了,这种差价一部分用于补偿饲料消耗与增生间的亏损,剩下部分正是盈利的来源,如 500kg肥育牛出售时两者差价为400-500元,而增重150kg需亏210-270元,剩余190-230元,除了人工管理费用外,这一部就是养牛盈利的真正来源,在规模牛场中,这几个因素是必须牢牢掌握的。 5、提高养牛业科技含量 要从根本上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必须努力提高养牛科技水平,普及科学养牛知识,推广先进养牛技术,使养牛业的发展转移到依靠两个转变上来,针对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笔者认为两个方面需加强科研推广工作。一是精、青、粗饲料加工调制合理搭配利用,高精料不行,单纯秸秆也不行,养牛业需与种植业种草联系起来,逐步推行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优质饲草可以增加单位面积能量和蛋白质的产量,效益十分可观,对养牛业十分有利,青贮、氨化等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一定要扎扎实实推广好,决不能流于形式,造成人为浪费。二是继“冷配”推广应用之后,胚胎移植技术已日趋成熟,应重点考虑如何进入市场,实现产业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