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思录127 杂念的去除方法

 广州之虎 2009-06-1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e2b6970100dqiv.html
禅思录127  杂念的去除方法(2009-06-03 20:19:44)

   川流不息

   杂念如川,烦恼如流

   众生淹没于川流的涛涛汹涌中

    圣者站在川流的扁舟上

    如何让杂念的川流止息?或者说,怎样才能把烦恼的川流斩断?这,佛家提供给了我们诸多的利器。

平时,我喜用三种方法。

    第一种,禅定法

    先以粗呼吸助禅定,以粗观助禅定。然后,微妙呼吸,微妙观。最后,非呼吸非不呼吸,非观非不观。

    第二种:念佛法。

   先以声念佛,次以默念佛。声中观念,默中止念。达到念而非念,非念而念。

    第三种:禅净法

    以禅定法调身,以念佛法调口,以禅定与念佛结合调心。

    本法重要的体验:身、口、意调到一定境界时,会出现无身无口状态,平时或禅定修持过程中的不适应等怡然丧失,其意也如散落在愉悦、明净、空灵、自然的虚空中。

    要说明的是:

    由于曾修习南亚,喜用不净、白骨等观。有时,自我尝试观佛时也透析佛身应化出的无常、苦空。虽感如此看待佛身,无边罪过,但也觉效果甚佳。试想,佛身应化尚不净,最终也是白骨,何况我等。想到释迦佛的终于涅槃,似乎,此法亦无有违佛理。

    在止上,南亚虽有此法,且炉火纯青,但我还是偏爱天台的止法。

    在呼吸上,一定要学南传的,因为方法非常细腻、精细,或者说具体。在此,呼吸不单单是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境界了。

    念佛法,汉传的好,可供初习者应用的方法就有几十种。没有哪一种最好,只有哪一种最合适。

    至于禅,意义比较泛。实际上,禅融到了以上如呼吸、止、观、念佛等等方法之中,只是一种境界,而非一种方法。于此,禅也非因,而是果。因此,我们采取的方法是禅定,而非禅。

    去除杂念,是学佛成就的要因之一。要去除杂念,一定得有方法。法门无量,我们誓愿学,但无法都学。所以,要实践几种自认为比较适合自己的。

    我的几种,就放这了,供您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