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波保国寺之谜

 南丹山人 2009-06-21
宁波保国寺之谜
保国寺,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洪塘北面灵山山岙,始建于东汉时期,名“灵山寺”,后废圮。晚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重建,改名为“保国寺”。现存建筑多为宋、清时重建或增建,面积约占8000多平方米。

  保国寺崇楼杰阁,隐现于层峦迭嶂之间,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堂、藏经楼,两侧为僧房、客堂和钟鼓楼,高低起伏,依山势建筑,构成绚丽的古建筑群。宏伟的大雄宝殿建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后虽经历代重修,但仍不失宋时原貌,为江南罕见的具有汉、唐独特风格的木结构建筑物,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面阔三问,重檐歇顶,全殿由黄桧木构架。进深大于面阔,柱作瓜棱形,梁袱成月梁状,斗棋粗壮,补问铺作当心问二朵,次间一朵,重抄双下昂单棋造。大雄宝殿和天王殿前各有水池,四时不涸。四周涧流环绕,潺潺作响。满山苍松翠竹,参差掩映。山巅亭台相望,山下阡陌纵横,远处甬江苍茫,帆影时见,是江南著名旅游胜地之一。
 
  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宁波保国寺竟是飞鸟、昆虫的天然禁区。这种神奇的自然景观,在其它古建筑物上是十分罕见的。为何保国寺大殿一尘不染?为何飞鸟、昆虫们害怕进入保国寺栖息?这些问题一直成为专家与猎奇者探索的不解之谜。

  为此,笔者特地赴保国寺进行考察,揭开了这一谜底。保国寺大殿就是通过错落有致、如鱼鳞般层层相贴的斗拱结构,形成了一个个姿态不同的通“风道”,外面的空气通过“风道”,就能畅通无阻,并能在大殿上产生一种回旋气流——“回旋风”,终年回荡着,使梁上不易积存灰尘,而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回旋声波,类似“超声波”,因此使飞鸟、昆虫们“望而生畏”。另从保国寺主持介绍中获悉,1975年保国寺大殿在维修时,曾从换下来的梁柱木料中发现,这种木料有一股刺激性的香味,经专家鉴定,这种木料系黄桧,属柏科,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树龄可达数百年,木材呈淡黄褐色或红褐色,细致、坚实、有芳香,耐腐,是供建筑、制家具、工艺品、铅笔杆的上等材料。由于黄桧木中含有一种飞鸟、昆虫不敢闻的芳香油,所以飞鸟与蜘蛛远离保国寺,为了证明这一论点成立,当时曾专门抓了一只大蜘蛛放在大殿的梁上作试验,结果发现蜘蛛停止不动,由此可见,黄桧木质所散发出来的芳香气味,是飞鸟、蜘蛛不敢闯入保国寺栖息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