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中国虎正在进行一项科学的创举——野化笼养华南虎,令其重获野外生存能力。如果我们可以成功将他们野化并且重引进过去的栖息地,意义将十分深远,而且也能在科学上为动物园的其他很多动物的未来创造新的出路。
如何野化老虎使其获得野外生存能力?
只有第二代以后的老虎才能被放归野外,所以要让中国虎回到他们的野外家园,需要至少5-6年时间。
瑞士科学家Urs和Christine Breitenmoser在欧洲研究猞猁已有多年,他们发现猫科动物的行为取决于三个因素:基因组成、个体学习和传统。比方说,虽然猫科动物生来就有狩猎的能力,但如果它在从母亲那里习得狩猎技巧之前就失去了母亲,它就不知道如何有效的狩猎,由于缺少了母亲的教导,他们就不能在野外存活。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一部分猫科动物对狩猎技巧的掌握可能优于其它猫科动物。
老虎必须在年幼时接受野化训练,此时他们的接受能力最强。在野外,老虎跟随其母亲学习所有的本领,尤其是狩猎,但对于这些来自动物园的老虎来说,就没有那么幸运,我们必须设计不同的方法让他们习得狩猎本领。
就像家猫会追逐任何活动的物体,老虎也有这样的本能,但如果在野外只能简单地追逐活动物,是不能保证老虎的狩猎成功率的,反复失败的尝试,最终只能让老虎活活饿死。而人类在此时介入其中,用不同的方法来教导老虎学习,让他们知道他们玩耍和杀死的“玩具”其实是他们的食物。老虎也必须学会选择合适的猎物,如果它判断错误,在年幼的时候或者技术还不成熟的时候,就去尝试捕捉太大的猎物,也会造成严重的受伤,导致他们无法在野外狩猎和取食,造成死亡。
在野化训练中,老虎必须学会将狩猎和食物联系起来,否则如果像我的猫Wawa那样捉到了老鼠但只是玩直到老鼠最后跑掉,在野外犯这样的错误对于老虎而言是致命的。
有人说,猫科动物是天生的猎手,不需要教导也可以捕猎,这是事实但并不全面。科勒博士曾经养育了3只失去母亲的美洲狮幼崽,放归自然之后,只有一只成功存活下来,其余两只都死了。从这个比率来看,只有1/3的猫科动物可以在不经由母亲教导或通过野化训练获得狩猎技巧的情况下存活,其余的由于缺乏狩猎技能,都只能活活饿死。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动物园笼养中国虎幼崽,我们可以承担这个风险,跳过野化训练这一环节直接将其放归野外,希望其中1/4到1/3的幼崽可以幸存,但我们却没有这样的幸运。因为中国虎剩余已经不足60只,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冒险,而必须保证每一只都能存活。
老虎如何被放归野外?
如同我们刚才所述,野化老虎的过程需要人类介入,结果会导致老虎可能把人当成朋友而非威胁,对人类十分友好。我在纳米比亚的沙漠曾经遇到过一只被主人遗弃的(这是我事后才知道的)猎豹,它看见茫茫沙漠中我们的吉普车,就来到距离我们500米的地方,希望我们是它的主人,能给它喂食。如果你在野外遇到这样一个大型猫科动物,你会怎么想?很有可能你的第一反应绝不是认为它是想和你表示友好。你可能去伤害它,或者反过来,转身逃跑,而逃跑会触动猫科动物的狩猎本能,一旦它对你发起攻击,除非你是武松,否则是无法抵御的。
所以为了保护老虎和人类双方,第一代笼养老虎不能被放归野外,即使它已经充分获得了狩猎以及其他野外生存技能。只有当老虎是从他们的母亲那里学习生存技能的,或者对于人类怀有与生俱来的恐惧的,才能够回到野外。
中国虎在哪里野化?
为了增加成功的可能性,拯救中国虎让南非中国虎项目中心承担了在南非野化中国虎的任务。为什么选在南非呢?南非甚至都没有老虎。我有以下几点理由:首先,就如同我们刚才讨论过的,一只老虎要自然地生活,需要至少15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中国,很难立刻为老虎找到哪怕15平方米的土地,更不要说为几只老虎了。而在非洲,我们已经以相对中国非常低廉的价格购买了300平方公里来自破产农场的土地。
我们也能够使用非洲的野生猎物来供老虎野化训练。因为野生动物没有丧失本能,可以跑得飞快,像非洲羚羊,许多大型猫科动物都无法只用速度来追赶他们,而不得不动脑筋以抓住他们。只有用这种方法训练出的老虎,才能保证其在野外的适应力。
其次,相对动物园的狭窄空间,环境的转变将有利于老虎的健康,一只在室外生活锻炼的老虎,将比在笼子里生活的老虎更加健康也更加具有生殖活力。
再次,南非已经积累了大量野生动物工作经验,特别是在重引进大型猫科动物方面有过不少成功先例,在过去几年中也曾经对老虎做过野化训练,他们的技术能够应用在中国虎的身上。
第四,在中国虎接受野化训练的同时,我们将让南非专家来培训中国保护区官员,指导中国管理人员开展生态旅游,这将帮助我们改进保护区的管理水平,为中国开展高质量的野生生物生态旅游做好准备。
最后,拯救中国虎正尽力帮助中国建立先锋保留地,这些保留地将根据非洲成功野生生物保护区的原则创建,成为完成野化训练、获得野外生存技巧的中国虎未来的新家。我们的官员和管理人员所习得的知识技能都将被用在这些中国虎先锋保留地上。
中国虎能否适应南非的环境?他们能否再适应中国的环境?
老虎是地球上适应力最强的动物之一,可以忍受零下35摄氏度到零上48摄氏度的气温,从干旱地到热带雨林都有分布,只要有水、有食物、有狩猎所需的隐蔽物,他们就能生存。很多老虎和人类共同生活,如美国的坦萨斯州和世界各地的动物园。在一些动物园和马戏团里的笼养老虎,在十分恶劣的条件下生活。这一切都说明老虎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无论他们是在南非还是在中国,我们都不需要为他们担心。此外,我们要他们学会的是捕猎技巧,只要掌握了捕猎技巧,他们就能将其应用在不同环境、不同猎物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