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界“情圣”李商隐,国人难解《锦瑟》谜

 南丹山人 2009-07-14
诗界“情圣”李商隐,国人难解《锦瑟》谜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就情诗成就而言,无人能盖过李商隐。情人间表示心心相印,还没有哪句话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更贴切;阴雨天独坐在窗前,我们情不自禁会吟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李商隐来说,这是一种安慰,更是一种无奈。一生处在“牛李党争”漩涡之中,尽管得到高官赏识,却迎娶了政敌女儿为妻。“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人毕竟抱负过,但夹缝生活是一种折磨,洗尽了无数铅华,直至“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风雨病相如”。

    说李商隐是“情圣”,主要指他写男女恋情的《无题诗》。从“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到“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再到“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每一个典故之外,都有一段风花雪月的故事;每一句古诗之后,都有一则香艳闺秘的传说。

    其实,除《无题》诗外,其它如《春雨》、《碧城》、《板桥晓别》、《落花》、《端居》、《风雨》等都写到了男女情爱。“小怜玉体横成夜,已报周师入晋阳”、“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连写咏史诗也不忘沾点香艳的东西。“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琴高行仙术,乘红鲤鱼而来,留月余复入水而去。魏文帝时薛美人离别父母后用玉壶盛泪,壶中泪凝如血。诗人巧用两个典故,一喻自己,二喻伤心的情;写得含蓄玄妙,令人回味悠长。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既然曾经拥有,何必天长地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道出了多少人心中“不能说的秘密”,“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道出了多少恋人的绵绵相思,而“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更是道出了多少有因无果的爱情悲凉。

    情如小舟,爱如大海。感情这叶小扁舟在情海之上更是遭遇更多的风浪。然而,“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_情深之人可能是滥情之人,但是李义山这几句证明了自己绝非滥情,他依然坚守在这叶小舟上,任凭波涛袭来。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在李商隐作品当中,此诗分量极重,历来为人称道。相传李商隐本人也很是看重此诗,在《李义山集》中,便以此诗冠首!然而,此诗争议极大,主题和内涵究竟为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是悼念亡妻之作,有人认为是咏“绘文如锦”之瑟,也有人认为是爱国之篇;有人认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有人认为是自身总结说,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此乃诗家最高境界,更有人以为是抒写思念恋人锦瑟之作……

    关于《锦瑟》一诗,宛如一首“天鹅之歌”,与李商隐“坎壈终身”身世、流莺巧啭式文笔,以及“半明半暗,近通近塞”诗风绞织在一起,给这首诗蒙上一层神秘面纱,引发了后人无穷兴趣和无尽猜想。但凡读过此诗,并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斯之谜”。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运用了典故、比兴、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明珠、美玉属比兴,相映成趣,令人拍案叫绝。“晓梦”与“春心”,多情易感也;“蝴蝶”与“杜鹃”,引起翩飞、悲啼之想;“月明”与“日暖”,让人苍凉寥阔、温丽凄迷。诗人化实为虚,连用四个典故,以四幅清丽、静谧、迷离而又含带凄切之景,寓托自己怀才不遇、心灰意冷之感,使人既难以指实言明却又有所感知,从而吟咏于口而思索于心,那是一种富于感动兴发之情。同时,以筝瑟为曲,奏尽哀怨之苦。循此以求,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一个背影仙逝,留给读者无尽怅惘;一曲《锦瑟》弹罢,注定后世众多谜团!《锦瑟》不易读懂,这是客观事实,但不易讲解≠不能讲解,只要我们把准诗脉,揭开这一诗谜,也就有了一种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