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青年文学::黄帝败炎帝、杀蚩尤的阪泉、涿鹿在何处?::

 九鼎煲汤 2009-07-17

黄帝败炎帝、杀蚩尤的阪泉、涿鹿在何处?

作者:运城地区志 / 来源:新青年文学 / 发表时间:2008-4-23 7:51:22 / 点击数:5602
    黄帝败炎帝、杀蚩尤的阪泉、涿鹿在何处?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的先祖,最受到崇敬和称颂的,莫过于神农氏炎帝和轩辕氏黄帝,他们是华夏文明的伟大开创者,海内外华人,莫不以作为炎黄子孙而自豪。在距今约5000年前,炎帝和黄帝曾是两大部落首领,与他们同时并存的另一个大部落成首领叫蚩尤。据古史记载,当时曾发生过黄帝大败炎帝、黄帝擒杀蚩尤的激烈的大规模争战。先是,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接着,黄帝又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这里的“阪泉之野”外 和“涿鹿之野”极可能是同一地区的不同表述,或者是毗邻的两个地区,总之是一个较大的地理概念。可以这样说:黄帝败炎帝、杀蚩尤的主战场是在涿鹿及其附近的阪泉一带。那么,涿鹿和阪泉究竟在何处呢?
  在我看来,黄帝败炎帝、杀蚩尤的涿鹿和阪泉就在山西南部河东地区的解州镇一带。
  一方面,有大量的古史传说可作印证。解(州)原是解州治所,古称解梁。据《解县志》记载,原解梁亦称“涿鹿”。如诗人王翰咏解州的《盐池晓望》诗写道:“涿鹿城头分曙光,素池如练回无尘。”这里的“涿鹿”就是解梁。又如沈括的《梦溪笔谈》写道:“轩辕氏诛蚩尤于涿鹿之野,血入池化卤,使万世之人食焉。今池南有蚩尤城,相传是葬处。”这里的“涿鹿”,也就是河东盐池所在地解(州)镇。还有,如《孔子三朝记》写道:“黄帝杀之(蚩尤)于中冀,蚩尤股体身首异处,而其血化为卤,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名其地为解。”这里不但把黄帝杀蚩尤的“涿鹿”同解(州)镇之所以称“解”(xie),其来源就是因为黄帝曾经“尸解”了蚩尤,使得蚩尤“股体身首异处”。南宋罗密的《路史·蚩尤传》也是这样的说法,说是黄帝与蚩尤转战到中冀,才活捉了蚩尤,并立即就地处死,尸解了蚩尤,故其地被称做“解”,就是“尸解”的意思。这一系列神话色彩浓厚的古史传说,不但足以印证黄帝擒杀蚩尤的“涿鹿之野”,就在古河东地区的解(州)镇一带,以致解(州)镇名称的“解”字的来源,正与黄帝支解蚩尤尸体有关。而且还说明,解州盐池的卤水之所以呈红色,也是由于蚩尤被尸解后,其血入池化卤所致。所以,沈括在《梦溪笔谈》里称盐池红色的卤水为“蚩尤血”。他说:“解州盐泽方一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阪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
  值得注意的是,沈括的《梦溪笔谈》提到了“阪泉”和“蚩尤城”。蚩尤城在盐池东南约2华里的中条山脚下,又名蚩尤村,现名从善村,有“改恶从善”之义,村里有蚩尤冢。《安邑县志》说:“蚩尤村向奉蚩尤。”可见村名的来历与蚩尤有关。因蚩尤村在盐池边上,距离舜的都城蒲坂不远,故罗密在《路史·蚩尤传》里称蚩尤为“阪泉氏”。这些古史传说再次表明,黄帝败炎帝、杀蚩尤的阪泉和涿鹿确是毗邻相接,属于同一地区范围,这就是河东盐池所在地解(州)镇及其附近一带。
  另一方面,大量的古代地理文献记载,黄帝、炎帝、蚩尤之间的争战地在“冀州”,或者叫“中冀”,或者叫“冀方”。如《山海经》写道:“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又如《逸周书》写道:“黄帝擒蚩尤,杀之于中冀。”《孔子三朝记》和《路史》也说黄帝杀蚩尤之地在“中冀”。
  那么,冀州在哪里呢?古史中明确记载冀州地域的有《禹贡》,它是最早全面记载我国古代地理的名作,并由于是纪念禹功的宝典而受到重视,被编入《尚书》。冀州便是《禹贡》所载大禹治水划分天下为九州的第一州。夏王朝建立后,各州向中央王朝的贡赋各随本州河道运送,最后都“入于海”而达冀州,冀州便成了九州的首脑州,或者京师所以之州。关于冀州的方位,史书明确指出:“两河间曰冀州。”又说:“明东河之西,西河之乐,南河之北,是冀州之境也。”这里的“河”指黄河,“两河”是指东河、西河,此外还有南河。这是因为黄河之水自晋、陕、豫三省交界处以下环曲流向不同,才有了不同的称谓。具体地说:古黄河下游自南向北纵贯今河北中部稍偏西,至天津附近入海的一段称“东河”;山西和陕西之间的一段称“西河”;山西和河南之间的一段称“南河”。三者之间的这片土地就是“冀州”地境,主要在今山西南部,略带河南北部,还有河北西边少半部,东北角则触及到了渤海岸。所以,山西南部河东地区是古冀州的中心。
  冀州何以称“中冀”?这主要是因为:一则,冀州位于中土,相对于“东土”和“四海”而言,属于天下之中央,和通常说的“中原”意义相近。二则,冀州的中心部位河东地区,曾是尧、舜、禹这些古代帝王的都城所在地,如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属于冀州。“帝王都所曰中,故曰中国。”所以,称冀州为中冀,也就是古代所谓“中国”的代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罗密的《路史》说:“中国总谓之冀州。”顾炎武的《日知录》也说:“古之天子常居冀州,后人因以冀州为中国之号。”
  冀州何以还称“冀方”?也主要是以上第二层意义。如《左传》写道:“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唐代孔颖达疏解说:“尧治平阳,舜治蒲坂,禹治安邑。三都相去各二百余里,俱在冀州。统天下四方,故云‘有此冀方’也。”意思是说,由于冀州是“帝王都所”,可以统领天下四方,故又有“冀方”的称谓。
  总之,冀州无论称中冀或冀方,都是指以山西南部河东地区为中心的这片土地。上面已经说明,黄帝杀蚩尤的“涿鹿之野”,就是河东盐池所在地解(州)镇一带;而盐池的北端即属于古史所载的“禹都之安邑”,南端则属于“舜都之蒲坂”,都属于“帝王都所”的“冀州”、“中冀”或“冀方”之地。也就是说,炎帝、黄帝、蚩尤之间的争战地是在古河东地区境内。
  再一方面,从古史传说的炎帝、黄帝、蚩尤三大部落的活动地域也很能说明上面的问题。
  中华民族的远祖,主要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民族集团。炎帝和黄帝是华夏集团的主要代表;东夷集团的主要代表是蚩尤。
  据说,炎、黄二帝本是同胞兄弟,有的说是同母异父兄弟。他们当时是华夏集团的两个大部落的首领。炎、黄氏族都发祥于今陕西境内。炎帝生长在渭河流域的姜水,故姓姜。因为他有火德,火色赤,性炎上,所以号称炎帝或赤帝。炎帝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在于他“尝百草”、“辨五谷”、“教民耕农”,发明了农业生产,故被人们尊奉为“神农”、“农皇”,号称神农氏,通常称神农炎帝。炎帝的都城,最初建在河南淮阳一带的陈,后迁往山东曲阜一带的鲁。黄帝本姓公孙,因为是在陕西泾河流域的姬水长大,故改姓姬。又因为他有土德,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黄帝的都城,最初建在涿鹿,后迁往河南新郑一带的有熊,故又号有熊氏;且因为他居住在新郑西北的轩辕之丘,故号称轩辕氏,通常称轩辕黄帝。这就是说,作为华夏集团主要代表的炎帝和黄帝氏族,都是从陕西境内越黄河东迁而来。黄帝氏族可能东渡黄河以后,即沿着黄河北岸的中条山一带定居下来,以河东作为根据地而逐步扩展自己的势力;炎帝氏族则可能沿着黄河南岸向东偏南迁移,先后在黄河下游的河南、山东交界处一带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从这个大的活动地域看,炎、黄争战的“阪泉之野”,不可能远离黄河沿线的河东地区,而应该是在黄帝最初建都的涿鹿附近,也就是河东地区的解(州)镇一带。
  以蚩尤为主要代表的东夷集团大致活动于今山东、河南东南部和安徽中部一带。传说蚩尤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战神。他长得很怪:“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鬃如剑戟,头有角”,“能作云雾”,真可谓凶神恶煞了!相传蚩尤氏有兄弟81人,可能就是东夷集团的81个部族的酋长。他们各个身手不凡,长着兽的身子,能说人话,铜头铁额,青面獠牙,不食五谷, 以沙子充饥,又凶锰好斗,能制造兵杖刀戟,飞空走险,喷云吐雾。可见,蚩尤集团是一股十分枭悍强暴的势力。
  那么,炎、黄、蚩尤之间何以会发生争战呢?从他们的活动地域分布看,引起争战的原因最主要可能是为了争夺河东这片土地。因为,在远古时代,地处中原黄河流域的河东地区,一方面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土壤疏松肥沃,水利灌溉方便,对谷物生长来说,可谓“天时”、“地利”兼备。另一方面,这里更有对人类生命有着特殊意义,在人类历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生活必需品食盐。丰富的谷物和食盐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和繁衍生息的最根本的物质前提。所以,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河东一直是中国原始人类聚居的集中地带。到了炎黄时代,各个部落王国互相争战、兼并,在这种形势下,谁占据了河东这块根据地,控制了谷物和食盐这两大自然资源,谁就掌握了征服其他部落、统治天下万国、登上中央大帝宝座的主动权。这,可能就是炎、黄、蚩尤之间发生争战的最根本原因吧!所以,有的从事盐文化研究的学者这样说:“黄帝与蚩尤的涿鹿大战,实质是为了争夺解池食盐。占据盐池,就掌握了对其他部落的控制权。同样,我们也不难理解黄帝又曾与炎帝大战于阪泉,也是为了争夺盐池。”这话讲的是很有道理的。
  从当时战争的进程看,情况可能是这样:炎、黄氏东渡黄河以后,黄帝占据了河东,建都涿鹿,炎帝为了争夺这片盛产谷物和食盐的土地,向黄帝发动进攻,黄帝遂“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炎帝溃败以后,被迫向东南方向转移到今河南、山东交界处。这一带土地平坦肥沃,人口稠密,原来是东夷集团的活动地区。炎帝到达后,双方必然会引起土地争执。于是,枭悍强暴的东夷集团首领蚩尤大举进攻炎帝,直把炎帝驱逐回河东地区,并妄图借机占领这片土地,控制这里的谷物和食盐资源,进而消灭以炎、黄为代表的华夏集团,夺取中央大帝的宝座。炎帝无奈,只得求援于黄帝,于是又展开了炎黄与蚩尤集团的“涿鹿之战”。
  据古史传说,涿鹿之战是远古部族间最为有名的一场大战,也是黄帝部族征服其他部族的声势最为浩大的战争。战争进行得十分激烈残酷。最初,蚩尤集团气势汹汹,骁勇无比,“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屡屡败退,蚩尤喷云吐雾,包围了黄帝。黄帝于是命令大臣风后制造了指南车,冲破迷雾,突出重围。接着,蚩尤请来风伯雨师,掀起狂风恶雨,黄帝也请来天女旱魃助战,驱散了风雨。直到天神派遣玄女下凡,给黄帝传授兵信神符,黄帝得到了玄女授予的兵法,才转败为胜,终于擒杀了蚩尤,结束了这场规模空前的血战。
  黄帝“三战阪泉”,大败炎帝,又在“涿鹿之战”中,擒杀了蚩尤,“诸部落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他被各部落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正式登上中央大帝的宝座。为了扩大势力,巩固自己的“帝”位,黄帝又进而南渡黄河,把都城由涿鹿迁往有熊,并以这一带为大本营,全面展开平定天下的活动。“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部落咸来宾从”;“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经过艰辛努力,终于征服了四方部落,平定了天下,黄帝也由此受到民众的拥戴,成为当时“监于万国”的最高统治者,势力范围也大大扩展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败炎帝、杀蚩尤的战争以及平定天下的活动,使得黄帝与炎帝族、蚩尤族逐步融为一体,实现了华夏与东夷两大民族集团的大融合。黄帝以后,又一步步融合了南方地区的苗蛮民族和西北、东北地区的戎狄各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正是这样,黄帝便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祭祀的先祖,被后世尊奉为“人文初祖”,华夏民放集团,也由此而成为中华民族古老的代表。
  综上所述,黄帝败炎帝、杀蚩尤的阪泉和涿鹿,就在河东盐池所在地解(州)镇一带,而不可能是别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