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重新审视古老的相面之术

 红景天 2009-07-17
心理学家重新审视古老的相面之术

2009-07-03 10:43:21 来源: 科学画报(上海) 

最近,心理学家开始重新探索面相与人格之间的关系,一些研究成果让人们得以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古老的相面之术。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亚历山大·托多罗夫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张脸得出相同的结论并不意味着面相和真实的人格特征存在确定的联系

 

近日,国外专家根据这一研究成果制作出了容易获得信任的相貌渐变图。(资料图)

“相”字在汉语中意思颇多,其中“相貌”一词用得较多。《荀子·非相》中有“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旧时迷信通常观察某人的容貌来测定其贵贱安危,吉凶祸福,这一技术被称作“相术”,而做这一行当的人通常被称作“相士”。中国有久远的相术历史,《汉书·艺文志》就有《相人》二十四卷,流传民间的相术书有《麻衣相法》和《水镜神相》等。

在西方,相面之术可以追溯至古希腊。亚里土多德就曾试图根据面部特征来推断人的性格特征。18世纪末,瑞士的诗人和相士拉瓦特尔将相术在欧洲发扬光大。达尔文当年欲登上“比格尔”号战舰开始考察之旅时,船长费兹洛伊差点因达尔文的鼻梁不够坚挺而拒绝他,因为他相信长这种鼻子的人是怕吃苦的。由此可见当时相面之术在欧洲的流行程度。后来,随着科学发展,相术逐渐沦为伪科学。然而,相术在民间依然流传,即使不通相术的人也常常对别人的相貌评头论足,进而上升到对其道德的猜测。最近,心理学家开始重新探索面相与人格之间的关系,一些研究成果让人们得以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古老的相面之术。

第一印象

西方有句谚语“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中国话叫做“人不可貌相”。中西方会有类似谚语流传于世,说明以貌取人是人类难以避免的通病,所以这些宝贵的训诫之言会代代流传。然而,事实上,人们依然以貌取人,尽管那句警世恒言已烂熟于心。对于面孔的快速判断好像是事先嵌在人脑中的固定程序,自动完成,速度飞快。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十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已经完成对陌生面孔的人格判断:此人是否有同情心、是否值得信赖、是否有上进心、是否性格外向和是否有能力等,一旦这个印象形成就难以改变。并且,不同的人对同一张面孔的判断还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在网络上进行了一次心理学实验,结果发现人们确实能发现某张面孔所隐藏的个性信息,并且达成共识。

人们不仅以貌品人,而且会对相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期待、判断。在竞选时,人们通常会支持那些看起来强势的候选人。那些拥有一张娃娃脸的人则往往被认为其适合从事服务行业。在军队里,看上去坚毅的士兵更容易获得军衔,而一张稚嫩的脸往往在军中吃不开。在法庭上,和那些具有成熟脸庞的同龄人比,拥有一张娃娃脸的人更有可能被判无罪。不过,他们也更有可能被判玩忽职守罪。相貌也具有“光环效应”。漂亮小孩更容易赢得老师喜欢,并且老师也认为他(她)们更聪明。英俊男人和漂亮女士更容易获得异性的青睐,也更容易受到大众的欢迎。企业招聘面试中总要加上一句“形象气质佳”。由此可见,相貌实为人生的一种资源。

那么,面孔是否真的能表达一个人的内在性格?外表强势的人其内心是否也强势?娃娃脸的人是否真的不如同龄人成熟?在做选择时,我们是选择了更有能力的领导,还是简单地选择了他们的外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亚历山大·托多罗夫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张脸得出相同的结论并不意味着面相和真实的人格特征存在确定的联系。

不过,一些证据表明人们似乎能从别人的面孔中读出一些东西。1966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招募了84名素未谋面的大学生,并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会面时间均不超过15分钟,并且不允许他们进行交谈,随后心理学家要求他们根据外表特征将同组的人在人格特征上进行分类。采用的方法为同伴提名法,每名大学生要选出某个特征表现最显著的2~3名小组成员,和表现不显著的2~3名小组成员,比如,最热情的3个人以及最不热情的3个人。研究人员发现,大学生对于小组成员的快速判断同实际的个性相符,特别是对外向、责任心和真诚这三种特征的评估更为准确。

然而,英国的研究人员指出,以上研究没有严格地控制混淆因素:参与者会根据更多的特征来进行判断,比如身体姿势、动作、服装,而非仅仅依靠面部特征。于是,他们采用面孔照片重新做了以上实验,结果发现人们确实能够根据面部特征对一部分人格特征做出准确判断。但是,这些特征都是一些极端特征,面部特征与人格特质的联系并不清晰。并且,相关的一些研究也均未报告出这种稳定的联系。从常识的角度,这点也易于理解:貌相老实的人未必就比面目狰狞的人更值得信赖。

 

以貌取人

通过对面孔的观察,人们能轻而易举地对人的某些人格特质进行判断,并且这种快速的第一印象在不同的人之间有很强的一致性,往往能够反映部分真实的情况。那么,这种以貌取人的本领是否具有进化上的优势?

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根据面孔的宽高比能够预测人的攻击行为,这一点在实验室研究和对大学运动员、职业曲棍球运动员的研究中均得到了证实。在其面孔的宽高比计算公式中,面孔的宽度为两颧骨点之间的距离,而面孔高度为眉毛下缘到嘴唇上缘之间的距离。所有的面孔测量都采用专业的图像软件对正面免冠数码照片进行测量。随后,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室任务考察了参与者的攻击性,并且调查了实际生活中大学生运动员和职业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他们发现,宽高比越大的人往往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其中职业曲棍球运动员更具有代表性。那些宽脸的运动员在过去一个赛季中因恶意击打、肘击和斗殴而受到处罚的累积时间更多。

这个研究小组的最近研究结果发现,面部的宽高比例和男性唾液中的睾酮含量有关,宽脸的人唾液中有更高的睾酮含量。以往研究已经发现攻击性行为和对攻击行为的自我评分与睾酮水平的相关性显著。一个可能的推测是:具有较高睾酮水平的男性会更高大、强壮、强势,他们也更有可能拥有一张宽脸庞。长久的进化已经使得人们认为此类人更容易对他人发动攻击,因为他们具备攻击的“资本”。研究人员还针对人们是否会将宽脸庞的人判断为更加好斗进行研究。尽管研究还未结束,但他们的初步分析表明人们具有这样一种判断倾向。

然而,以上结果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就面部特征进行判断。决定一个人个性的因素太多了,面部特征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人不可貌相”的千年古训一定是因为发生了无数因简单地以貌论人的低级错误而发出的警示之言。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判断并不准确。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心理学家莱斯利·泽布罗维茨指出,我们乐于以貌取人往往是出于对基本特点的一种过度概括。在自然界中,我们常常发现类似的情况。例如,某些蝴蝶和鱼类身上经常长有眼睛状的斑点,这些斑点往往能使得捕食者退避三舍,因为它们酷似一些更为危险的动物的眼睛,捕食者对这些信号怀有天然的恐惧。

人们在取笑动物简单化思维的同时,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犯类似的错误:对一副颐指气使的面容感到敬畏,认为他们更有能力和领导才能;忽视一张朴实的脸孔,认为他们顺从和天真。然而,就像鸟儿会对所有蝴蝶身上的眼睛状斑点一概而论,人们也在过度简化对某个人的认识。当然,从进化的角度来解释,这种过度概括有一定的道理。英俊的面庞意味着健康的体魄和基因,因此对于物种的繁衍具有巨大的意义,而丑陋诡异的面容更有可能是由于患病和基因的变异。

最近,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托多罗夫及其同事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是根据相貌表现出的威胁程度来对他人进行判断的。他们征募了一批参与者,让他们对一些面容平静的照片进行自由评估,随后分析合并所有的评估内容,结果发现人们在评估人脸时注重两个主要因素:信赖性和强势性。接着,他们采用计算机找出与这些人格特质相关的面孔特征。随后,他们采用一个制作三维面孔图片的软件随机产生一系列面孔,并使这些面孔表现出相应的面部特征,比如一张值得信赖的面孔会有一张U型的嘴和表现出惊奇的眼睛,而一张不可信的脸往往有下撇的嘴角和倒八字眉。他们还邀请了一批新的参与者观看这些照片,并询问各种问题,如“他(她)表现出什么情绪?”。参与者的回答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看起来值得信赖的脸被一致认为是快乐的,而看起来不可靠的脸则被认为是表达了愤怒;强势的面孔被认为更男性化和更具阳刚之气,而顺从的面孔被判断为更女性化和更具阴柔之美。这个研究小组认为,进化使得人们具有根据面部特征和表情来判断他人的意图和目的以及他们是否具备伤害我们的能力,而根据相貌进行个性判断正是这一能力的过度概括。

相由心生

尽管过度概括或许如研究人员所解释的那样具有进化上的先天优势,人们采用简单化的思维来以貌取人依然不可取,不然与那些见眼睛状斑点而退避的动物有何差异?婴儿自出生就具有不同的先天禀赋,面相骨相已具雏形,那岂不是一切天注定,无可挽回了?关于天性和教养之间的争论一直是人生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命题。前一种观点重在先天因素,而后一种观点重在后天环境及教养。

从教养的角度来看问题,具有不同面部特征的人在人格特征上表现出了不同的模式或许不是出自于面相,而是父母、老师和社会对某些面孔的看待方式。心理学上有个有趣的现象叫做“自我实现的预言”,是指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并最终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评价。父母总是习惯性地将剑眉星目的孩子培养成果敢的少年和成年人,而将柔弱的孩子培养成温顺的少年和成年人。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生就一副娃娃脸的男性并没有在社会竞争中表现出劣势,他们相对于长相成熟的同龄人具有更高的受教育程度,更容易在军队里获得勋章,同时他们也更有可能犯罪。此外,长相稚气的男孩喜欢争吵,怀有敌意,但学习成绩更好。娃娃脸的人在社会上或许会获得更多的资源。诺贝尔奖获得者、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洛伦茨曾经提出,娃娃脸使人产生要照顾他/她的反应。一项脑成像研究发现,娃娃脸的男性能以类似的方式激活大脑中的杏仁核,该区域是大脑的情绪中心。一张稚气的脸能够赢得更多的怜爱,从而获得更为优异的生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相术中有句话叫做“相由心生”。“相由心生”本出自佛教经典《无常经》,佛曰:“世事无相,相由心生。”相学中“相”的意义一般是指面相,也指整个相貌,相由心生即是说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作为可以通过面部特征表现出来。这里的“相”不是指一时相貌的改变,而必须从长期的角度来理解。流传甚广的裴度的故事便是如此。据说唐朝裴度少时贫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禅师。大师看了裴度的脸相后,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因而劝勉裴度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应变能力。裴度听从了大师善意的劝告。日后,裴度又遇一行禅师,大师看裴度目光澄澈,脸相完全改变,告诉他以后一定可以贵为宰相。这则故事通常用来提醒人们通过自身修养来改变命相。仅从这个角度来说,相面之学还有一点积极作用,相由心生,命由己造,人们才能看到努力和修养的希望。

一个人的面部特征的轮廓或许自出生已经确定,难以改变,即使现在的整容医学能对面庞进行美化,但是这些美化也是建立在原有五官轮廓之上。美丽没有常驻的道理,春花虽美,怎奈花期短暂,人的面孔也是如此。但是,人与花不同,当姣好的面容不再,一种新的美丽会绽放在眉眼之间,这种美丽叫做气质。贪图小利者终将是一张市侩的脸,而从容大度者必将是一张优雅的脸。20年前的一项心理学研究也说明了这一道理。该研究发现易怒的老人往往看起来乖戾,甚至在要求做出温和的表情时也如此。一辈子的生气、暴躁和痛苦会在面部肌肉上烙下永久的痕迹。林肯曾经说过,“一个人过了40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我们不要等到40岁再去怨恨这张脸吧!从现在开始,经由心的途径来美化自己的面容。

相关阅读:面部实验

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对人们能否根据面相正确判断个性进行了研究。他们邀请热心读者提交他们的正面免冠数码照片,并在线完成个性调查,以评定他们的幸运程度、幽默感、虔诚和可信赖性。最终有超过1000名读者参与了这项研究。根据这些参加者在个性测验中4个特征的得分高低,研究人员将他们的照片分组,并采用面部融合技术将同组的面孔合成为一张面孔。它的原理很简单,首先确定一些面部关键特征的坐标和尺寸,随后计算不同面孔在这一特征上的平均值。比如,如果一张脸是小鼻子而另一张脸是大鼻子,平均的结果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鼻子。随后,研究人员将代表不同个性的合成照片放在网上,邀请参与者在线实验。超过6500人访问了该网站。研究结果发现,人们对女性面孔的判断准确性要高于对男性面孔的判断准确性。有超过70%的人能够正确辨认出幸运的面孔,有73%的人能够正确辨认出虔诚的面孔。和先前研究一致,该研究发现对值得信赖的女性合成面孔有54%的人做出了正确判断。这一比例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的意义。

(本文来源:科学画报 ) 大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