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唯一的德国教堂

 虾子 2009-08-04

信义路紧挨着芳村联合码头的地方,有一片颇具欧洲气息的破旧老屋,仔细辨识,老屋虽然破旧,外墙雕刻精美的拱券却透露出一股落寞的贵族气质———一百多年前,这座破旧的老屋是一个占地达一万多平方米的宏大教堂的主楼,为德国信义会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所建,也是现在广州市内唯一的德国教堂遗址。

  据广州著名文物考古专家陈登贵说,与经济的繁荣几乎是同一时间,很多外国传教士从清朝同治年间开始进入广州传教。芳村的大冲口地区因为交通便利,成为了传教士们的首选。

  在经历了一百年的风吹雨打、“文革”期间一系列人为的摧残以及上个世纪90年代一场莫名的大火之后,现在的信义教堂已经只剩下了断壁残垣,只有当年的礼拜堂和钟楼连体的主楼还依稀可辨。而要想了解一百年前的景象,只能去史书中寻觅了。

  根据《广州文物补查成果汇编》记载,这座德国教堂是德国教会在广东的传教总部,始建于清光绪八年,由六幢哥德式建筑和一座哥德式钟楼组合而成,曾称“芳村大钟楼,礼拜堂”。其中六幢哥德式建筑划分为“神学园”(现存的一、二楼)、“传教士楼”(现存的三、四号楼,1991年一场大火烧通了三号楼的楼顶)、“钟楼”(现存的五号楼,尖顶钟楼早已倒塌,只保存礼拜堂)、“办公楼”(现存的六号楼)。其中“神学园”1925年改名为中德中学,是多宝路中德中学的前身。据《芳村文史》记载,凡在该学院毕业可直接升上海同济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就读。

  德国教堂的历史远不止见证了西方文化在广州的传播,虽然没有史料的支持,可是在当地居民的口耳相传中,这里曾经是孙中山领导“兴中会”策划广州起义的一个秘密据点和武器收藏处。1902年,时任南粤兴汉大将军府总参谋长的李植生,在德国教堂当“汉文教习”。在德国牧师阿·高力加的支持下,他把德国教堂及附近的肥料公司作为兴中会起义前贮藏武器、粮食等作战物资的场所。1903年,因叛徒出卖,藏身于教堂内的梁慕义等20多人被捕,贮藏的所有物资被查抄,第三次广州起义宣告失败。

1960年后,德国教堂被改作民居,但自1991年一场大火烧毁了三号楼宇的顶层后,教堂被废弃,至今无人居住。现在教堂原建筑物虽尚存,但已破烂不堪,不但钟楼的哥德式尖顶遭破坏,连屋顶都草木丛生,已被有关部门鉴定为危房,不过整体建筑仍气宇不凡地昭示着它昔日的辉煌。而教堂周边的道路乃至我们今期的主角“信义会馆”,皆以“信义”命名,足见其影响深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