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彩人物画识别

 虾子 2009-08-10

 



广彩人物画识别 - 凡伊 - 历史 生活 志趣 “干隆彩” 14寸盘“折色人物” 盘广彩人物画识别 - 凡伊 - 历史 生活 志趣 “长行人物”园形瓷板
  中评社广州讯/题“广彩人物画识别” 作者:许恩福

  由广州市文化局主办,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州市文物总店、广州艺术博物院承办的“广州市属博物馆藏广彩精品联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展览作品时间跨度很大,从清干隆时期一直到现代。我参加了展览的开幕,欣赏到不同时期广彩作品精湛的技艺。有感而发,我将四十多年对广彩的认识,抒发我一管之见。广彩人物是从工笔国画人物变革过来的,由于原料和技法不同,在表现手法上有区别,但造型方面却有共同的一面。广彩人物在各时代有很大变化。因时代的演变和市场的需要,各时代的创作设计是以销路为目的。因此,早期广彩尚未有固定风格的画面,主要是按外国商人喜好来样加工的,画面多表现洋人和洋房,外国肖像或花园别墅等。另一种是贡品,画面中人物服饰都采用顶带花翎、旗服,亭台楼阁、花园为背景。后来,广彩逐步走向成熟,演变了几种人物画,广彩行业都有专门的名称。

  一、“干隆彩”

  清干隆年代引进了外国的西洋红、水青、大緑等颜色,吸取了外国色面的明暗、色线描绘表现技法;以大红、西洋红(玫瑰红)、紫、麻色(棕色)、水青(蓝色)、大緑(深緑)为主色调,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画面近景有人物、亭台楼阁、树石、小动物为主,远景有山水、小屋、小树、小船等景物。风格上与景德镇粉彩逐步远离,形成“广彩”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广彩行业与收藏界都称为 “干隆彩” 。

  二、“折色人物”

  清嘉庆年间出现一种与“干隆彩”风格不同的“广彩” 。广彩行业称为“折色人物” ,收藏界称为“嘉庆彩” 。它具有色彩清雅,笔法豪放的特点,是广彩史上时间比较长的一种人物画技法。“折色人物”全用黑线来写衣纹和景物,只有头部的五官用大红和乌金(不发亮的黑色)描写。“折色人物”重于构图和笔法。人物的布局要有疏密聚散。衣纹线条要按动态表现,以铁线描和钉头鼠尾描较多,很少用柔丝描写法。配景多衬以方向各异的古建筑物,室内的屏风、石阶,栏杆等。因折色人物属于古彩,故山石,树木应采用国画写法。早期采用的颜料以古彩为主,色调有干大红、淡黄、水青(蓝色)、水緑(偏黄的浅緑)、二緑(浅緑)、浅茄(紫色)、大緑(深緑)等。近代“折色人物”在色彩上有所改变,用西洋红(玫瑰红)代替浅茄(紫色),色泽更加鲜艳了。 

  三、“长行人物”

  道光年间发展出“长行人物”,因盛于同治,故又称“同治人物”。是广彩长期流行的人物写法。这种技法的出现在艺术上堪称为独创,有浓厚的民间工艺特色。在造型上以装饰作为主要表现手法,因此在人物写法上不强调比例,但也和实际距离不大,注重五官表情和神态。构图布局采用热闹紧密的手法,不受具体题材的限制。长行人物色彩运用,用颜色的深浅明暗来表现服装衣纹,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长行人物”的构图背景一般以厅堂花园为主,除大件产品外较少使用远景、树木、山石。小件作品一般配衬一些小草。厅堂一般从正面表现,刻划屏风、栏杆、粉墙、古雅家具等。人物的分布要根据产品大小而定,大件产品可用楼阁使画面人物数量增加,题材可选用历史故事内容,小件产品则可采用“家庭”等题材表现民间风情。“长行人物”的特点,头部轮廓线用红线勾描。眉目用黑色,必须特别着重眼的神态。人物的造型可以用坐、立、行、团等。黑线条运用不多,粗细适当而浓淡相宜。“长行人物”色彩分明,一般以大红、西红为主色,地面用大红上面写粉緑地苔。长行人物是在色上写衣纹的技法,以线条疏密、长短、转折等方法表现人的关节起伏,特别西红衣服是在填出深浅明暗后才写衣纹的,这样人体的各部位表现更为清楚,立体感更强烈。大件产品上人手的衣服要写上一些花纹。

  四、“飞白人物”

  除“折色人物”和“长行人物”外,还有一种不用背景衫托,只用人物和道具来表现的手法,广彩行业称为“飞白人物”。这种人物的特点是清雅,主题突出,在历史上流行了很长时间。“飞白人物”既可以用“折色”的方法表现,也可以用“长行”的手法表现。在构图上特别讲究聚散,因为画面四周和斗方要留出均匀的白地,故取名“飞白人物”。




引文来源  中国评论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虾子 > 《广彩》

    举报/认领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更多
    热门阅读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