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外国文学

 江南又一村 2009-09-15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浮士德    外国文学    作品    希腊神话                                          

外国文学作品选  知识要点
一、荷马《荷马史诗》
1
、形成过程和反映的时代——
荷马 生活在前9到前8世纪,行吟诗人,荷马在口口相传的基础上,编成史诗,感应了希腊社会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度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当时希腊人的生活和斗争。
2
、《伊利亚特》的基本精神和对战争的态度——
歌颂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把战争看成是英雄们大显身手、为部落建功的时机,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性,变成了贵族们乘机劫取钱财的掠夺剥削行为,渲染了悲剧色彩。
3
、阿基琉斯的性格特征——
骁勇善战,重视个人荣誉,感情强烈,过于自尊、任性而固执,英雄任性又富于友情,残酷而又不失同情心。
4
、赫克托尔的性格特征——
内向、稳重、冷静、富有人情味,明知死后妻、子的悲惨命运,却不顾劝阻,为了保家卫国,视死如归、毅然迎战的氏族英雄。
5
、《伊利亚特》的艺术特点——
神人两条线索,把现实和神话的因素结合,神人混一,写实中富于浪漫;
旁观者的角度,客观的叙事方法;
特定的情势下夸张、心理描写;
多用和善用比喻;剪裁得当、线索分明。

二、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1
、俄狄浦斯王形象分析——
正直诚实;  独立意志和顽强毅力;  为遵循高尚道德原则而反抗命运;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到底,对国家、对臣民高度负责,体现了雅典奴隶民主制繁荣时期的时代精神。
2
、此剧中戏剧冲突(人与命运冲突)的思想意义——
肯定了人的独立意志,对命运的正义性和合理性提出了怀疑;
并没有否定命运;
表现出了一种事与愿违的思想,写出了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感受。
3
、本剧的结构艺术——
回顾式的结构方式:在事件发展到一定阶段落笔,起因和前情则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用回顾和倒叙的方法交代出来;
发现突变:往事交代是剧情发展的必须,同时又是一个新的发现,这一发现随之引起剧情的突变

三、但丁《神曲》
1
、《神曲》中所表现的诗人的求索精神——
从政治和道德上探索民族的出路,通过诗人的游历,引进许多人物和故事,把历史与现实、假想与真实交织,表现出上下求索的博大胸怀,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倾向。指出:以理性为指导,经过信仰的引导,才能上至天界。
2
、第五歌中,在温柔的心中一触即发的爱,……”等诗句表现出的积极思想。——
通过弗兰采斯加和保禄的爱情悲剧,表现诗人的反禁欲主义的倾向,肯定了世俗的爱情,把爱情写成是一种自然的、不可抑制的强烈情感,在温柔的心中一触即发
并不把现世的幸福看成是罪恶,认为现世的幸福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即便现在,我也不离开他。
把他们俩的爱情写得哀婉动人,他自己也因怜悯这对情人而昏倒在地,表现了对真诚爱情的肯定和对禁欲注意的背离,透露出人文主义的曙光,具有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爱让我们同归于死。
3
、第十九歌中对于买卖圣职的教皇的斥责,表现出的反教会倾向。——
作者首先让这些为非作歹的祸国殃民之徒倒插在火穴里受刑,又通过尼古拉斯三世之行,到里出其罪行,接着愤怒地谴责他们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并对教会权威发出大胆挑战。
4
、《地狱篇》在表现方法上的两重性——
虚构的设想是根据中世纪的宗教思想想象出来的,运用了当时宗教文学常用的梦幻故事的写法以及隐喻、象征等手法;
又展现出新文学的特征:素材和对人物的评价都从现实出发,想象、比喻增强了可感性;用人物自己的阿谀眼塑造出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鲜明的爱憎和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没,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

四、薄伽丘《十日谈》
1
、人文主义内涵的体现——
提倡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有享受爱情、财富等幸福的权利,认为幸福不在来世,而在人间。
2
、框式结构——
以一个故事为开端,引出100个故事,将其套装在一个共同的背景故事之中,其间又有文字的串联。故事中套故事,形成整体。
3
、地位——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如实地描写了从宫廷到市井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塑造了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
4
、理解主人公的爱情宣言——
纪斯卡多爱情的力量不是你我所管束得了的,绮思梦达我们人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写出了爱情是一种不可约束的力量,它不仅鼓舞着青年男女突破禁欲主义的束缚,而且鼓舞着青年男女打破传统的门第观念,提出人类天生平等,具有智慧、才能、品德才是区别人的优劣高下的标志。
5
、《十日谈》表现的反封建思想——
大力宣扬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从爱情上打破了封建社会的藩篱;
大胆否定等级观念,批判了森严的门第等级制度;
尖锐指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
6
、绮思梦达形象分析——人文主义的新女性,具有人文主义的爱情观、价值观,有刚强、开明、敏锐、果断、能言善辩的性格,主动地争取爱情幸福。


五、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
、剧本的主题:借王子复仇的故事反映英国的社会现实,揭示当时英国现实中存在的美好理想与丑恶显示之间的矛盾,号召人们为重整乾坤而斗争。
2
、三段重要台词这是个混乱颠倒的时代,,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人类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导致古老的血族复仇故事变为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3
、哈姆雷特形象分析——
人文主义这形象的基本特点,希望自己的国家像理想一样美好;
复杂的性格:有崇高的理想,有新的看法,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快乐的王子、忧郁的王子、延宕的王子、行动的王子的转变;
他的悲剧产生的主观、客观原因。
4
、哈姆雷特形象塑造的主要方法——
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中,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塑造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独白或旁白在关键时刻表现主人公的思想矛盾,表现他的思考、认识、自责和怀疑。

六、塞万提斯《堂吉珂德》
1
、如何反映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的现实生活——
以二人游侠经历为基本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写了700多个人物,所写人物和环境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写出了封建政权、天主社会的黑暗和广大人民备受剥削压迫的实情,揭露了西班牙王国表面强大实际已趋衰弱的本质。
2
、《堂吉珂德》中大战风车和救囚犯情节等对主人公性格塑造的作用——
在他身上既有骑士狂热,又有人文主义精神,把风车幻化成巨人,勇敢地冲上去搏斗,原因是因为他认为风车是害人的,为了人类除害;释放苦役犯是因为他认为人是天生自由的,把自由的人当作奴隶未免残酷,为了理想奋不顾身,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
3
、分析堂吉珂德形象——
性格复杂而矛盾,耽于幻想,脱离实际,一切从主观出发,却出于善良的定级,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
行为荒唐卤莽却表现出为维护真理而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
结果总是与主观上对真理的追求和维护适得其反,贯穿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喜剧性和悲剧性的结合,喜剧的情节悲剧的情结。
4
、《堂吉珂德》的艺术手法——
把人物置放在一个个不同的情景之中,用讽刺的笔调和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物的荒唐行为,造成喜剧性的效果,一个个故事都可以单独成篇,只是为了在重复中,加强喜剧性的效果;
着重描写人物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之间的矛盾,在喜剧性的情节中揭发其悲剧性;
对比的手法加强人物的塑造,增添小说的情趣。

七、莫里哀《伪君子》(《达尔杜弗》)
1
、《伪君子》(《达尔杜弗》)的现实征对性——
讽刺矛盾直指宗教人士,当时的法国,教会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以伪善为特点。
2
、达尔杜弗形象的基本特征——
是一个伪君子,一个利用宗教手段进行罪恶活动以谋取私利的骗子;
本性卑劣,心狠手辣,巧于应付,能言善辩;能曲解教义,能面临绝境而脱身;
用心险恶,危害严重,成了伪君子的代名词。
3
、《伪君子》(《达尔杜弗》)的艺术构思——
开场后整整两幕没有上场,但通过其他人物对其的铺垫交代已活脱出这个人物的厉害之处,这种间接介绍入手,再深层次地让人物自我暴露;
设置了一系列极具戏剧性的情节,写他的转败为胜,写他的嫁祸于人,让读者产生惊愕畏惧之情,悲剧因素加深立刻作品的张力和意义。

八、歌德《浮士德》
1
、诗剧《浮士德》所写的浮士德一生经历的五个重要阶段——
启蒙思想家,理想的探求者,分为知识追求、爱情生活、政治生涯、艺术追求、事业追求五个重要阶段,是一部时代精神发展的历史。
2
、诗剧《浮士德》的思想意义——
追求知识、真理、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的象征,一生经历的五个历程象征了人类思想探索的全部历程;
用批判的精神总结历史经验,否定丑恶的东西及错误的道路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用辨证的精神总结历史经验,在上帝与魔鬼的斗争中,说明善与恶的相互依存和转化关系。
3
、浮士德精神与浮士德性格的内在矛盾——
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同时又有着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永不满足的精神,即浮士德精神;
他的性格中又有贪图享受、安于现状的一面,着就构成了浮士德性格。其一生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
浮士德精神是前进的内动力,魔鬼糜菲斯特利用浮士德性格中的弱点,诱使他堕落,又使他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在辨证发展中,使他日益高尚化、纯洁化,促成个性的完善。
4
、诗剧《浮士德》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人物直抒胸臆;对比烘托;特殊场景
九、华兹华斯《咏水仙》
1
浪漫主义诗歌”——
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前30年;  影响:当时欧洲文学的主流;
特点:主观性、抒情性;崇尚自然,采纳民间文学的优点,多采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创作主张: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为《抒情歌谣集》作的序),这成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宣言
浪漫主义诗歌名篇:华兹华斯的《孤独的收割者》、《丁登寺》、《序曲》等。
2
湖畔派”——
英国早期的浪漫主义集团;
主要诗人:华兹华斯、柯津律治、骚塞等;
得名原因及性质:居住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寄情湖光山色,歌颂大自然,用大自然的美否定城市文明的丑。
3
、《咏水仙》的思想内容与表达情怀——
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展示了一幅大自然恬淡快乐的画面,暗喻了他对城市文明所带来的丑恶现实的否定;
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和安慰,寻找人性最后的归宿,大自然能启迪人性中博爱和善良的情感,能抚慰人的心灵创伤,使人得到真正的幸福;如诗中第四节所写:多少次我郁郁独卧,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寞,唯有水仙的景色——大自然的景色,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使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包含着浓郁的哲理,即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的美而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体现了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精神之间的互动关系;
水仙这样的自然景物有着和与人一样相近的精神和个性,整个自然界都充满了不朽的宇宙精神,它与人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人生本质相通,谁的精神与自然的精神达到一致与和谐,谁就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向人们发出了回到自然中去并与大自然精神沟通的呼唤。
4
、华兹华斯的诗作开创一代诗风的主要艺术特征——
诗人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强烈的挚爱之情;
形式与格律自由舒展,不受古典主义诗歌戒律的束缚,语言清淡、朴素、平实;
把文学必须反映自然和人性里一切天然的东西作为第一要义,显示出诗人人性的本真。

十、拜伦叙事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1
、拜伦式英雄——
拜伦在《东方叙事诗》(包括《异教徒》《海盗》《阿比道斯新娘》)等中塑造的英雄;
他们都是孤傲的反抗者,蔑视文明社会的宗教和道德,具备了强烈的叛逆精神;
他们又脱离群众,带有浓厚的悲观绝望情绪。
2
、鲁迅对拜伦一生的评价——
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以荡涤……不克厥敌,战则不止。
3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的大海形象——
对大海的描写,集中反映了自身的思想矛盾。把大海看成是自由的力量,象征着反抗暴政和邪恶,也表现出人在大海等为代表的自然力量面前无能为力的消极情绪。
4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主题——
反对侵略、反暴政、追求自由,歌颂民族解放斗争。
5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艺术特点——
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包括了消极、积极两方面思想的主人公;
抒情与叙事结合,抒情为主,抒情史诗
语言生动流畅,富感情色彩。

十一、雨果
1
、雨果《克伦威尔序言》的理论核心及意义——
提出浪漫主义的真正定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反对古典悲剧的形式法则,主张戏剧应师法莎士比亚,争取更大的自由和真实,这篇序言成了法国浪漫逐一文学运动的宣言。
2
、雨果《希腊孩子》的思想内容——
引用《麦克白》的著名台词恐怖啊!恐怖!恐怖!作为题词预设阴森气氛,展开三重恐怖:
美丽的希腊西奥岛在土耳其铁蹄蹂躏下变成一片焦土,本应该欢乐歌唱的孩子却让泪水充满了蓝色的眼睛,本应索要鲜花飞鸟的孩子却只要子弹和火药;
在三重恐怖中表现了四层主题:
人类不同民族之间的征伐对美丽大自然的摧残是令人憎恶的,侵略战争对希腊西奥岛家园的破坏是让人愤怒的,希腊孩子不屈的抗击是令人敬佩的,战争对孩子心理的扭曲是令人深思的。
3
、雨果《希腊孩子》的艺术特征——
反向逆接结构成篇,今昔对接,美丽的浏览眼睛和眼中的泪对接,逆向突转;
对比手法,焦土与美景等;
鲜明生动的画面感;
绚丽多姿的语言;
格律自由、结构巧妙、激情充沛、开合自如。
4
、雨果《四日晚上的回忆》的思想内容——
控诉拿破仑反对政治的残酷;
揭露政治野心家的惨无人道;
揭发反动政治冠冕堂皇口号下的丑恶;
剖析专制主义者反对共和制的根本原因。
5
、雨果《四日晚上的回忆》的艺术特征——
朴实无华、直白描写、冷静写生、沉缓低唱、细节刻画。

十二、普希金
1
、影响地位作品——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伟大的俄国文学之始祖(高尔基),主要作品: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 自由颂》,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2
、普希金《致大海》的艺术特征——
强烈的主观抒情性;
写实象征并用;
对照呼应手法。

十三、惠特曼
1
、结合《斧头之歌》谈谈惠特曼《草叶集》的基本主题及主要思想内容——
基本主题是歌颂民主自由,倡导人类平等;
主要思想内容:一切都是斧头所造成的土地……”等讴歌了斧头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
揭示了劳动者一定要成为自己的饿主人才能成为新生活的主人的道理;
表达了劳动者只有通过创造性才能建立真正理想社会的情怀,描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没有奴隶,没有暴力,人人自由平等。
2
、《斧头之歌》的艺术特征——
将象征手法与具体生活景物的描写融为一体,形成生活语汇和深邃哲理的高度统一;
自由体形式的运用,适应了诗人奔放的思绪和磅礴的激情,体现了19世纪中叶美国时代精神的底蕴;
重复、排比、平行加强节奏、气势,形成了雄浑奔放、粗犷豪迈的风格。

十四、司汤达《红与黑》
1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欧洲“19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高尔基);
它要求作家按生活本来的样子描写和反映当代的现实生活;
具有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精神;
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个人注意;
艺术上采用典型化的方法,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司汤达被公认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发表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宣言的美学论著。
2
、于连形象分析——
生活在王政复辟时期受压抑的小资产阶级青年;
矛盾性格:他对社会的反抗和对社会的妥协是结合在一起的,他奋斗的基础是个人主义,最终目的是爬到上流社会,爬上去构成了他全部行动的动力和激情;
纯洁的爱情和征服的野心联系在一起,也显示出了他高尚与卑劣交织的矛盾性格。
3
、于连在临死前所作思考的意义——
平民意识,本能地反抗不满,但这种反抗又是与现实的妥协结合在一起的;
当个人的欲求得到满足时,便成了统治阶级的工具,但统治阶级对这些非贵族分子投以怀疑的目光,一旦有外族侵入,就联合起来驱逐;
他结尾临终前的思考,反抗性又重回到了他的身上,成为他反抗精神最后的闪光,揭示了他在经历过巨大变故之后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他对社会的失望和对个人命运的迷惘,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4
、司汤达《红与黑》的艺术特征——
心理描写极为出色,用行动来展示人物的心理过程没和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解释人物心理的细微变化。很多思想活动既是他行动的原因,也是他行动的过程,更是他行动的结果。正是在行动中,作家战时了他既真诚又虚伪,既矛盾又勇敢的复杂的性格特征;
在特定的情境和情绪下安排故事情节,推进事件发展的进程。

十五、巴尔扎克《高老头》

1、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主题思想及地位、主要作品
——
巴尔扎克将他的全部作品命名为《人间喜剧》。700多万字,96部作品,2000多个人物。中心主题是揭露金钱的罪恶。揭示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制度的历史必然规律,用典型化的手法暴露了金钱关系对社会各个方面的控制和拜金风习下发生的一幕幕惨剧,表明了新近得势的资产者也将毁于金钱与财富的竞争的思想。恩格斯称赞《人间喜剧》包含着了不起的辩证法。著名作品有《高老头》、《欧也妮 葛朗台》、《幻灭》、《交际花盛衰记》等。
2、《高老头》的思想内容
——

揭露了资本主义初期金钱泯灭人性,使道德沦丧的丑恶现实,展示了封建贵族日益没落、资产阶级上升得势的历史真实,勾画出一幅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生动画面。

3、高老头的艺术形象
高老头是个通晓资本主义发财原则,却不懂得其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典型。既是个靠投机起家的暴发户,又是个父爱的基督。

4、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些基本特征
——
巴尔扎克认为现实主义的真谛是典型化原则,因而着意塑造典型人物。他把情欲作为人物性格特征,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身上的某种情欲,以形成其独特的个性。高老头父亲的死写出了一种崇高感情被践踏的悲剧,从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还善于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从人物性格演变过程及其与客观社会环境的关系中,也就是纵横交错的发展中来刻画人物。
叙述描写既讲究细节的真实,又不乏主观激情。

5、拉斯蒂涅的性格心理及堕落原因
——
拉斯蒂涅原本是个来自外省的纯朴青年,因为目睹高老头对女儿的思念和赌咒,两个女儿及其夫婿以及房东房客等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种种冷酷表现,特别在《父亲之死》一节中一方面使她的心灵受到震撼,另一方面也使他彻底地认识了现实社会,终于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甘心堕落。当时巴黎社会恶劣环境的熏陶引起他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深刻地揭露了金钱使他堕落的原因。

十六、狄更斯《双城记》
1、从《阴影的实质》一章看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矛盾性
——
通过无辜农妇一家被残害的描写和梅尼特医生被迫害的经历,一方面形象地描写了法国大革命前夕封建贵族阶级的荒淫残暴和血腥迫害以及当时农民的悲惨处境,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正确地揭示了革命爆发的本本原因,说明革命是必然的、正义的;
但另一方面,通过得伐石夫妇、陪审员与旁听群众情态的渲染,他又把革命看成是一种报复行动,表现了作家不同意人民采取暴力手段,幻想用
仁爱来话界社会矛盾的思想。体现了一种既憎恨封建贵族暴行,又期望用爱来战胜恨的社会理想和艺术理想。
主张在爱的哲学中,在
不以暴力抗恶的基督精神中获得新生。


2、狄更斯《双城记》《阴影的实质》一章的艺术成就
——
严格的现实主义手法,叙述各要素详备、如实;
过去发生的事件和现实审判的场景有机结合,从而使贵族残暴和人民憎恨的历史与现实这两种场景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包容过去与现在、原因与结果、暴行与复仇等诸多因素于其中的独特艺术氛围;
注重人物的对话描写,每个人的语言都表现了独有的个性。将故事讲述人的叙述与故事中人物的对话以及法庭上人物的语言有机交织在一起,具有高超的三重话语同时共鸣的艺术魅力。

十七、果戈理《死魂灵》
1、普柳希金的性格特征及塑造手法、思想意义
贪婪、吝啬、保守、没落、腐败
到处是陈年废物的环境、下巴和眼睛等的肖像、把见到的一切都纳入囊中的行为、财产积累的历史、说他富他就大叫等的言语等一系列动作、心理的描写来塑造。
揭示了财产的极欲和占有使人丧失人性,堕落成一堆废物,不是一个一般的守财奴,是俄罗斯民族的一个毒瘤。他与他庄园后面的充满生机的大地是一个反差,造成它的深刻原因是俄国专制农奴制,官僚又是这一制度的支柱。意在指明专制农奴制整个基础的腐败,整个支柱将要倒塌。
2、艺术手法
——
含泪的笑:果戈理独特的讽刺手法,幽默、夸张、尖刻融于一炉,饱含了作者心酸的喜剧性,笑声眼泪的交集。
自然派:果戈理开创的新的文学流派,以批判的态度如实地反映俄国专制农奴制庸俗腐朽、黑暗反动的现实,无情揭发、严肃批判,后来成为俄国文学中最强大的流派。
典型化手段:庄园周围的土地-庄园-屋子。
死魂灵的双关象征,一方面表现买卖死魂灵的投机勾当,另一方面隐喻真正死去灵魂的是那些占有灵魂的地主。

十八、马克吐温《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1、理查兹夫妇的形象及塑造意义
——
渴望金钱,懊悔当初没做善事苦苦思索被告知谜底时的狂喜自欺欺人领取金币时本想坦白因受包庇而被当作全镇唯一的象征”—假金币胜过真金币时再一次被诱惑,这个被败坏的过程揭下了资产阶级诚实和道德的假面具,暴露了他们拜金主义的丑陋,讽刺了他们的伪善本质。
2、艺术特征
——
情节安排十分巧妙:把一个荒唐的骗局安排得十分可信;
安排了一个不在场的关键人物
死去的固德逊;
抓住理查兹这样的人物,使整个
败坏事件有了心理基础,是外乡人得逞的基础,也是左右人理直气壮虚伪的症结。
含而不露却入木三分的讽刺幽默,特别那场领取金币的场面是一切夸张讽刺的滑稽闹剧。

十九、左拉《陪衬人》
1、思想意义
揭露了资产阶级把一切都当长外商品,践踏人的尊严掠取金钱的剥削本质,写出了资产阶级商品经济活动的残酷性和惟利是图的本性。
2、杜朗多形象
——
腰缠万贯、有独创精神,精细老练,经验丰富、手段独到,随机应变,虚实详略结合,错落有致。

二十、莫伯桑《羊脂球》
1、思想内容
——以羊脂球为中心,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爱国热情;以三对上流人物为对象,讽刺了贵族资产阶级的怯懦自私;以普鲁士军官为代表,暴露了侵略者的骄横无理。
2、《羊脂球》中的人物形象的思想特点和性格特征——
羊脂球:憎恶敌人,有民族意识,是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下层人物的典型;
鸟先生:老板,巧于骗钱,是资本家的典型;
拉玛东先生:州参议员,善于政治投资,是资产阶级政客的典型;
布雷维尔伯爵:气派雍容,骄傲自负,是末代贵族的典型;
高尼岱:既追求享受,又想掌权,极端自私,是冒牌共和党的典型;
两个修女:手划十字,口诵《圣经》,心中只有上帝,哪管祖国尊严和民族气节,表面不露声色,但逼羊脂球就范的倾向十分鲜明,狡猾虚伪。
3、 《羊脂球》主要艺术特征——
塑造了众多典型;用一辆马车装下了整个社会,真实地表现了民族危难时完整的法国社会图景;
结构精巧,对比、讽刺手法鲜明,首尾呼应,加强了揭露性。
二十一、易卜生《玩偶之家》
1、“社会问题剧”——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易卜生创造了一系列剧作,内容涉及多方面的现实问题,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人们熟悉的社会和家庭事件,笔锋犀利,冲满了现实批判精神,以尖锐地提出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而得名。
2、娜拉形象——
有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热爱劳动、善良,较易满足;又刚强勇敢,勇于追求人格的独立,具有反叛精神。对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等都提出了抗议。
3、海尔茂形象——虚伪自私的资产阶级市侩形象,以男权为中心,维护资产阶级秩序和道德。把娜拉和孩子们当成玩偶,然而一当他认为娜拉的行为“危害”到了他的名誉和地位时,立刻反映出了他的卑劣和自私。当他感觉自己没有任何危险时,又换回原来的面孔。后又搬出道德和宗教来阻止娜拉的出走,甚至宣扬资产阶级法律的“威力”,企图使娜拉继续忍受其玩偶地位。
4、《玩偶之家》第三幕以“议论”为核心的艺术成就——
“讨论”的问题紧紧围绕着妇女地位和娜拉命运而展开。作家通过娜拉与海尔茂之间的语言交锋,从家庭到社会、从政治到宗教到个人责任,层层深入地探讨了当时的妇女问题。这一方法几染是展示人物性格、表现戏剧冲突的手段,也是剧作家借娜拉之口宣传其“妇女解放宣言”的讲台。
二十二、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1、“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以擅长人物心理描写而著称于世。他善于深入人物的内心,抓住思想感情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一丝一毫地追索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巨大变化或剧烈转变的全过程,充分展示人物从一种思想感情向另一种常常是相反的思想感情转化的演变过程。又善于同具体的社会场景和自然场景相配合。被称为“心灵辩证法”。
2、涅赫柳多夫形象分析——道德完善、自我忏悔的忏悔贵族的典型。自我批判和忏悔自新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忏悔的力度,在于他意识到自己是个标准罪人。这一形象的罪过恰恰是贵族社会有意培养的。忏悔的深度在于作家不断地让这个贵族奔走于沙皇社会的各个方面,逐渐看清罪过不在他一人,也不在个别人,而是整个贵族阶级。其忏悔也逐渐想内深入,从一般的良心发现,到承认罪过,再到挖掘贵族社会的罪恶本性。他在现实社会和精神生活中都完成了一场颠覆旧世界的革命。
3、艺术特色——
心灵辩证法;
朴素无华的现实主义风格,平铺直叙、单线发展,直接地不加修饰地描写主人公遭遇的种种事件,蕴涵着强烈的力量和巨大的魅力;
尖刻的讽刺手法。三名法官登台,肖像、动作、心思滑稽可笑,与“严肃的法律”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是一种漫画式的嘲讽。马斯洛娃本来无罪,仅仅因为陪审员少写了一句话而被判刑,而且错案无法更改。这是对司法制度的辛辣嘲讽。涅赫柳多夫是陪审员,却是真正的罪恶之源。这是对社会制度的深层的痛楚的悲剧性讽刺。
二十三、契诃夫《一个文官的死》
1、《一个文官的死》与当时文坛之风的异同——语言精练准确,少媚俗迎合之作。善于通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更深的探索,善于将人物的潜在品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善于在幽默讽刺中表现深刻的思想性。
2、思想内容——讽刺锋芒直刺机关衙门里小人物的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卑微琐碎的奴才性格,揭示了人类根性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刻画了小官吏的窄狭心胸,揭示了现代官僚体制中人格丧失后的可怜的生命状态;
间接地表现了官僚等级制度对人格的扼杀,说明封建等级专制的等级制度是造成奴颜婢膝心态的根本原因。
3、艺术特征——
讽刺辛辣,白描式的冷峻;
短小精湛,言简意赅;
喜剧中融合着悲剧,在荒诞的故事中表露了对人性可怜之处的不胜悲哀之意。
二十四、高尔基《春天的旋律》、《海燕之歌》
1、群鸟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性格特征——
麻雀的自由派的嘴脸,乌鸦的保守派的圆滑,乌鸦的为虎作伥的行经,灰雀的官僚阶层的彻底反动,海燕高傲的自由战士,无产阶级先驱。
2、艺术特征——拟人化、影射与写实、曲笔、浪漫主义激情、对比、象征。
二十五、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
1、“解冻思潮”——反对个人崇拜,揭露社会弊病,表现人性和人道主义,反映普通人的命运。2、《一个人的遭遇》对苏联文学的突破——思想内容是“我”听主人公讲述在卫国战争中的遭遇。选材表现战争的灾难,控诉法西斯,歌颂爱国主义和不屈不挠的意志。感情基调主要是悲戚的,是“沉重的忧郁”,是男人的“吝啬而伤心的眼泪”。思想倾向:提出人道主义的思想,在“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中提出“人的命运”为什么如此不幸的问题。
2、索科洛夫形象——
普通苏联人,勤劳勇敢、平凡普通,坚忍不拔,富有感情和同情心。
3、艺术特征——
实实在在、朴实无华、平缓深沉、有意淡化情节,感情低沉,用渡口听故事的套子结构小说,很有真实感。

二十六、茨威格《看不见的收藏》
1、《看不见的收藏》结尾引用歌德的话:“收藏家是幸福的”这句话的含义——
在收藏家所保存的收藏物以及在收藏的过程所体现的行动中,更能够发现这个民族的伟大精神实质和价值所在,而这才是真正的看不见的“收藏”。“收藏家是幸福的”,因为他所收藏的正是一种看不见得无形的财富,即德国这个民族的伟大的精神实质和价值所在。
2、《看不见的收藏》的思想内容——
通过一战后一个艺术收藏家的悲剧故事,反映了战争对社会所造成的损害。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反战思想;
歌颂了下层普通人民善良高贵的情感和民族精神,展示了当时处在社会下层的人们执着、善良、爱他人的美好的内心世界。老收藏家“在这个阴郁的、没有欢乐的世界里”依然对艺术有着“纯真热情”和“狂热”;盲收藏家的妻子和女儿,既要在困难时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又要给老收藏家以快乐的情怀,以及“我”对老收藏家的“欺骗”,等等,都显示了普通人心灵的高尚;暗含着德过的民族精神没有被战败的深刻寓意。
3、艺术特征——
矛盾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中,聚合着多种冲突因素。
第一人称真切感人,使人物心理,尤其是“我”的描写十分细致和动人。
二十七、伍尔芙《墙上的斑点》
1、“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
也称“思想流”或“主观生活流”,强调意识活动的“流动性”和不间断性。认为真实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中”,展示潜意识冲动,捕捉一闪即逝的印象和朦胧模糊的意象。不注意情节和人物,主要表现纷繁杂乱和变幻莫测的意识流程,具有非理性的特征。
2、《墙上的斑点》所体现的“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征——
是伍尔芙第一篇纯正的意识流作品。抛开了事件、故事和人物的要素,专写人物的意识流动。人物的感觉、回忆和感悟如骤雨倾泻,各种思绪纷至沓来,小说变成了人的意识任意流动的展示过程。墙上的那个斑点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作家人物意识活动的一个借助点。通过女主人公看到墙上的斑点所引起的种种联想来追逐人物的意识流动。
打破了时空界限,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以及理性的、非理性的思绪“一哄而上”,“一阵骤雨似的念头源源不断地从某个非常高的天国倾泻而下”。她一会儿想到过去,一会儿想到未来,一会儿想到人生无常,一会儿想到莎士比亚,一会儿又想到法庭上的诉讼……短段的篇幅里涉及了对历史、现实、人生、艺术以及个人生活等等的看法,几年或几十年的经历被压缩到一段时间内加以表现。
注意了意识活动内在的独特的连接规律。前一个思绪往往成为后一个思绪的基础和来源,使小说长为了一股持续不断的、不可分割的意识潮流。
3、采用意识流手法对现代西方人精神特征的独特揭示——
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深刻地表现了人的心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更加复杂化,表现了现代人日益严重的精神矛盾和思想危机,以及他们要求获得更大的自由情怀。
4、比较意识流手法和传统的心理描写的差异——
没有情节也不塑造人物,大量采用内心独白、时空交错的表现手法,联想自由,章法变化多端,篇幅短小,内容却十分丰富。
情节只为塑造人物而展开,由作家出面介绍人物、安排情节,评论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式。
二十八、卡夫卡《变形记》
1、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的原因——
异化:深刻地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揭示了现代西方社会“物”控制人,把人变成“物”或“非人”,使人丧失了“人”的本质的现实。
“弱的英雄”:作品的主人公大都是受欺压凌辱、任人摆布、无法自主而又深感孤独和悲哀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在艺术上,采用了荒诞、隐喻、佯谬、痛苦的幽默等手法,扭曲了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真实而荒谬、荒谬而真实,深刻地表现了当代人的精神危机。
2、什么是“卡夫卡式——
以神话象征模式表现世界的荒诞、人的孤独和悲观。作品表现出充满恐惧、色调晦暗、悲观绝望的氛围。
3、《变形记》如何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异化这一问题?——
通过主人公变成甲虫的荒诞故事,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对劳动者身心的“异化”。劳动是单纯的谋生手段和可以出卖的商品,劳动对他只有沉重的负担和压力。
也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在公司老板眼里,他只是创造财富的机器,在父母眼里,是养家糊口的工具。变形后,父母威吓和冷眼,被看成累赘和祸害,妹妹也常忘记给他喂食;邻里与房客避之惟恐不及,至于他精神上的痛苦和身心上的压力,从没有人过问,死对他自己和周围的人只是解脱。
通过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内心体验,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中人的自我被“异化”,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摆脱恐惧感、孤独感的悲哀。生前兢兢业业、胆小怕事、与世无争,变形后自惭形秽,无聊无助地爬来爬去,懊丧、难堪、孤独、痛苦、焦虑、忧伤,十足的精神上的“可怜虫”,表明了现代西方人典型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但在揭露、痛恨“异化”时,却不能揭示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找不到消除它的正确途径。因此充满了悲观、绝望的情绪及其所表现的现代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危机。因此,作品充满了悲观绝望的情绪。
4、艺术特征——
荒谬而真实、真实而荒谬的佯谬手法的运用。作品借助一个极富于荒诞色彩的人变甲虫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变形前后具体生活和逼真心理状态的描写,一方面使读者始终感到他所处的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他的悲剧是现代西方人的共有悲剧,同时人变甲虫又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事情。故事本身是荒唐的,但恰恰是这种荒诞的描写,寄予了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从而深刻地表现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状态。
二十九、海明威《老人与海》
1、寓意和象征——
大海、鲨鱼象征外部世界邪恶和暴力,桑提亚哥象征现代社会人类的抽象体现,作品正是在外部世界邪恶和暴力强大凶残、荒诞莫测,人的命运注定要失败的条件下,通过大海、鲨鱼、桑提亚哥的搏斗,形象地展示了人类要勇敢地面对失败,永远保持精神不败的主题。狮子象征勇敢和力量,小孩象征希望未来。
2、基本思想——
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命运的探索和对人类不屈精神的讴歌。
3、桑提亚哥是一个“硬汉子”性格的化身——
在他身上,具有超迈的人格力量,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无论是
84天的背运,还是在与马林鱼搏斗“感觉到自己要垮下去的时候”,他“还要试它一试”,还要“忍住一切的疼痛,抖擞抖擞当年的威风,把剩下的力气统统拼出来”。在与鲨鱼群进行殊死战斗的情况中,老人在筋疲力尽的情况下,仍然拖着伤残的身躯,与残暴的鲨鱼展开了一场力量悬殊、注定失败的战斗。虽然桑提亚哥在与暴力世界的较量中失败了,但他坚信:“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拜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最终,他虽然只带回来一付巨大的鱼骨架,然而,在睡梦中,小孩还在陪伴着他,他也“正在梦见狮子”。这是对未来胜利的向往,是对人的精神力量的进一步肯定。
4、艺术特色——
富有魅力的形象刻画与抽象深远的寓意,象征性与真实的细节描写结合在一起,作品简洁朴实,深沉含蓄。
三十、萨特《墙》
1、深刻寓意——
“介入”文学的最初尝试,在荒诞性、偶然性的客观存在之墙的面前,应勇敢地做出抗争性选择。控诉了佛朗哥党羽的惨无人道,谴责了白色恐怖和反动暴力。
2、思想内容——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回答了三个问题。
如何看待人生世界。小说通过境遇描写和人物感受,展现出一副“世界荒谬、人生痛苦”的逼真图景。二战前的西方社会,强迫人们顺应服从,淹没了人的自由意志,抹杀了人的自我存在,批判矛头直指法西斯反动势力。
如何对待死亡。死亡可以夺走我的生命,但夺不走我对死亡的态度,客观上的死亡是可怕的,而主观上的无畏却是至上的。
如何人看待生死转化。作者认为生不可预卜,死纯系偶然。
3、艺术特征——
冷峻真实的心理描写。
作品表现了一个面临死亡的人,冷漠而又不安,恍惚而又清醒的心理活动。那种折磨煎熬、孤独、幻灭,如噩梦般的感受细腻逼真,感染力极强。
三十一、加西亚马尔克斯
1、《百年孤独》的基本内容——
通过布恩地亚一家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和马孔多小镇一百多年来兴衰的历史,深刻反映了百余年来哥伦比亚及拉丁美洲的社会变动。是“爆炸文学”和“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2、魔幻现实主义——
借助魔幻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作品多是通过神奇的情节,来表现存在于人类一切事物、生活和行动之中的那种神秘:。
3、《一个长翅膀的老头》是如何揭示拉美的“孤独”的本质的——
作品通过长翅膀的老头偶然来到小镇的事件,揭示了拉美社会人们精神空虚无聊、思想观念孤独停滞的现实状况,暴露了宗教的荒谬和欺骗以及人民生活在荒谬中而不觉可悲的精神状态。
4、艺术成就——
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主要特征:神话与现实、荒诞情节与生活真实细节描绘的有机交融,似真似幻;象征与写实,理性思考与现实描写的统一,使小说超过了故事层面的价值而成了人们精神孤独状态的深刻阐释。

三十二、《圣经旧约》
1、包含内容——
39卷,可以分为经律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集4个部分。
2、文学价值——宝贵的研究文献;古希伯来民族的总集,吸收保留了该民族人民的文化优良传统。语言简洁朴实,细节逼真生动,感情真挚自然;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想象丰富,神话与现实结合,早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曾起过反作用,可作为东方文学精华,与希腊文学共同为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是基督教的正式经典。
3、《创世纪》的思想内容——
是其中最有名的神话。宇宙创造的神话:“上帝的创造”;人类起源的神话:“伊甸园”、“人违背命令”、“上帝判罪”、“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诺亚放舟的神话:“邪恶的人类”、“诺亚的故事”、“洪水消退”都表现了颂扬上帝功德的宗教观念。
也反映了人类童年时期的天真。
表现了古希伯来人的聪明才智。
4、《创世纪》的基本特征——
明显的宗教性质、宗教色彩。上述三个神话的全部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清洁曲折,描写细腻,语言生动。
流传广,影响大。
5、《雅歌》的思想内容——
是其中一组质朴、清新的情歌,具有民间文学色彩,以互相倾诉爱慕之情为内容,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是普通老百姓的情感,感情真挚动人。
没有什么上帝出现,没有什么宗教的味道。
共六首,用男女对唱的形式,每首诗都可独立出来成为一支优美的情歌。
6、《雅歌》的艺术特征——
在表现方法上善用比喻,用最常见、熟悉、美丽、可爱的东西表现新娘的美;
在艺术风格上大胆、热情、奔放,通过新娘的口把爱情与死亡、阴间、烈火、财富加以比较,认为真情的力量要远远超过这些。
三十三、《沙恭达罗》第四幕的思想内容——
1、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意境和语言都最优美。

通过表现沙恭达罗与净修林人和一草一木一鸟一兽物的关系,从而展示了她的性格美。着重表现了沙恭达罗温柔而质朴的性格特点。
2迦梨陀娑《沙恭达罗》第四幕的艺术特征——
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把主要冲突放在次要的地位上,作为一个插曲在幕后处理。别离时的矛盾心理放在主要的地位上,作为中心内容在幕前细致表演。别离时的矛盾心理属于情感的范畴,加上运用充满浪漫情调的艺术手段强调和渲染。
三十四、山上忆良《贫穷问答歌》
1、“贫问”“穷答”和反歌在诗歌形式上的贡献——
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方式更生动活泼。反歌概括大意,补充未尽之意。如正文写到“无路逃”,反歌进一步发挥“不是能飞鸟,何能到处飞?”
2、“反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世间忧且耻,欲去究安归,不是能飞鸟,何能到处飞?”哀叹充满忧患的人生之苦,憎恨社会黑暗、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
4、艺术特点——
结构既别致又巧妙,包括长歌正文及反歌两部分,使思想更加形象和具体化,概叹更有分量和感染力。语言上自由自在地使用汉语、佛教用语,日常用语和方言,加强了表达功能。
三十五、紫式部《源氏物语》
1、“物语”——
日本古典文学的重要体裁。日本民间评书基础上形成,接受中国隋唐传奇文学的影响而发展起来,意为“语说事物”、“讲故事”。《源氏物语》是东方最早出现的一部小说。
2、《源氏物语》第一回的思想内容——
光源氏的形象:在外貌、才能等方面作者极力加以赞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与女性交往方面,作者没有把它理想化,而是如实地加以描写,有所揭露,有所批评。
主题思想上表现了宫廷生活,揭示了宫廷矛盾,展示了作者对宫廷皇室贵族人物的理想。
3、《源氏物语》第一回的艺术特征——
感伤、悲哀的基调,基本情感是“物哀”。认为感伤和悲哀之类的感情才是使人感受最深的。
诗文相间,和歌与散文相间的文体。
三十六、
萨迪《蔷薇园》
1、思想观点——
痛恨暴君残酷压迫人民,但并不彻底否定王权。认为帝王和人民应该是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借一个托钵僧之口表达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既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进步性。把希望寄托在理想帝王的身上。用借古讽今的方法,到历史传说中寻找理想帝王以寄托。以对待人民的态度为尺度评判帝王。
2、艺术特点——
别致的文体,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先用散文描写故事、刻画形象,再以短诗作结,做到了形象性与哲理性的
统一,既生动又深刻。
绝妙的讽刺,既幽默又辛辣。
三十七、《一千零一夜》
1、故事来源和规模——
来源于印度和伊朗的故事;以巴格达为中心的故事;以埃及为中心的故事。共计收入
300多个。
2、思想内容——
对各阶层人物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各地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有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3、辛伯达形象——
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航海旅行的动力是做生意赚大钱,过好日子,有利己主义的倾向,另一方面动力是满足自己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有着非同一般的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具有坚强的意志、丰富的经验和聪明的头脑。勇往直前,敢于探险。
4、艺术特征——
结构上:故事套故事;语言:明白流畅的阿拉伯语;文体:采用散文、诗歌相结合的方式;形式上:长短故事交错;描写:写实、想象交织。
5、《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中描写的海内外见闻体现的艺术特色——
瑰丽多彩、五花八门的海外见闻,反映了阿拉伯人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有的是各地奇风异俗的生动描绘,有的是对海外动物植物形体之庞大和海外毒蛇猛兽以及土著民族的凶猛的夸张描写,使奇者愈奇,怪者愈怪。
三十八、泰戈尔
1、《两亩地》的思想内容——
反映了当时印度的现实生活,触及当时印度的社会矛盾,表现了农民破产的悲惨命运,反映了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黑白颠倒的公理。憎恨、同情,爱憎分明。
2、《两亩地》的艺术特色——
布局结构合理巧妙,详略安排得当,头尾的处理也丝丝入扣。
用第一人称叙事,抒情味浓,感染力强。
3、《吉檀迦利》的思想内容——
在诗人看来,宇宙是一个有生命的本体,万物由一个共同的生命维系着,主宰这一切的是神,我们都是神的分身。人们只有达到与神合一的境界,才会感到真正快乐和幸福。第一首诗里表现了诗人渴望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神与神合一的急迫心情。
表达了对自己祖国的热切期望,描绘了一幅理想社会的图画。神与最贫最贱最失所的人同在,心目中的神生活在最贫最贱最失所的人中间,要与它结合,就不能离开这些人,反复强调神与我们同在。反对脱离现实寻求超脱,主张执着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与神站在一起,劝导人们走到劳动者当中去。
4、《吉檀迦利》的艺术特色——
作者善于使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化为具体的形象,生动活泼,富于魅力。能使幻想中的神形象化,给人以真实的感受。
三十九、
纪伯伦《先知》——
1《先知》三节诗的思想内容——
关于婚姻:认为夫妇要永远合一,在合一中又要有间隙。提擦黑能够夫妇平等、人格独立的新型婚姻关系。关于孩子,倡导认为孩子并不属于父母,不应该强制孩子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去生活。关于教授,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在传授他的智慧,而是在传授他的忠信与仁慈,启发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
2《先知》三节诗的共同特点——
思想深邃,见解新颖。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四十、普列姆昌德在印度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杰出奠基人,具有生活真实性,强烈的时代感。他的作品是活生生的现实,观察社会矛盾,提出社会问题,表达人民要求,
20年代写的〈舞台〉看出资本主义侵入农村的新特点,30年代的作品中又能看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带来的社会变化。
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塑造农民形象,为“贱民”恢复了作为“人”的尊严,第一次成为真正的主人公,写苦难农民反抗压迫、反对不合理的种姓制度。
剖析了印度农民的劣根性。是和土地更加亲近的第一位作家,长为了农民的代言人。简洁朴实,用日常口语,有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
四十一、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1、新感觉派——
192410月,川端康成和横光利一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发起新感觉派运动,将西方现代派创作手法引入日本文坛,追求一种新颖的形式。
2伊豆的舞女》的思想内容——
以感伤的调子表达了一红美的感情。单纯的青年学生和善良的巡回艺人之间感情纯洁,双方的追求仅限于了解同情的好感,是一首美妙的青春颂歌,积极健康。两者之间的交往超越了彼此之间的身份差异,写了对巡回艺人坎坷遭遇的同情。
3伊豆的舞女》的艺术特色——
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强调自然和人物的统一,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统一,以自然风光为背景,使它与男女主人公的美好感情交融。
人物形象塑造刻画逼真细腻,通过“我”的眼光感觉间接“主观”地描写舞女。
适当地加以美化,有意省略现实中人物原型中美中不足的地方。文章风格清新,抒情味浓,感染力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