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⑴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⑵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解决方法]
⑴借助于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
⑵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素材,让学生开展讨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解决方法]
借助于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
六、教具准备
课件或图片。
七、学生活动
1、结合图解,分析总结回答相关问题。
2、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阐明孟德尔假说的内涵。
八、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1课时
[问题与探讨]1、为什么一对夫妇生育的后代存在着性状差异?2、为什么有的孩子表现了父亲的特征,又有与母亲相似的性状?3、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亲代的多种多样的性状又是遵循什么规律传给后代的?
边板图边叙述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设问:1、谁对谁是显性性状?
2、F2中出现了哪些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3、F2新性状组合类型与亲本性状有什么关系?
4、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什么规律?
5、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9:3:3:1数量比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的3:1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回答
边板图边叙述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与理论结合起来)
讲述:⑴豌豆的粒色和粒形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遗传因子Y、y和R、r控制。⑵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和yr配子。⑶杂交产生的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⑷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Y与y、R与r)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Y与R、r、y与R、r)可以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1:1。⑸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因此,即有16种受精结合方式,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性状表现为4种(比例为9:3:3:1)。
边板图边叙述测交实验。
(三)总结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
(四)作业布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