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语文知识精讲 试题分析和专项练习(第三部分:修辞、表达、标点符号)

 ww96 2009-09-29

一、复习策略指导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例如:“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和“你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前句是反问句,后一句是陈述句,两句话从内容看是一样的,从语法上看也都对,但联系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呢?再比如说,“他的泪很快流下来”和“他的泪如泉涌”,前句显得比较平淡,后一句是夸张,虽然泪水不可能像泉水般涌出来,但它给人深刻的印象。人们在表达思想时,不仅要求语言准确、明白、通顺,而且要求语言形象、生动,有表现力,有美感,所以我们在初中阶段要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修辞方法,能在文中辨认这些修辞方法。注意理解其含义,掌握其特点,在说话、阅读和写作中以求准确掌握。了解常见的几种句式(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相应句式,能使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起到一定的修辞效果。   
  要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四种文体的知识。对于这部分知识,学生要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更要注意在阅读和写作中会分析、会辨别、会运用,摸索出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读法,克服阅读中的盲目性。同时,也要摸索出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法,以及应用文的写法,使自己写文章首先做到规范,写什么像什么,提高写作训练的效率,在基础知识部分的测试中,关于文体知识的考查题目常常以判断题型让学生判断正误。
  复习、巩固标点符号知识。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我们学过的标点符号共16种。其中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9种;点号有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7种。我们口头说话,不能没有停顿,没有语气。书面写作,也不可缺少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二、修辞方法的判断

1.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 ① 表示比较的: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 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 表示例举。 ④ 表示想象。
 
2.借喻和借代的不同。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借喻的喻体和本体是相似的关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 ②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

三、文体知识复习要点

  1.记叙文。记叙文的要素是指所写的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文的人称较多使用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记叙文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描写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记叙文的详略,是对选取的材料进行详略处理:把能突出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详写,对表达中心意思起一定作用的次要材料略写,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和描写,在记叙文中也常穿插一些抒情和议论。 
 
  2.说明文。说明文要注意说明对象的特征。对象特征,就是说明文所要说明的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为了说明得更有条理,根据说明的特点,说明文往往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罗辑顺序。说明文要根据具体内容、写作目的、阅读对象来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等,同学们要学会鉴别这几种不同的说明方法。

3.议论文。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的论据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根据。要让别人赞同自己的论点,作者就得拿事实和道理作为根据来证明它的正确性。论据和论点的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反驳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这两种,分析议论文的论证过程时,要注意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4.应用文。要理解每种应用文的用途,做到注重实用性,用语恰当,格式正确。

四、语言表达的要求

  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求简明、连贯、得体。简明,就是要简要、明白,就是准确地把握事物的主要脉络,而且尽量去掉多余的话,使用语言要力避啰嗦重复。语言连贯,是指句子与句子之间连接要自然、合理、严密。语言得体,是指说话写文章要看对象(身份、职业、文化修养等)、讲究说话方式(直言或婉言)、适合语境(上下文限制)、讲究分寸、注意场合(如喜庆与忧伤、严肃与随便等不同的场合)和文体特点(如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等。

、标点符号的运用

1.标点符号的位置。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不能出现在一行之首,行末放不下时,可把字与点号挨紧些,放在一行的最后一格。
 
2.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格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都标在正中。连接号占一个字位置,着重号标在字的下面,而间隔号写在格的正中。
 
3.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4.冒号“三不用”。 ① 引语不是原话,南昌是转述时不用冒号。 ② 引语断为前后两处,中间“……说”后面用逗号,不用冒号。 ③ “……说”在引语的后边,用句号,不用冒号。
 
5.问号“两不用”。 ① 虽有疑问词“什么”、“怎样”、“谁”、“哪里”等,却不表示疑问,表示陈述语气时,不用问号。如:他什么也不会干。 ② 肯定和否定连用的句式不表疑问语气时,句末不用问号。如:我不知道他明天能不能来。
 
6.句号、问号、感叹号,这三种符号都用在句子末尾,表示句终的停顿,但它们表示的语气不同。在平时阅读时要注意结合语境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在写作训练时也要注意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平时注意掌握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考试时能正确解答有关标点符号的关键。

  

题解析


1 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②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③莫非它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④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
A.比喻  拟人  反问  排比
B.反语  夸张  设问  排比
C.比喻  拟人  反问  反复
D.反语  夸张  设问  反复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修辞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修辞方法都很熟悉的同学,可按句子顺序一一认定,最后选出正确项。对修辞知识学得不够扎实的同学,此题的难点在句③和句④。反问,是无疑而问,不必回答;设问,是有疑而问,自问自答。句③属前者。排比侧重于结构上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成串排列,以增语言气势;反复侧重于同一词语或同一句子一再出现,起到强调突出作用。看句④,虽然“有”字反复出现,但它不是被强调突出的,所以句④运用的是排比修辞方法。正确答案为A。
  
例2 下面运用比喻的一句是(       )
A.母亲永远想念我,如同我永远想念她一样。
B.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C.耳朵里好像真的听见一片朗朗读书声。
D.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解析 本题考查比喻的识别能力。A句“如同”不是比喻词,而是表示类比。C句“好像”也不是比喻词,而是表示推测,因为“耳朵”和“读书声”没有相似点。D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B句是比喻句,理由一是用了比喻词“像”,理由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即“迅速”与“一划而过”。正确答案应为B。
  
例3 下列句子中运用借喻修辞方法的是(        )
A.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B.“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C.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D.晋祠,真不愧是我国锦绣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解析 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类型的识别。A句用的是拟人修辞方法。B句“友邦人士”是反语,“瓜分”是一个词,都和借喻无关。真正要识别比喻类型的是C和D两项。C是借喻,D是暗喻。借喻,没有本体,没有比喻词,只出现喻体,如C句,“箭头”和“瀑布”都是喻体,省略号后的句中没有出现本体(“雨道”),也没有比喻词,如D句,本体“晋祠”和喻体“明珠”都在句中出现,用动词“是”连接起来,所以不是借喻。
  
例4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记叙文的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B.记叙文的叙述顺序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C.记叙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D.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的顺序、记叙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和记叙文的表达方式等知识的掌握。A项、C项和D项都没有错误,只有B项似是而非,到底有没有错误呢?我们来看有关文体知识。记叙文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倒。而B项所讲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是文学知识中小说的情节。至此,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B
  
例5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荔枝蜜”这篇文章选自《杨朔散文选》。
B.青年人应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C.我们解放日报的同志早得到了消息,见博古、定一同志相约下山,也纷纷随着下来,加入向东的人群,一同走向机场。
D.他一进门就对我说:“在哪儿开会?我已经打听好了,那地方挺不错。”
解析 A句中“荔枝蜜”是篇名,引号应改为书名号。B句的引用是说话人句子的一部分,引文末不加标点是正确的。C句的“解放日报”是报纸名称,应添加个书名号。D句 “在哪儿开会”是句子陈述的一部分,尽管有疑问代词,但没有疑问的意思,应将问号改为逗号,答案为B。

专项练习



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比喻)


B.老城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排比)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对偶)


D.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设问)


  


2.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B.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C.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D.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3.下面句中的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C.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D.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5.下列语句运用了两种以上修辞方式的一句是(     )


A.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


B.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


C.雷声隆隆,电光闪闪。


D.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落下万千条瀑布。


  


6.与例句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问船尾跑去了。


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重庆的夜,微波荡漾的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盏盏点点,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


③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


④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7.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意义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想起它(纺车),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杯念。运用比喻,抒发了作者对延安纺车深厚真挚的感情。


B.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运用拟人,抒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C.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运用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


D.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得出祖国的面貌呢?运用夸张,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


  


8.对说明文知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阅读和写作说明文,首先要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本质,其次要注意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以及说明的语言。


B.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说明事物或阐释事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C.说明的方法主要有:分类、比喻、对比、举例、引用、描写等。


D.说明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三种。


  


9.填上能与上文衔接的一项是(  )


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


A.他们把我感动得掉下泪来。      B.他们感动得我掉下泪来。


C.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D.我能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吗?


  


10.根据语言简明的要求对下列句子进行修改。


① 最近,有伪造的假人民币流入首都市场,扰乱国家的货币流通。


  


② 通过宣传教育,有的青年改邪归正,走上了正道。


  


③ 奥运会女篮预选赛基本结束,中国、匈牙利、澳大利亚、南斯拉夫、加拿大、古巴、南朝鲜等七个队已获小组出线权。


  


④ 昨天班会上,他首先第一个发言,表示他将接受祖国的挑选。


  


11.与例句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


A.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D.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的“护官符”来,递与雨村……


  


12.下面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B.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C.“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3.下列句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B.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C.《〈孟子〉二章》选自《孟子·公孙丑》。


D.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


  


14.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我的书包里装有课本,作业本,笔盒等。


D.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15.与例句中引号作用相同的是(     )


例句: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


A.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D.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的“护官符”来,递与雨村……


  


参考答案


1-5题 D B A C D


6-9题 C A C C


第10题 ① “伪造的”和“假”前后重复,去掉其中一个。② “改邪归正”与“走上了正道”前后重复,应去掉其中之一。③ 前面已经列举了七个队,用“等”多余,去掉“等”。④ “首先”与“第一个”重复,删去其中一个。


11-15题 B C B C 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