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教授李零:兩種懷疑——從孔子之死想起的

 小竹123 2009-09-30

核心提示:歷史上,很多“正統”原來都是“異端”。不僅孔子是這樣,佛陀和耶穌也是如此。懷疑“正統”,批判“正統”,常把“異端”變為“正統”,但可惜的是,坐穩了“正統”的“前異端”卻常常容不下其他“前異端”,更容不下繼起的“後異端”。

image

子貢墓

image

明《改正先賢黎公墓祠記》

image

李零讀碑

歷史上,很多“正統”原來都是“異端”。不僅孔子是這樣,佛陀和耶穌也是如此。懷疑“正統”,批判“正統”,常把“異端”變為“正統”,但可惜的是,坐穩了“正統”的“前異端”卻常常容不下其他“前異端”,更容不下繼起的“後異端”。

《論語》很有文學性,可惜是個破碎的故事。

讀《論語》,我們都知道,孔子的學生,顏淵、子路最重要。顏淵是孔子他姥姥家的孩子,孔子最疼,常誇。子路好勇過人,性子急,脾氣暴,常挨老師罵。兩人形成對照。他們倆,你更喜歡誰?我更喜歡子路。孔子說“當仁不讓于師”(《論語·衛靈公》),那是誰?那就是子路。子路的可貴之處在於,老師待價而沽,從政心切,難免受政治誘惑(如公山弗擾之召和佛肸之召),躍躍欲試,只有他敢出來攔阻。他要急了,老師都害怕。

顏淵、子路死後,誰最重要?毫無疑問,是子貢。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子貢,談談子貢的重要性。

孔門弟子,山東人居多,魯人最多,其次是齊人,其次是衛人,其他國家的人極少。

子貢不是山東人,而是河南人。孔子收他當學生是在他流亡衛國那陣兒。衛國是個人口眾多、商業發達的地區。

子貢善賈,“億(臆)則屢中”(《論語·先進》)。山西喜歡炒儒商,大家都說,他是最早的儒商。孔子週游列國,有人推測,就是由他贊助。他這個人,能說會道,擅長交際,從政,搞外交,作組織工作,都是一把好手,比他的老師,對官場更適應。

相傳,子貢的故鄉在河南浚縣。子貢以端木為氏,名字叫賜。浚縣有不少端木氏。這個姓相當罕見。

浚縣有個子貢墓,在城關鄉張莊村南,我去看過,祠堂已毀,墳頭還在,墓前的玉米地裏,有塊明萬曆年間的碑,是當地縣令所立,叫《改正先賢黎公墓祠記》。碑文說,大伾山下八里有個張家莊,村人無知,把一座遼墓當子貢墓,在墓前立了子貢的石像,經常去燒香磕頭,太不像話,所以他要“改正”一下。怎麼改呢?就是把墓中的東西掏出來扔掉,再把子貢的石像埋下去,這就是所謂“改正先賢黎公墓祠”。

此碑旁邊還有一些墓碑,都是近幾年端木氏的居民來此歸葬立的。看來,這是個利用古墳張冠李戴造成的假墳,與子路墓相似。

思想也有地理。子貢是河南人,耐人尋味。

第一,今年春天,在鄭州演講,我曾經說過,山東是古代思想的搖籃,河南也是。比如司馬遷寫《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他講的老聃、莊周、申不害、韓非,就都是河南人。山東是儒家的搖籃,河南是道家(或道法家)的搖籃,至少有兩個搖籃。

第二,古代思想有個傳播趨勢,它是從東往西傳,先山東(齊、魯),再河南(鄭、衛和宋),再山西(三晉),再陜西(秦),可以說是東學西漸。兵法的傳播,也是如此。即使講儒學傳播,河南也很重要。

第三,孔子週游列國,是在河南轉,東學西漸,河南是中轉站。他在衛國收學生,有兩個人最重要,一個是子貢,一個是子夏。子貢是孔子死後的掌門人。子夏居西河,收三晉的政要做學生,既是三晉儒學的源頭,也是晉秦法術的源頭,漢代的經藝傳授也受惠于他。

這個想法,我要另外寫文章,題目都想好了,叫《思想的地圖》。

孔門七十子,宋人講道統,最崇拜曾子。曾子影響大,關鍵是有書傳世,但他在七十子中是小字輩,孔子生前,孔子死後,地位並不高,絕對沒法和子貢比。

《論語》,誰出現最多?子路(有四十二章提到)。其次是誰?子貢(有二十八章提到)。子貢比顏淵(有二十一章提到)都多。

文章來源: 外灘畫報 責任編輯: 雨悅
1   2   3   4   5   下一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