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个家教案例

 春忆飘瓶 2009-10-01
1.谁说我们不爱做作业?
  
   有一次去老婶家玩,见她余怒未消的样子,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8岁的小弟弟陶然成天盯着电视看,不肯做作业,要威胁动武或真的动武才有效。
   陶然是公认的又聪明、又淘气的孩子,我很喜欢他的精灵劲儿,常常带着他玩。
   我想,他贪玩也是真的,但不至于为了作业每次都乌烟瘴气地闹一顿吧?临走的时候,我让老婶告诉他们,第二天去我家做作业。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还在吃饭,他和姐姐就每人抱着一本作业来“上班”了。我留心观察他,发现他今天比往常拘束一点。他平时到我家,从来不闲着,这摸摸,那看看,总得研究点什么,这次他虽然也和我们开玩笑,但倚着沙发没动。看来做作业这件事情还是给他造成了些许压力,他可能怕做作业,也可能怕我旧事重提批评他,或者在众人面前说些让他难堪的话。
   这样一分析,我心里就有了主意。吃完饭,收拾停当,我就看其他几个孩子玩游戏,绝口不提做作业的事儿,但我眼睛一直瞄着他的动向。他开始还是拘谨地看,慢慢就放开了,开始给双方出点子,这小东西聪明着呢。玩到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冷不丁问他一句:哎,你到我们家来干嘛来了?他一愣,迟疑着回答:不是你让我来做作业的吗?我拍拍额头,故作醒悟状:哦,把你作业拿来给我看看吧。
   他找了作业,我翻看了几页,不停地慨叹:好容易啊,真简单,这个我会做,不就是16+9吗,等于25,来,把笔给我,我帮你填上。我伸手去要笔,他迟疑着,我又重复一遍:你的作业很简单,我会做很快的,做完了我带你去玩,可以吗?他又迟疑了几秒才说:不可以!我追问为什么,他说:因为……因为那是我的作业!——绕了半天圈子,我等的就是这句话!
   “哦,你还知道这是你的作业,那为什么要妈妈打你才做呢?你要知道,打人也是很辛苦的,妈妈也很累哦!再说了,明明是你的手和脑袋瓜懒,最后却惩罚了你的小屁股,你说它冤不冤?”我这么一说,还把他给逗乐啦。我接着问:今天要不要我打你呢?他说不要。我继续和他约定:那你自己来说,今天要做几页?因没有预想的批评和难堪,他心情大好:我做10页!这孩子,太激动了,寒假作业总共还不到40页。我趁机表现了我的宽宏大量,还不忘给他戴个高帽:5页就可以啦,上午3页,下午2页,累坏了我的陶然弟弟怎么办?上哪找这么听话的弟弟去?他更美了。
   又和他谈了两件事情:我先圈了他作业上的几个字,告诉他这几个写得很好,我喜欢,今天的作业也争取都写到这么漂亮好不好?他答应了。另外,告诉他不会的可以问我,我不会批评你。
   他开始做了,还挺认真。我大声吆喝那几个玩游戏的孩子:哎,你们小点声,去别的屋玩,人家陶然要做作业了,看人家这字,比三年级孩子写的都漂亮。他做的过程中,我看了他两三次,每次都夸他一两句,看得出来,他心里美着呢!那股认真劲儿,确实让人喜欢。遇到他写的不好的字,我会这样说他:哎哟,这个“赵”字的腿也太长了,把邻居家的门都踢坏了,咱还是重写一遍吧!他咯咯笑,很高兴地把字改了。
   问他要不要休息,他说不累,做到一多半,我让他休息了一次。他刚要往外跑,我把他叫了回来,让他猜猜我为什么叫他,他猜了几个,终于猜对了:作业和笔乱扔。我对他讲这样做的危害:作业乱扔,要是被哪个孩子扯去折飞机,看你拿什么给老师交差?再说了,字写得这么好,老师都没机会看了,多可惜呀!他自己将作业和笔整理好,放在一个角落,我趁机和他约定,让他每次记得这样做,我不再提醒。
   他玩一会,就主动回来做作业。上午的作业做完后,我拿着他的作业到处展览,每个人都夸他做的全对,字又漂亮,他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之后,我就不太操心了,不会的时候帮帮他,最后把把关,每天找他的优点夸几句。他做的好极了。最后,我特意让他妈妈看作业,谁说我们不爱做作业?你得给陶然“平反”哦!他妈妈也承认,作业确实做得很好。
   陶然做作业的那天上午,妹妹挤眉弄眼地打趣我:你行啊,三言两语就把陶然给忽悠住了,让干啥干啥!其实她只说对了一半。因为:
   一、从细节了解孩子的心理。我从他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猜出了他的心理状态,这才是最重要的。
   二、让孩子自己认识到利害关系。之所以绕那么大个弯子,就是想让他亲口说出“作业是我的”,这比直接给他讲道理有效得多。
   三、从孩子的利益出发。让他认识到,认认真真地做作业,是对他最有利的事情,不但没人打他,还有人夸他,做的过程还可以收获很多成就感,这样他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主动去做。
 
2.让孩子体会真实的后果
  
   琳琳是一个朋友家的孩子,13岁,他小时候父母就争吵不断,后来终于离异,他、母亲、外婆、舅舅一起住。听说外婆也经常唠叨他。他喜欢养热带鱼,有时候一个小时静静地看鱼游来游去。有一次他为一点小事和外婆发生了争吵,他竟然动手打了外婆。妈妈吓坏了,怕出什么事情,就搬回自己的房子住。
   我有段时间住在这个朋友的家里,他们母子几乎天天吵架,都是小事情,比如为了早晨要不要吃鸡蛋,或者为了穿长袖还是短袖的衣服,孩子会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妈妈被他折磨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有一次我从外面回来,妈妈告诉我两个人刚吵完。琳琳躲进了卫生间,在里面乱打乱敲,用淋浴的喷头到处喷水。原来是有一瓶沙拉酱,琳琳打开吃了一点,那天他发现沙拉酱已经发霉了,就和妈妈说了这件事情。妈妈只是感叹了一句“哎呀,可惜了,才吃了一点点”,琳琳把这句话理解成对他的责备,大声对妈妈吼道:我又不是故意的!妈妈赶紧向他解释,但他坚信妈妈是在责备他,他坚决认为自己没有错。没想到这么一句话就引发了一场“战争”。
   许多类似的事情让妈妈感到很崩溃,不知道如何是好。过了一会儿,孩子气也消了,大概也觉得自己的行为有点不妥,就去和妈妈搭讪:妈妈你在干什么?妈妈和颜悦色甚至有点讨好的语气:妈妈在做菜,做你最爱吃的青椒炒牛肉啊!
   刚才还是阴云密布,一下子就变成了晴空万里。两个人都像没事的人一样。
   事后,和妈妈聊天的时候我问她:你有没有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妥?妈妈很吃惊:我还做得不妥吗?我已经够容忍他的了,你看,他那么不讲道理,我都那样温和地对他。
   我帮妈妈分析这个过程:问题就出在你的温和上,你想,你只是和颜悦色地感慨一句,孩子就理解到责备上去了,这说明他极度敏感,害怕别人的批评,他在理解你的意思上有偏差,这是需要找个合适的时机告诉他你本来想表达的意思。他为了这样一句话暴怒,到卫生间里搞破坏,等他过来搭讪你,你的表情和语气告诉他: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你还可以这样发脾气,可以搞破坏,妈妈不会怪你的,这是你的本意吗?
   妈妈反问我该怎么做,他的情绪已经坏到极点了,难道这时候去惩罚他吗?我给她出了个主意,再遇到这样的事情,采取冷处理。用你的行为和表情告诉他,你生气了,他这样做你很不开心。让他看到自己行为引起的真实后果。
   后来又遇到了一次类似的事情,孩子还是老办法,发够脾气感到内疚主动过来搭讪,这回妈妈没理他,沉默地做自己的事情。妈妈上班前给孩子留个纸条:你为一点小事情这样和我发脾气,我很不开心,很难过,希望你以后不要这样了。冷战了一天才缓和下来,之后妈妈很认真地和孩子解释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经过几次类似的事情,孩子的脾气控制了不少。
   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家都有,只是没有这样激烈罢了。其实,是大人的反应塑造孩子的行为,孩子身上的问题,不应该全算到孩子的账上,也要反省一下,是不是许多事情没有让孩子体会到真实的后果,一味地妥协,反倒模糊了可以做与不可以做之间的界限。
 
3.谁懂我心伤?
  
  
   小胖是我一个远房表哥家的孩子,大约七八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回到了遥远的老家,从此断了联系,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亲再婚。
   每当想起他,我总是心疼到想哭。
   他四五岁的时候,我见过他一次,那时候她还在妈妈的羽翼下幸福地成长,谁会想到他的命运面临如此大的波折。那时候的他,很开朗,有种锐气,他自称脑袋瓜比谁的都硬,要和每个人“顶牛”,我们都很配合地输给他一次,他好骄傲,仿佛自己真是天下无双。
   离婚的事情怪我表哥,听说我表嫂特别亲孩子,临走的时候,哭得死去活来,孩子抱着她的腿不放,那场景真是不忍设想。因我表嫂的娘家在非常远的地方,直到现在,都没再见面。
   孩子13岁那年的春节,去我家住了一个星期。他长高了,但最大的变化还是表情,他变得很腼腆,眼神飘忽不定,总是小心翼翼的。没用一天,我就和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离开一会,他就到处寻找。当时我姑姑家的小表弟也在,和他同岁,两个孩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小胖很敏感,如果我看他,他很快就能感觉到,报以浅浅的微笑,而小表弟则不然,眉飞色舞、滔滔不尽,几乎不在意别人的眼神。小表弟每天就想着怎么好玩,而小胖则凡事替别人着想,比如他会帮忙做家务,很有眼力劲儿,吃饭的时候,他会把自己跟前的菜夹给对面的人,吃水果总是照顾到每个人。他总是能让人很舒服,可这与年龄不符的周到背后,又藏着多少心酸和心痛呢?
   春节的时候,家里热闹的很,我们姐妹总是跟老爸老妈撒娇耍赖,弄得他们哭笑不得。可我深怕这团聚的气氛,这温馨的场景,惹起小胖的心事,就格外留心他。虽然别人都不知道我有这一层想法,但小胖很快就感觉到了,他太缺少母爱,所以格外在意每个对他好的人。
   一个星期后,他和我一起去了市区的二舅家。有一天我要去看同学,想带着他,和同学说好了,也和他说了,但最后舅妈提醒我,正月带小孩去玩,人家要包红包给他,这不好。我把这个原因解释给他听,他很理解,说等我回来。
   那天下午我到家的时候,见他睡着了,过了一会,他醒来,和我说肚子疼。问他什么时候疼的,他说中午。再问他怎么不说,他竟然说想等我回来再说。我找来些药给他吃,细问才知道,他有肚子疼的毛病。见他坐在沙发上,用手捂着肚子,表情平静,眼神空蒙,真是好心疼。天有些暗了,屋里没开灯,我恍惚看见有晶莹的东西滑落,仔细看看,是眼泪……他的表情依然平静,眼神依然空蒙,他的心思在哪里?是不是跨越万水千山,寻他的妈妈去了?
   后来,让他到床上趴一会。外面传来炮竹声声,节日的喜庆还在,可是,谁又知道,有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在独自承受着肚子疼呢?我的思绪也跟着他的眼神飘走了,他妈妈在哪里呢,如果她知道孩子肚子疼都不知道和谁说,她会多难过?母子连心啊,每个日日夜夜,那个失去孩子的妈妈又是怎么熬过来的呢?这几年孩子都经历了什么,没人的地方,他一定哭了一次有一次,不然怎么会习惯于用一张没有表情的脸来挡住所有的委屈和孤独呢?可他的眼神却泄露了一切,毕竟还是个孩子,他能承受多少?可是,他什么不得承受呢?我多希望他像小表弟一样,眉飞色舞、滔滔不尽,可是,就算他疼到那样的地步,还是强忍着,你哭诉一下也好受些啊……
   我再也忍不住,谎称去厕所,跑到大门外嚎啕大哭,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寒冷寂静的晚上,我对着暗蓝的天空说:老天,你对我小侄子好点不行吗?
   格外疼惜这个小侄子,有时候也怪表哥,既然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如此忽略他的喜怒哀乐呢?
   每时每刻,都是深深的祝福,但愿他们母子有团聚的一天。
 
4.孩子会树大自直
  
  
   都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可天使又是怎么坠落人间的呢?说起这个话题,心情好沉重。
   当我身边这些孩子小的时候,觉得每个孩子都特可爱,有优点,有过人之处,仿佛每个孩子长大不当总统,也得当个总理。
   天随人愿的事情毕竟太少,但仔细想来,不是天妒英才,而是父母和亲人没有足够的准备和能力去培养一个英才。
   随便说几个例子,先说我叔叔家的两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孩,从小就特懂事,招人喜欢。她大概三岁的时候,生了一次急病,住了几天院,开了些药回来。她每天自己主动提醒该吃药了,还煞有介事地数每样药有几粒。后来有一次给她开了中药,她很怕喝,就让我们所有的人都走开,她自己留在厨房,呵呵,我好奇心重,还是从门缝偷看她。她对着那碗药看了一会儿,深呼吸,闭着眼“咕咚”、“咕咚”就喝下去了,我看着都好心疼。还有一次许多孩子在我家院子里捉迷藏,喊声震天。却发现她在房间里做作业,专注极了。我爸爸都看不下去了,说你快去和他们玩吧。没想到她却说:我今天的作业还没做完呢,做完了才能玩。我感觉这个孩子的自觉和自控能力真是超好,她学习的事情从来不让妈妈操心,再大一点就自己做早饭上学,让她妈妈睡懒觉。
   她的弟弟就是前面提到的陶然,出名的淘气包,但聪明,还特会说话,属于人见人爱型。他有很多“英雄事迹”,比如去小朋友家玩,两个小屁孩把人家的一麻袋废纸全点着了,引发了一场小型火灾。邻居批评他淘气,他就伺机报复,最后被他逮住机会,把人家越野车的车胎和备胎的气全放了,你能想象着急出门却发现车胎全部没气的气急败坏。淘气归淘气,但这个孩子很大器,什么都不放在心上。我老爸对他的评价是:有勇有谋!
  后来的事实证明,对这些孩子的好评和预测,都是理想,理想如果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就变空想了。如果顺其自然,就落入了现实的轨道,天使坠落人间的大片,天天有,年年有,且代代相传。
   先说叔叔家的妹妹,在学校人缘还不错,但到了高中之后,成绩一直不高不低,到了高三,竟然说懒得学习,偏科,怕辛苦,高考的分数很不理想。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她。孩子的妈妈从小不管她的学习,她自己也承认,不知道怎么管,她爸爸也一直在外面忙着赚钱,经济条件是不错,但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初高中阶段,她成长的关键期基本没有父母的参与,没有发现她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更不要提有针对性的引导了。
   淘气包小弟的问题暴露得更早,刚上二年级老师就拿他没办法,老师批评他一句,他接一句,一来一往地和老师说起了“相声”,把同学逗得哄堂大笑,把老师气哭。发生过多次类似的事件,最后学校找到家长,无奈之下,把他转到了私立学校。在那读了两三年后,这个毛病确实克服了,但人变得很蔫,放假就在家里看电视,完全没有了从前的精气神和生龙活虎的样子,不知道那所学校是怎样管束他的,老实说,我还是喜欢那个淘气精灵的陶然。
   再说小表妹,小时候有一些小错误,舅妈总是给她打圆场。她随便编个谎话就可以出去玩上几个小时。我很了解小表妹的弱点,曾经多次提醒舅妈,要让她学做些家务,主要是要让他有统筹安排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然到高中很难适应。甚至我还参与其中,教表妹自己整理书架、整理衣服,她做得很好,又教她自己洗内衣和袜子,可看到小表妹动手,舅妈就着急:哎呀,水很凉啊,一会我来洗吧。事后我问她:你洗就不凉了是吧?这时二舅妈会检讨一番,但下次她还是忍不住代劳。小表妹的成绩从初二开始下滑,到了高中完全提不起来,干脆谈了三年的恋爱,高考落榜。
   很多孩子都有他特别的禀赋和气质,但还是那句老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孩子小的时候,很容易把孩子的潜力当实力,顺其自然,掉以轻心,以为天才一转眼就可以长大;等发现走入了误区,想有所改变,却为时已晚。——看了太多这样的悲剧,现在身边仍然有人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真的爱孩子,就该早点明白这最浅显的道理:如果能树大自直,还要园丁干什么?
 

5.再也不能这样活!
  
  
   这个故事的精彩只属于大为一个人,故事的高潮,我只能一笔带过。
   大为是大姑的儿子,他的姥爷和我的爷爷是亲兄弟。我们两家相距不远,小时候就经常能见面。十一二岁的孩子,逐渐重视身边的友谊,我们开始勾肩搭背地在一起玩,似乎从那时候开始,亲情之外,友情开始萌芽。
   大为初中读得一塌糊涂,连参加中考的机会都没有,他在学校也还算乖,只是听说有次同学之间玩笑开过火,他用力过猛把人家的头打破了。
   书没得念了,爸爸妈妈也很失望,就让他顶着烈日去地里干农活。那寂静的旷野,那炎炎的烈日,那无言的土地,是最好的老师。他第一次明白,那些苦口婆心的道理,并不仅仅是唠叨,这片土地,将是他今后工作、生活甚至埋葬的地方。那一刻,他觉得命运再没有悬念。
   他后来告诉我,他沉默地干了一个多月的农活,心里有个声音越来越坚决:再也不能这样活!我要读书,我还有梦!
   那年八月底,他向父母表达了继续读书的渴望,反对声一片。我爸爸倒是主张给他个机会,我也这么想,我们一起成了少数派。但谁也没想到大为读书的念头如此坚决,9月1日早晨,他什么也没带,就徒步去了学校。因没有参加中考,他只能去读职业高中。后来他告诉我,那天他心中是多么忐忑,他怕家人把他追回去,连大路都没敢走。姑父无奈之下,只好让他读读看。
   可以想象他当时承受的压力,家里人试目以待,而他的基础——用他的话说是“根本没基础”,学的又是畜牧专业,将来怎样还不知道。他没有别的路可走,只能背水一战。
   我们本来就很要好,加上我支持他读书,再加上我高中也不顺利,我的经历本身就给他很多激励,我们之间的友谊在那一年得到升华。当时我读大学,我们常常通信,讨论的内容无非是对未来的憧憬、互相勉励和具体的学习方法。
   我们的信都写得很长,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记忆。我见证了一个孩子内心力量的觉醒,见证了他艰难的跋涉,也见证了他成功后的畅快淋漓。高一都是在补基础,成绩始终在最后边,家人都怀疑他能不能追上来,还不断地打退堂鼓。我坚信他内心那股蓬勃的力量能创造奇迹,不断预测他高二能成为中等生,给他打气,让他坚持住,他也向我倾诉心中的压力。那段日子他真是咬紧牙关往前走。巨大的困境往往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潜力。他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方法,使得他的名次一直在稳步地往前走。到了高二,真的走到了中游的位置,紧接着他就把高三的目标定在了前几名。他做到了!特别是数学,几乎每次都是全班第一!从谷底攀越到顶峰,这个成功对他有非凡的意义。
   没想到他居然在高三做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抉择:一个物理老师很欣赏他,认为畜牧专业没前途,劝他改学电工电气专业。他动心了,天哪,真够胆大的,他居然从头学起。也许,一个成功的经验总是能源源不断地给人力量,他觉得既然能把数学追到第一,怎么就不能把电工电气也追到第一呢?
   这个过程有点可不思议,反正他做到了。最后,他高考考了这个专业自治区第七名。他最想去的是西安交大,遗憾的是那一年这个专业不允许报考外省,而区内又没有本科,真是害人!他感到很委屈,也只能去读这个专科。读大学他一直是班长,人缘不错,很会处理问题。
   没想到毕业赶上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因国家一个高科技项目落在了当地,他有幸进入国有大型能源企业,且参与的是目前国内最尖端的项目,我在报纸杂志上数次见到对这个项目的长篇报道。
   他工作一直很努力,高中的那种冲劲还在,做什么都能做得很好,领导很赏识他。前几天,他告诉我他被提为工程师啦!哦,多年轻的工程师啊,我手舞足蹈了半天,仿佛升职的是我。
   这是一个典型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例子。真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味道,似乎从踏进高中的那一刻,他就将命运握在了自己手里,人也脱胎换骨,变得意气风发。
   说来有趣,在我们勾肩搭背一起玩之前,我对他的记忆很模糊,小时候他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读高中以前,都没看到他有什么特别的潜质。
   表弟很感谢我对他的支撑,直到现在,他遇到问题还是习惯性找我,戏称我是他的“心理医生”,还有个有趣的细节,有一次姑父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大为这孩子就交给你了,他就听你的,你可得好好督促他啊!大概因为这个原因,姑父也格外疼爱我。
   但我心里很清楚,就算没有我,大为也一定会创造奇迹。他的努力对我何尝不是一种激励呢!他让我看到了一个孩子令人惊奇的潜力——有这潜力的一定不止他一个。
   我心里有个疑问,到今天都没有答案。那就是像大为这样的孩子多的是,为什么他最后能走上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道路呢?许多的孩子不也都有在炎炎烈日下劳作的经历吗?
   这个答案可能很复杂,我隐约觉得,这和大为的父母给他的空间有关。他们不大会教育孩子,也没有特别着力在这上面,反倒让孩子的自我意识有一个自然的成长,在某个特别事件的催化下,这种力量爆发出来。
   我想起了几个教育方法不得当,又频繁教育孩子的例子。高频率的教育,破坏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内心的力量无声无息地涣散,最后这些孩子就变得很颓废。如果家长认识到自己不当的教育不但无效,反而堵塞了孩子自我成长的道路,不知道会做何感想?

 
6.最恨作业
   
   我的小学阶段,家里没有太干涉,一二年级都很好,考试分数也很高,常常得一百分,记得还老拿去给我爷爷看,尽管他不识字,还是煞有介事地端详半天,不住地夸赞“真好、真好”。这就是小孩子的心理,才不在意他懂不懂呢,就是想听爷爷说“真好、真好”。
   按当地的习惯,我们到三年级并入另外一所学校。我心里总是认为小学三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往往是学生的一个坎儿,在这两个点上容易发生微妙的变化。
   三年级开学之初,一切都很陌生,适应了好一段,才慢慢认识了同学、老师,了解了学校的一些惯例。适应阶段那种不舒服的感觉,不严重,也不轻松。另外就是感到三年级的作业明显多了起来,这时候我的学习障碍开始显山露水。
   说到底我就是不爱做作业,一想到作业,就百爪挠心。想尽各种办法投机取巧,能拖的拖,能逃的逃,能糊弄的就糊弄,如果哪天没有作业,那对我来说,真是大赦天下!恨不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其实那一段很漫长也很挣扎,现在回想起来,心理和身体都有不舒服的体验,特别是胃和周围的地方,仿佛被一只大手紧紧攥住,眉头无意识地就皱到了一起。
   老师都说我很聪明,反应很快,这大概来自遗传。但聪明的孩子往往毛病也多,以我来说,思维太快,想象力太丰富,自控能力又差,注意力不集中,眼到手就到,也不管上课还是下课,玩的多听的少,这样我听课质量很低。从知识点来说,就有很多薄弱环节。做作业的时候,特别容易卡壳,会做的还容易分心呢,甭说不会做了,对作业就越来越反感,然后就想方设法逃避。
   逃避作业我有一整套的方法。首先是看兴趣,如果我对某一部分有兴趣,这部分的作业就问题不大,不喜欢的地方,逃的最多。当然,也看老师下菜碟,如果某个老师比较温和,没什么威信,就干脆不做,老师严厉,特别是遇到次次查作业的老师,知道没有侥幸的机会,无论如何也会硬着头皮做完。数学作业用的最多的办法是随便填个数,语文作业就是有意无意故意丢字落字。作文绝对是惜墨如金,连流水账都算不上。遇到老师突击检查作业,就谎话连篇,比如作业丢了,落在家里了,被弟弟撕了,忘了,昨天家里停电了,来客人了……呵呵,现在想起这些蹩脚的理由都脸红。
   其实像我这样的小孩子还不少,我自己有这样深刻的体会,就格外留心家长的教育方法,多数家长都试图向孩子证明作业又少又简单,然后就过渡到责备上去,其实家长没有判断出孩子的感觉和状态,这个方法本身又给孩子增加了一层心理负担。
   我常听家长说,就这么一点作业,至于的吗?其实家长是以一个成年人的能力和心态来衡量孩子,比如写字,大人写几页字都很轻松,一个孩子写300个字可能就觉得很累,再比如读书,小时候一本语文课本学半年,现在一本几百页的书几天就搞定。孩子和成人之间存在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差距。
   说一个我数学老师的办法。我五年级的时候,换了个许老师,他的严厉早有耳闻,记得第一堂课先严肃地给我们讲了一番道理,提了几个要求,还讲到了“内因”、“外因”,听得我晕晕乎乎的,但意思还是明白滴,这是老师先给咱个下马威,接下来肯定有“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居然劣性不改,顶风作案,第三次作业就没做,轻描淡写地一句:忘了。被查到的还有几个学生,许老师没发火,也没批评,他也轻描淡写地来一句:既然你们忘了,给你们一节课的时间补上就得了。我心中那个窃喜啊,谁知道他老人家又来了一句:但是,我还要给做完作业的同学讲新课,麻烦你们换个地方——教室侧面太阳照不到的雪地上。撅着小嘴,皱着眉头,我们几个学生抱着作业外面“凉快”去了。大冷的天儿,手都伸不出来,更别提做作业了。我们跺着脚取暖,盼着下课,那堂课好漫长,这里面好像我最不知愁,居然给同学讲起了鬼故事!
   下课了,许老师面无表情地慰问了我们一句:屋里暖和去吧,作业补上,明天检查!回班一问,许老师没讲新课,只是做了一些练习题。原来许老师在等我们,我心里还挺感动,甚至还有点过意不去。那之后,我再没逃过数学作业,觉得这老师有办法,有点佩服他,对数学课不敢怠慢,许老师也挺注意我,特别是有一次遇到一道挺难的应用题,我琢磨了很久,算出结果是500,但多数学生的答案都是900,老师公布的答案也是这个。我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坚持己见。最后老师在黑板上重算了一遍,还真是500,从此老师对我刮目相看。我前所未有地爱上了数学,小学的毕业考试数学全乡第一。
  现在回头看老师的办法,似乎有点“体罚”的嫌疑,但他做得好的地方是,没有批评指责的话,直接给我们一个不做作业的后果。他的潜台词是:你可以不做作业啊,后果就是雪地里凉快去,你自己选择吧。“两害相权取其轻”,既然逃不过,还是在家里舒舒服服做完最好。
   通过这些经历和体会,我总结了几条“对付”小孩不做作业的办法:
  1. 了解孩子不做作业的原因。不爱做作业的孩子,通常都不是故意不做,一定是在某个环节遇到了困难。比如,有的地方不会,或者写字很慢,或者自控能力差,贪玩。这时候,最需要家长有针对性地帮孩子跨过难关。
  2. 有约在先。如果某个孩子有不做作业的倾向,就要提前约定他作业要做多少,什么时间完成,要达到什么质量等等,然后就告诉他,如果做不完,有什么惩罚,做得好有什么奖励。当然,前提是了解孩子的爱与怕。比如,做不完作业,接下来的动画片就泡汤了等,这些措施一定是可以执行的。
  3. 不重复惩罚。很多人大概没有意识到,批评指责本身就是一种惩罚,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语言暴力,要谨慎使用。批评了一通,又不让孩子看电视,就是重复惩罚了。批评指责不是什么高明的惩罚措施,且副作用明显,建议不用。不做作业的事情发生了,再说“你怎么又不做作业”已经没意义了,着眼点就要放在弥补这一次、预防下一次上面。
  4. 温和而坚决的强制。以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并不是不会做,就是很难克服心中那说不清的感觉和逃避的情绪,如果有个严厉的老师在后面推一把,也就过去了。坚决不要给孩子逃避的可能。天天完成作业,忽然发现原来做完作业,是这样坦然,不再被矛盾和自责折磨,这个感觉就成了继续完成作业的动力。
  5. 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务事。反思我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学习障碍,我总感觉和不做家务有关,另外和我老妈没有原则的妥协有关,当然,也和自己的性格特质有关。随着年龄增长,潜能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还有一些能力“退化”了。所以我极力主张孩子做家务,孩子从中学习做事的方法,学会统筹安排,学会坚持,学习承担自己的责任。甚至家里的一些事情也请孩子参与意见,这样他就觉得自己是“重要的人”,这种经验会迁移到学习中去。
 
 
7.拍拍后脑勺
  
  
   这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意义重大——让我逃脱了眼镜的魔爪!
   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环视周围的同学,呵呵,发现就我不戴眼镜,我那个得意啊!粗略地统计了一下认识的人,读研究生戴眼镜的人数在90%以上,甚至更多,不戴的绝对是凤毛麟角。
  我为啥没机会戴眼镜呢,这个要“怪”老爸。
   小时候老爸总是批评我“没正形”,做作业的时候,低头根本不算什么,我甚至搞怪,把脸贴在桌子上。老爸提醒我两次,依然我行我素。
   老爸是个肯动脑筋的人,他就想了个办法,先是很认真地告诉我,什么是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这样有什么好处,低头写字有什么坏处。老爸最善于摆事实,讲道理,他说了一个我认识的人,那个人近视接近1000度,有一天家里来客人,他没戴眼镜就给客人倒水,竟然把滚烫的开水直接倒在了自己的手上!我没想到近视眼会连自己手边的东西都看不清,当时觉得挺可怕。
   紧接着老爸就和我说,你看,老是提醒你,我很累,你也很烦,以后呢,我就不提醒你了,但我得拍拍后脑勺惩罚你一下。这个惩罚还可以接受,我也没提什么反对意见。
   我自然不会有那么好的记性,有时候不知不觉头就低下去了,老爸什么也不说,冷不丁拍我后脑勺一下,呵,吓一跳!我赶紧抬起头来。
   最初的几天,被老爸拍得比较多。不想总被他吓一跳,慢慢我就有意识控制自己了。被拍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因老爸只是拍一下,不说什么,我觉得这是事前的约定,心里认罚。如果老爸再唠叨我两句,比如“怎么这么没记性”、“都拍你多少次了也不知道自己改”,那我的逆反心理立刻就会占了上风:我偏不改,看你能怎么样?
   等我有一点改进,老爸立刻肯定我:你看,你可以记住的,现在姿势就很好,也不用我频繁地提醒了吧!
   写字姿势就这么纠正过来了,接着老爸就纠正我看书在姿势,他坚决不允许躺着、歪着看书,要看就先坐好。遇到我偶尔偷懒,老爸就轻轻把书从我手中抽走,轻描淡写地一句:坐起来看!我很喜欢这种只解决问题,半句废话都没有的教育方式。习惯的力量真是令人惊奇,我直到现在都遵守着这些约定。
   后来,我发现弟弟总是站不直,看上去有点驼背,原来是他在班级里个子高,他总想缩回去点,不那么“鹤立鸡群”。我也用了类似老爸的办法纠正他,我提醒他的方式也很简单:竖起手指!他一看就明白了。不同的是,这回是拍他的后背。
   后来,我干脆偷懒,把监督弟弟的任务交给小侄子。他一学即会,先竖起食指提醒弟弟,如果没有改,他就伺机偷袭一巴掌——他比我狠多了,呵呵……
8.爸爸的“政治课”
  
  
   每当我调皮捣乱发脾气,惹得老妈心情不好,她就会给自己找个平衡的理由:我看你爸又得给你上上“政治课”了!
   呵呵,还别说,老爸的“政治课”还真有点威慑作用。当我肆无忌惮地发过好几次脾气以后,我心里就会一惊:劣行积攒的差不多了,老爸快出手了,我得悠着点!
   政治课是我初中生活的一大特色。那时候正值青春期,情绪忽起忽落,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想找个出气的地方。这真印证了那句老话“捡软柿子捏”,我只敢对老妈发脾气,她脾气好,没什么后果,还老迁就我,她一迁就我,我的脾气更不可收拾。向老爸耍赖,危险系数比较高!其实长大以后再看这段,觉得特对不起老妈,很欠揍,请允许我在这里真诚地忏悔2秒钟,向已经白发苍苍的老娘说声对不起:我会好好孝顺你老人家滴!
   接着说老爸的政治课,我粗略地计算过,频率大概是一个月一次。无论我中间怎么耍,他都沉默,当然,在他面前我很收敛,嚣张的时候都避开他。每次老妈向他告状,他只是“嗯”一声,其实这感觉更吓人。
   等火候差不多了,罪过也够了,老爸抓住某个问题,开讲。肯地是先解决眼前的问题,谁是谁非,讲讲道理,其实他不讲我也明白,错肯定在我。接着一一罗列我一个月的表现,天哪,这才是最让人冒冷汗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什么也不说,其实每件事情他都了如指掌。最后,他从这里面总结出共性的问题,对我提出希望。
   老爸书念得不多,但聪明的很,据说《三国演义》他看两遍,几乎能一字不落地说出来,在娱乐贫乏的年代,他还是个业余的说书先生,博大家一乐。他看了不少书,一肚子的故事,所以他的政治课绝对不枯燥。
   最妙的是,他很善于悄无声息地转折。前面都是批评、讲道理,后半段不知道怎么过渡到讲故事上了。当然,他讲的每个故事都有教育意义,隐含着他要表达的内容。我现在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人要有城府,做大事的人“喜怒不形于色”,就讲了东晋的淝水之战,谢安派弟弟谢石、侄子谢玄迎战兵力十倍于己的苻坚。胜败在此一举,这时的谢安正在深山别墅里和客人下围棋,等待战斗的消息!他看完了捷报,就随手放到床上,不露喜色,继续下棋。客人问起战况如何,谢安才平淡地说了一句:“小儿辈已经破贼!”等到下完棋,回到内室时,谢安再也无法控制内心的激动,过门槛时竟绊了脚,连木屐的齿都折断了。这个故事给了我很深的震撼,不用老爸再说,我也会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联系到我自己,我就知道,乱发脾气是不对的。这时候我内心产生了一种要压制住坏脾气的想法和信念。而且,我还慢慢学会了不乱说话,特别是不确定的事情不会轻易说出来。这一点老妈数次夸奖我,说老爸做得都不如我好。
   其实,谁家要是遇到个我这样性格的孩子,也是挺闹心的事儿。老妈不就一筹莫展,不过老爸的办法还真是不错,值得借鉴:
   一、 教育频率适中。对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就是要有忍耐力,悄悄地收集“犯罪”证据,耐心地等待教育时机。如果发现一次,教育一次,家里一定会鸡飞狗跳。
   二、 教育的过程语气平和,就事论事。不翻旧账,也不预测将来,没有表现出失望不满的情绪,只是解决眼前的问题。从来不戴着有色眼镜看我。
   三、 用讲故事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无形中增加了我对阅读的兴趣,我爱看书的习惯也要感谢当年的政治课。
   四、 形成了一种平和、愉悦、无话不谈的交流氛围。刚“上课”的时候,我还作低头认罪状,等老爸讲起故事来,我的劲头也上来了,和老爸你一言我一语的谈的不亦乐乎,下课的时候还有点意犹未尽。我感觉老爸给我的自由度很大,允许我表达所有的观点,哪怕错了或不成熟,也不会疾言厉色地批评我。这也奠定了高中时我们更为友好的交流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