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财经学院金融系 王勇民
金银珠宝是财富,是因为它们具有普遍可接受性和稀缺性,有了金银财宝,就可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实现自己的愿望。在现代货币经济时代,信用货币取代了金银货币,纸币符号被认为是财富,但是货币符号本身并没有任何价值。发行货币的机构通过发行纸质货币,无偿的占有持有货币的人的财富,并且永远归还。在公有制国家,货币发行的收益归全体公众所有,在私有制国家,货币发行的收益,归中央银行的几个大股东所有。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国币的发行国占有使用国际货币国家创造的财富。 信用货币被人们看成是财富,同时也成为分配财富的手段。在一个国家内部,货币发行者可以通过过量发行货币,使纸币贬值,可以轻而易举把债权人的财富转移给债务人,货币发行人作为债务人从持有货币的人手中转移得到的财富在西方称为通货膨胀税。这种税收的本质是货币发行人通过贬值货币让债权人赖掉了自己承担的债务。国际货币的发行国为了满足世界贸易对货币的需要,必然产生国际收支的巨额逆差,对顺差国表现为巨额债务,当它无力归还债务的时候,大量发行货币,使本国货币贬值,就可以使赖掉部分债务。由此可见,货币作为财富的分配手段,其主动权掌握在货币发行过的手中,它可以通过扩张货币政策,迫使货币贬值,达到转移财富的目的。 从国际货币产生的历史看,既有经济实力的比拼因素,也有政治较量的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金银是世界货币,大英帝国的货币英镑和金银挂钩,英镑是世界货币,二战以后,美国崛起,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美元的世界地位,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成为以美国信用为担保的信用货币。美国信用建立在美国实力的基础上,只要美国实力不败落,美国就可以继续利用其国际货币的地位从其他国家不间断的向美国输送财富,维持美国的强权地位。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发展的结果,是极端不等的制度,是发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盘剥的制度。 信用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商业银行通过存贷款制度可以创造数倍于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货币供应。和中央银行相比,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同样表现为商业银行的负债,是对存款人的负债,是有偿占有(要对存单持有人支付利息),不像中央银行那样对持币人不支付利息,但是银行负债和银行的资产(银行对外贷款)是对应的,并且贷款利率总是比存款利率大,从而使银行可以切割存款人和贷款人的利益,形成自己的利润。富人可以参股举办商业银行,穷人只能被迫接受银行的服务。银行信用制度是富人对穷人的盘剥的制度。 信用货币不仅仅的表现为纸币、商业银行的各类存款,还表现为能够在金融市场上迅速转化为纸币的其他金融商品。人们手中拥有债券、股票、投资基金、外汇期权、外汇期货等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和手中持有银行存单是一样的,所以债券、股票、基金券的发行者不仅是筹资主体,也是信用货币的创造者。更为奇妙的是这类信用货币不像银行存单在市场上基本不存在买卖,它们有着频繁的换手交易。如果交易的价格越来越高,每一个参加交易的人财富都增加了。财富在交易中被创造出来了。人们有了财富,消费更大方了,生产得到刺激,经济得到发展。相反,如果交易的价格越来越低,人们的财富就消失了,大家都损失了,进而导致消费萎缩了,经济停滞了。 无产阶级认为财富是劳动创造,资产阶级认为资本要素是财富创造的基础,只有资本要素才可以把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所以财富是资本创造的。他们争论的实质是要说明资本家是否存在对工人的剥削,他们都承认财富是通过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创造出来的。在货币金融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财富不仅仅是生产经营过程创造,金融活动本身也创造着财富。只不过这样的财富创造要以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同时,又对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就是虚拟经济和真实经济的关系。 财富是货币、存款单、债券、股票、基金券,是因为这些东西都可以在市场上那个很容易转换为货币,用货币可以够买持币人所需要的商品,是商品才能够满足人的需要。一旦没有了产品市场、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基金市场等,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什么才是财富。当一个人饿着肚子的时候,货币、存款单、债券、股票、基金券等本身是不能解决饥饿的,一碗饭要比人们创造的那些单据更有价值。这个道理,似乎越来越多的人视而不见,以为财富是从金融市场上得到的,更多的人热衷金融投资。起初阶段,金融市场确实给人们带来了财富,又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财富效应,必然形成金融市场的价格泡沫,泡沫的破灭促使人们有回过头重视实体经济活动,认识到实体经济活动才是创造财富的根本。 随着实体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协作程度化不断提高,需要货币金融活动为实体经济活动提供高效率便捷的投融资渠道和风险转移分散机制,所以人类虚拟的金融活动离不开实体经济活动,实体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金融货币活动的发展。财富既由实体经济活动创造,也由虚拟活动创造。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财富创造活动,如果两种活动是协调的,则相互促进,增加财富积累,相反,二者如果不协调,则相互消减,减少财富积累。 财富,到底是什么?财富是我们生存发展须臾离不开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财富是货币、存款、债券、股票、基金券等。前者是真实的财富,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因为提高生产和交换效率的需要产生的信用凭证,其本身是代表财富权利的符号,没有价值,可是在强权和法律建立的秩序下,人们就会相信财富符号就是财富,不知道创造财富符号者的信用是财富符号价值的根本,不知道强权和法律就是财富符号的创造者自己制定的。可以通过创造没有价值的符号,就可以占有符号持有者的真实财富,同时又不受制约,这不是一个天大的发财秘密吗?为什么谁敢挑战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国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削弱谁?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争先恐后要公开在国内证券市场发行自己的股票?这个原因不是很清楚吗? 市场社会永远是少数人对大多数人的剥削,法律制度更广泛的保护少数人的利益,产生于市场社会的货币、银行存款单、债券、股票、基金券等这些信用工具只是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工具,是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市场经济越发达,信用凭证的规模越大,种类越多,交易越频繁,人们的财富就越多。但是由于信用凭证的价值是建立在真实物质活动的基础上;信用凭证的价值应该建立在超阶级价值判断标准的法律制度框架内(这是不可能的),市场经济发生危机的程度会越来越严重,频率会越来越高,人类将在不断发达市场条件下更加痛苦,迷茫不知所措。马列主义为人类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货币、银行存款单、债券、股票、基金券等这些剥削工具随之而消失,人类的物质财富就仅剩下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