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有兴趣或感觉纳闷的同学进来。老败给你讲讲,保证和你在别处看到的不一样 ...

 zjrm 2009-10-19
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如雷贯耳已经n年了。不知出于啥原因,或许是年轻人对权威的逆反吧,十几年来从未提起兴趣去了解一下。直到已不再年轻的前几天,Tommy又提起了这个,才决定去了解一下。

Google一搜才发现,这么大名鼎鼎的理论,能找到的中文讲解竟都是些互相抄来抄去、人云亦云的狗屁。貌似没人能用中文讲清楚,更没人能说出来它在数码时代的今天能有什么指导意义。中文资料没帮助,看英文的吧。怎么搜索资料呢?关键词:区域曝光理论, 直译 regional exposure theory, google里还真有个把中国人这样说。可显然,这中国人发明的,英语里没这一说。

没辙,搜Ansel Adams 吧。这才知道这个被中国人赋予了这么一个高深名称的理论在英文里叫The Zone System。其原始的发明人叫Fred Archer(注意不要和Frederick Scott Archer, 1813-1857,另一位对摄影术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Fred Archer对The Zone System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发明了这个0到10区(级)的灰阶(见下面)。0区是近死黑,几乎全部光线都被吸收。10区是近死白,几乎全部光线被反射。其余的区在中间,每区都比前一区光线反射多一倍(翻番),1区与9区相差256倍。中间的那个第5区光线反射率是18%,叫作中央灰,简称中灰。Fred Archer另外的贡献是建立了光圈(F)档位系统,并且把光圈档位用这0-10区灰阶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一系统已经成为工业标准沿用至今,被我们每个爱好摄影的人所熟悉。说到这里,The Zone System的基本概念部分已经讲完。

没啥新鲜玩意嘛!都是摄影理论的入门知识。亚当斯呢?这关亚当斯什么事呢?没有亚当斯,这套系统就是一个工业标准,普通摄影者并无绝对必要了解这一知识。是亚当斯将这套系应用于拍摄实践并大力推广。 他惊人漂亮的照片胜于任何雄辩,来证明其经验的有效性。所以人人都知道亚当斯的The Zone System,而忘掉Fred Archer,尽管亚当斯本人一直明确强调Fred Archer对The Zone System的贡献(人品也是大师!)。

亚当斯认为,黑白负片所能呈现的最大明、暗对比是从第2 - 8区 (数码的宽容度公认的比负片要低些但高于反转片)。而自然中光线强弱的变化,从最亮的阳光下的积雪,到最暗的阴影甚至会超过0 – 10区。有的情况下,画面中的景物又没有这么大的反差。比如只有从第4 – 6区,那就要通过曝光和暗房后期增加反差。总之,最终的效果是要充分利用底片(相纸)的宽容度,使一张照片中,黑的地方黑(第2-3区)白的地方白(第7 – 8区),这才是好照片!(注意以上叙述并非亚当斯原话,是老败对亚当斯精神实质的理解,信不信由你)。看看他拍出来的照片,漂亮照片都是这样的。


操作上,亚当斯的方法必须使用测光表,并且是点测光表(没有就DIY,象亚当斯那样),并且首先要了解一点测光表的工作原理。上面说过,这1 – 10区的灰阶是摄影工业标准。测光表工作的逻辑过程是这样的:你给它‘看’一个目标,它检测目标的亮度后告诉你使此目标‘正确’曝光的光圈/快门组合(亚当斯那年头的测光表没这么先进,只能告诉他目标亮度是多少烛光每平方英尺,剩下的自己算。所以确切地知道亚当斯的操作细节没有意义。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其精神实质对我们现在的帮助)。需注意‘正确’二字加了引号,什么意思呢?正确,就是把你的目标曝光成中灰,18%灰,第5区,随你怎么叫。而且不管你给它看的目标是白的(8、9区),还是黑的(2、3区),按测光表曝出来的效果就是第5区。听起来有点荒唐?没事可以慢慢想想,很难有更好的办法。

知道了测光表的逻辑过程。对亚当斯的语言就很好理解了。他常说在拍某某照片时把某某景物(比如一块石头,一片树林,一片云)“放在”第几区。怎么个‘放’法?用点测对目标(一块石头)测光,然后用测光表告诉你的光圈/快门组合曝光,你就是把这块石头‘放’在了第5区。也就是说,在你的照片里这块石头将是中灰。什么?!灰色的石头?!不行!这块石头在俺的画面里很重要,它处在树下阴影部分,色泽幽暗,与旁边天光直射下的花丛成鲜明的对比。它明明都快是黑的了,怎么弄成中灰了!这哪成?!?#¥%…… OK! 你的意思是这块石头不应该被放在第5区,而应该被放在第3区?那好办,按刚测出来的光圈/快门组合减两档曝光就是了。再测测边上的花丛,亮度比石头高出了4档光圈之多,把石头放在3区,花丛就被放在了7区,无论是底片还是数码的宽容度都该足够,挺好,按快门吧,你都应该已经能想象出能够得到一张什么样的照片了。(prevision 是亚当斯在推广他的理论时所宣称的重要优点之一。但这一点在当今数码时代已基本没有意义)


OK! 不知不觉,咱们已经按照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虚拟操作一次了。体会到它的优点了吗?如果用点测光,测石头并曝光,石头出来是中灰(5区),花丛就是9区!完蛋,曝过了!超过底片/数码的宽容度,只得到惨白的花丛。用点测,测花丛并曝光,拍出来花丛是中灰(5区),石头可就成了1区了!完蛋!还是超过底片/数码的宽容度,欠曝,只得到漆黑的,没有质感的石头。那我用视场平均测光(这是亚当斯年代就有的)。那就得看运气了,你的暗石头占多大画面面积?花丛又占多少?其它背景很可能面积更大且可能很黑(地面阴影),也可能很亮(天空或水面), 它们会主导视场平均测光的结果(因为面积更大),所得出的曝光结果是你完全无法预料的。那我用中央重点平均测光,评价测光,使用曝光锁定按钮……….. 这些都可以,但都不能保证给你一个暗而有细节的石头和明亮而有细节的花丛。只有亚当斯区域曝光法 – Adams’s Zone System 可以帮助你信心满满地做到这一点。
老败^_^ 上传了这张照片:
点击浏览原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