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醉与乐、动和静谈西方醉酒精神

 baojun 2009-10-23

从醉与乐、动和静谈西方醉酒精神

——欧阳修《醉翁亭记》别解

  安希孟

    有一些中华爱国主义歌曲, 热情讴歌我们大汉中华, 咒骂他们小美国。在世界列国中,用歌曲歌唱自己,中国人位居第一。中国人的爱国,强烈表现在歌星们的喉腔里:“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下中国印。”然而毕竟事实是,许多人移民海外。既然纵情讴歌中国心, 又何必洋装穿在身?????改变了中国心,又如何??这“中国心”肯定强烈,但是这时刻大讲中国心, 就有点不识时务。漂亮的歌手们,樱桃小口放出时代最强音:“浓浓的中国情,深深的中国心。永久的中国根,火热的中国情。哪里有长城,哪里就有骨肉情。”咱们可怜的中国,只能靠血缘来团结。尽管国人一盘散沙,但中国劣质人种的中国心不改其旧。但是,酒神精神,狄奥尼索斯,就不是中国情——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嘛!酒神是使人沛然心动的动态的美,狂欢的美。阿波罗代表静态美,娴熟端庄典雅。欧洲的酒神精神,就是要一改中国心。酒神精神就是超人哲学和重新评判一切价值,以此批判中国旧式文人的自我麻醉式留连于山水,忘情乎江海。中国的绘画音乐诗歌,总也摆脱不了山川河岳花虫鸟兽。爱国爱乡土,是动物的洞穴和势力范围仪式。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angya)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然而,文章毕竟要座实在醉翁身上。从现代解释学看,亭子是醉翁眼中的亭子,不是客观存在物,而是纯主观存在物,所以引起下文。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山水之乐,就不是客观感受。得之于心,寓之于酒,形之于诗。乐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以上环环相扣,层次井然。

    这里,山水相映,有山,有泉,有林,有亭,交织一体。蔚然而深秀者,琅琊山。以群山为背景,一泉环绕而过。林深路曲,泉流弯旋,则“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环滁、琅琊、酿泉、醉翁、智僊、山水、酒,由静有动,环环相扣,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景及人,由外及内,由物及心。然而实际上是即情生景。为何醉?因为乐!!为何乐,因为醉!不是山水之乐,而乃酒水之乐,心境之乐。不是酒水之醉,而乃山水之醉。陶然于山水美景,忘情于酒水,逃避现实,忘却批判。这不如希腊的酒神精神好。中外人士的共同点是佯醉。但是想逃避现实的虚无和西方深入现实的实有,截然分明。

    饮少辄醉,可见并非狂饮豪饮,乃是小酌即醉。酒不醉人人自醉。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是醉于醇酒,而是乐山乐水而醉。陶醉山水,忘却社会责任,逃避社会批评。自号醉翁,自己说自己醉,一定不是真醉, 乃是佯装醉醺醺。难道喝醉汉还说自己醉了吗?呢?未醉,才自我安装一个“醉”名。有乐才有醉。同样,醉然后乐。可见不是醉态百出!!中国人借酒浇愁愁更愁。西方哲人的醉,是生命力的勃发,狂歌劲舞, 不是颓然。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这一段说的是乐。快乐的“乐”,引领下文。朝晚阴晴,春夏秋冬,其乐无穷。写亭外之景,然而这在全文中,不占主导地位。只是略写。 写醉翁亭朝暮变化之美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日上东山,阳光奔泻大地。傍晚,暮霭苍茫,岩穴昏暗。朝暮不同,气氛有别。

    作者不仅写早晚之异,而且进一步描写四季的景物变迁。“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春色也;林木挺拔,枝繁叶茂,夏景也;风声萧瑟,霜重铺路,秋光也;水瘦石枯,草木凋零,冬令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yulu)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su),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这一段是实写,摹状山中游人之众以及亭中宴饮之乐。滁人游也,太守宴也,众宾欢也,太守醉也,形成鲜明对比。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只是一个 “醉”字,醉中之乐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放浪乎形骸,醉意于山水。全篇的主旨,就是一个“醉”字。惟其陶醉,才意不在酒。如果没有醉意朦胧, 就写不出醉翁亭记。文章主旨不是写景,而是即情生景,状写自己的醉态醉意。作文者何人?醉翁也。离开了醉,你无法解读这篇文章。醉,使文章活络了。

    作者状写动静对比,竭尽曼妙之美。蔚然壮观的琅琊山:静态,潺潺流淌的酿泉水:动态。“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树木之静,衬托百鸟啁啾之动。残阳息于山头,静态,人影暮归,动态。“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有唱有憩,有动有静。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也是有静有动:以众宾喧哗之动,映衬太守颓然之静。

    文章结尾处为突出“太守之乐”,作者使用层层烘托的笔法。以禽鸟之乐,反衬众人之乐:以众人之乐,反衬太守之乐。太守之乐被推到颠峰。禽鸟之乐,和众人之乐不同;众人之乐,和太守之乐又不同。 众人之乐,在于知其乐!太守之乐,在于乐其乐,还能以文述其乐!唯有“醉”,方才乐其乐,还能述其乐!不过,这乐,毕竟是肤浅的乐,不是尼采悲剧的乐观主义。毕竟欧阳修没有说明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缺乏人之为人的超越态度。这里没有重新评估一切价值的超人态度。这是末人,是奴隶道德!!

   

    200710月,晋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