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
思想政治 |
评课教师 |
孙跃若 |
时间 |
|
班级 |
高三13班 |
教师 |
李佩青 |
课题 |
《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 |
本周听了李佩青老师所上的一堂高三政治复习课《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李老师首先以第一届奥运会的举办时间和地点以及第29届奥运举办时间地点两个简单的设问进入复习课;接着展示奥运相关的背景材料(申奥成功——08奥运吉祥物——奥运圣火采集——奥运倒计时100天——特别突出08奥运会的三大主题及其内涵)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知识的综合运用为特色。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内容多而不乱,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从整体上说不失为一堂成功的热点专题复习课。
该复习课之所以说是一节好课,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的结论。
一、 热点把握准确,任务目标定位准确。
高中政治课教学复习,离不开对重大时政的关注,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教学原则。但选用什么样的时政材料,这同样体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政治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要有对“时政的敏感度”,哪些时政将会成为高考关注的热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没有这种敏感度,就不是个合格的政治教师。时代气息浓郁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鲜明特点,2008年奥运会作为全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2008年的高考试题中必将有所体现,只是考试的角度在各门学科中会有所不同。这节课主要围绕着08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及其内涵为主线贯穿本堂复习课。
二、情境材料的选用精。
同时,政治教师也要学会如何把时政热点转换成课堂教学资源,并把时政材料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正确的问题。老师们可以看到:对一段同样的时政材料,有的教师所出的题精要,有的教师出的题很表面。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材料,呈现给学生的也必须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材料和问题。这节课
三、提出的问题有深度和思维度。
我们在上课时,往往提不出有深度的,值得学生去思考的问题,或者只是在一些简单的低层次的问题上打转。教师上课必须要有“问题意识”,但这里的问题决不是那些简单的低层次的问题,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也是教师的一种能力和水平。这要依赖于对教材、对材料、对学生、对设问的切口等作研究。唯独如此,才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也值得学生在课堂上化时间去合作讨论、探究。教师不仅要有“问题意识”,更要有“问题的优质意识”。
四、虽然是老教材复习课却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高三复习课如何上,一直是高三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基础知识的复习基本完成后,如何展开第三轮的复习,既要让学生建构起“知识之树”,又要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并结合当前时政热点,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情境问题。
同时,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分组讨论在一节课中进行了四次,同桌讨论和小议次数更多。
五、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每一节课都有一个预案,即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实质是一种教学的预案。它不同于房屋设计图,可以在教学进程中不断地加以修改、补充、调整。在预设中生成知识和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形成一种“创生”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正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创生出一节优秀的课。在这过程中,学生受益了,教师也在教学相长中获益。而这也就是“教学的魅力”所在。
课堂结束前教师应作全面深入课堂小结。本堂课此环节较为薄弱。
提几点建议:课堂上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很融洽,如果教师教学能进行适度的学科渗透,教学的声音再宏亮一些,教学效果将会更好。其次,在训练阶段,让学生不仅动脑,而且结合题组动动手动动笔,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仅仅是思维训练形式上似乎单薄了一些。第三,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点一下,不然各个材料显得较为孤立!
以上评课仅是我一个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