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吞噬 (shì) 愕然 (è) 引擎 (qíng) 小心翼翼(yì) B.倒坍 (tān) 跛脚 (b?) 刹那 (chà) 不屈不挠(ráo) C.惬意 (qiè) 瞭望 (liáo) 空袭 (xí) 凝眸远眺(mōu) D.粗犷 (kuàng) 呆滞 (zhì) 佚名 (yì) 目光炯炯(jiǒng)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殊异 篇辐冗长 至高无上 勾心斗角 B.涵盖 蕴育生命 韬讳之计 抱薪救火 C.迹象 曲指算来 一骨脑儿 披荆斩棘 D.崇敬 坦荡如砥 目不暇接 永志不忘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县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安土重迁,把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纳入今年的政府工作计划之中。 B.有些年轻人刚学习了一些粗浅的理论,就对某些问题妄加评论,结果往往是贻笑大方。 C.这种蚂蚁不名一钱,两个骗子却利用它开设所谓的“特种蚂蚁养殖场”,半年时间骗取了高额利润。 D.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节目结束后,一时间李宇春成了各大广告商所青睐的炙手可热的人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5、填入下句横线上的语句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仰视天空,________________。 ①这场残酷的战争也会告终。 ②和平与安祥会重新回来 ③冥冥之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6、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肖洛霍夫,苏联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等。 B.海因里希·伯尔,法国作家,作品有《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等。 C.肖洛霍夫和海因里希·伯尔都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D.《安妮日记》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7、下列各个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C.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都、全) B.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霁:下雨。)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 D.戍卒叫,函谷举 (举:拔,攻占。)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杳不知其所之也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B.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之”相同 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D.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A.六王毕,四海一 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戍卒叫,函谷举 B.灭六国者,六国也 C.赵尝五战于秦 D.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二、阅读与鉴赏:(共27分) (一)阅读《阿房宫赋》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3—17题:(13分)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妃嫔媵嫱 雷霆乍惊 剽掠其人 杳 A.yìng zhà piāo yǎo B.téng zhà biāo miǎo C.téng zhé piāo miǎo D.yìng zhé biāo yǎo 14、下列各句中的“于”,与“多于机上之工女”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赵尝五战于秦 B.青,取之于蓝 C.其势弱于秦 D.辇来于秦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辇来于秦 B.鼎铛玉石 C.朝歌夜弦 D.燕、赵之收藏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明星荧荧 B.可怜焦土 C.奈何取之尽锱铢 D.韩、魏之经营 17、翻译:(5分)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分)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2分) 溯 源 有一种鲑鱼,幼小时,成群游出河源地带,顺流而下出海,成熟之后,又成群溯流而上还归河源,在那里交配、产卵,力竭而亡。在回溯源流的行程中,不管有多大的阻挠,鲑鱼总是舍命克服。有时溯至断岩,便从水中腾跃入空,直到跃越岩上的河段,继续溯流归源,回到原产地,完成生命之旅,也交代传递了生命的使命。第二代孵出后,幼鱼又重复着同样的出海、溯源和回归。 我从电视上看到有关鲑鱼的报导,真是看得我惊心动魄。到底是什么促使鲑鱼回归呢?我只能想到,那是生命本能的根源感。记得古诗上有两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来自北地,不管身在哪里,也能从风里去辨别来处方向。越鸟来自南疆,不管栖于何枝,也能从光热中感任原乡。 人呢?人又何尝不然? 人类文明中的考古、史学、族谱、传说……不也都是溯源寻根的措举吗? 人的形体,不管在地球上迁徙流离得多远,人的心灵,总要回溯时间长流,让精神归本还原。 人类在精神上的回溯,不能只凭本能上的感受,而须通过历史、艺文、习俗,甚至生活记忆的文化潜流,去汇合命脉中的远源。乡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这种寂寞原也是驱促一个漂泊者反省回顾的基本力量。没有那种驱促的力量,一种文化,一个种族,会很快在浩瀚人世汪洋中消失。 曾经在一个宴会里,听一个朋友高谈她游访俄国,为一位俄国老太太带回一份礼物的情谊。她在俄国买到这份小礼物后,用一张日常俄文旧报包裹起来,回到美国后,送到俄国老太太手中。八十高龄的俄裔老妇人,一眼看到数十年也不曾见到的俄文报页,礼物尚未见到,先哽咽啜泣起来。俄文报对她而言,代表的是乡土信息,冲击着她命脉中的文化根源,封装了数十年的乡愁,一下子崩溃泛滥起来。 我自己也曾经有过那样感情泛滥的经历,那年,在重庆乘船渡三峡去宜昌。汽笛鸣起,船起碇开航了。船速渐紧,但见山城倒驰,青山后移,江风呼啸中,历史山川,浮沉眼底。一时,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那样一种浑浊浩圆的情感,将我淹没。我伏在船栏上,久久哽咽,不能自已。那一刻,我是长江,我是中国,我是那鲑鱼,跃万里河海关山,回溯了本源。 有一个朋友,去大陆旅游,游山玩水,看古迹,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触。他很奇怪自己的冷漠。直到有一天,他在故乡一座花园中,沿一条石径独行,踩着转折处一道月门时,一阵桂花香,隐约扑鼻。忽然间,他双眼含泪。当年,桂子飘香的季节,老祖父,肥蟹一碟,老酒一壶,灯下独酌。幼小的他,站在桌边,,踮起脚,为祖父斟酒,听祖父说些掌故。海外数十年汲汲,他不乏物质上的丰盈,事业上的成绩,就是无法体验什么是满足与宁静。故园小径,一阵桂香,勾起儿时往事,勾起文化的失落感。 海外的侨民,从中国带来宗祠的传统,自身的命脉便和宗亲远源相续,透过文化长流,便超越时空,连系故土,侨乡也就是故乡了。 我们这一代呢?东迁西徙,移居西土,已无宗祠的归属,就像脱离大海的鱼,没有河源可溯了,只有相濡以沫。 我们的下一代呢? (文章有删改) 18、概括说明文章第6、7、8自然段写的是人类从哪几个方面寻根溯源。(4分) 19、请分别说明以下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⑴乡愁是一种文化心灵的寂寞。 ⑵诗的长江,历史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 2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的两句古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因为两者表达的主旨是相同的。 B.文章第3自然段以设问和反问在文意的递进中完成了过渡,结尾又以发问的方式收束,使文章意味深长。 C.文章内容丰富,线索分明,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失落文化根源的隐忧。 D.文章情景并茂,以小见大,细节丰盈、精当,成功的营造出了浓郁的文化认同感。 E.文章第8自然段说“……就是无法体验什么是满足与宁静”,是说“他”虽不乏物质上的丰盈,事业上的成绩,但因再也无法回到童年,所以体验不到满足与宁静。 三、默写:(每格1分,共8分) 21、(1)《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 , , __________________。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3)___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不霁何虹? 四、语言运用:(共3分) 22、请为下面消息拟一条导语。(不超过40字)(3分) 最近,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和欧洲南方天文台说,天文学家去年利用位于智利的超大望远镜拍摄到另一个“太阳系”行星的照片。这颗系外行星的体积是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的5倍,温度是它的10倍。这颗系外行星围绕一颗年轻的棕矮星,与行星很难区分。天文学家早先说过他们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230光年的物体围绕棕矮星运动,亮度仅为后者的1/100。但他们不能确定这个物体是一颗棕矮星,还是绕棕矮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可今年早些时候的观测报告根据它一年来的运动轨迹证明,这物体确实是系外行星。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拍到的系外行星的照片。 导语: 五、作文(4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的约翰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于是他来到了天堂。一位天使给了他一个水瓶,让他收集花草上的露珠。约翰每天天不亮就起身,辛勤地劳作,但一个月后,小小的水瓶还没有装满。约翰非常失望,他找到了天使,说:“难道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命?”说完,就将水瓶倾倒了下去。 天使微笑着,往下面一指,说:“你看看下面吧!” 瓶中的水已化作满天甘霖,正纷纷扬扬地洒向人间。 生命的容量是不确定的,全在于你对生命持什么态度,在于你从什么角度理解生命。请以“生命的态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4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C 6.C 7.A(“厌”通“餍”,满足。) 8.B(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9.D(与:动词,亲附/连词,和 之:动词,到、往……去/结构助词,的) 10.D(A祖父:祖辈和父辈 B故事:旧事,成例 C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11.B(例句:名词作状语 A数词作动词,统一 B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C名词作动词,灭族 D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12.A(例句:被动句 A被动句 B判断句 C介宾结构后置 D判断句) 13.A 14.C(例句:介词,比 A介词,和、与 B介词,从 C介词,比 D介词,到达) 15.D(D动词作名词,其他都是名词作状语) 16.C(A明星:明亮的星星 B可怜:可惜 D经营:苦心经营积累的金玉珍宝) 17.(1)为什么搜刮时不留丝毫,挥霍时看如泥沙呢? (2)鼎当作铁锅,玉当作顽石,金子当土块,珍珠当瓦砾,到处抛掷,秦国人见了,也毫不可惜。 19.人类通过祖国的文字(或:母语)、故土的山川(或:风景)、故乡生活记忆(儿时往事、往事记忆)三个方面寻根溯源。 19. ⑴故土文化的失落会造成人类心灵的寂寞,乡愁由此而生。 ⑵因为传统中,长江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所以当“我”置身长江后,长江所负载的各种意义(地理的、文学的、民族文化的)都唤起了“我”的文化认同感。 20.A E 2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长桥卧波,复道得空 22.欧洲科学家最近表示,他们相信自己第一次拍到了另一个“太阳系”的行星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