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与你的生活 /1 事实上,揣度的能力是建立在对别人的心理进行观察和推论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可以根据别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言语来判断他们的心理。有些人甚至还把心理学的观念用在宠物上,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判断自己的宠物在想什么。 第1章独具特色的心理学 /3 心理学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很简单的事情,它是一门很古老的科学。一般人总以为心理学就是要解决人们心理问题的学问,其实那只是心理学的一个部分而已。 11为什么要懂一点心理学 /3 12心理学是什么 /5 13心理学的起源 /6 14普通心理学 /8 TIPS:每个人都是一名业余的心理学家 /9 第2章生活中的心理学现象 /11 人的心理一生都在发展变化着,适应着不断变化的生活。在生活中最明显的表现是,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适应方式,因此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心理现象。成年期集中反映出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心理发展的积极和消极的结果,同时也影响到老年期。 21人格心理 /11 22变态心理 /13 23阿Q精神 /14 24从众心理 /16 25酸葡萄心理 /18 26嫉妒心理 /20 TIPS:正常人的10大心理现象 /22 第3章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5 以不同的人为研究对象,心理学可分为: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军人心理学、妇女心理学、指挥员心理学、驾驶员心理学、飞行员心理学等等。 以各种活动领域为研究对象,心理学可分为:教育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政治工作心理学、带兵心理学、外交心理学、航天心理学、文艺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动物心理学等等。 以人的某种特性为研究对象,心理学可分为:性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嫉妒心理学等等。 31减压:设法放松自己 /26 32检讨:在职场安身立命的法宝 /29 33教育: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 /32 34爱情:归因风格与控制点 /34 35婚姻:知觉恒常性 /37 TIPS:人的心理是怎样形成的 /39 2认识自我心理/41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完美人格的必备素质,是人格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健康的心理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求每个人都具有从事活动的激情、热情、意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健康的心理,还能承受挫折,不怕风险,心胸豁达,富有合作精神。 第4章人的几个重要发展 /43 随着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和智力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地把自我分化为主我和客我,把自己作为一个客体加以观察分析,因此对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更为全面、客观和主动,认识到主观的“我”不一定就是现实的“我”。 理想的初步形成是青年心理逐步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他们富于想象,憧憬未来,为追求美好的前途,立志刻苦攻读,发奋学习,这是一种积极的倾向。 41认知心理发展 /44 42个性心理发展 /45 43人格心理发展 /47 44性别心理发展 /48 45社会性心理孤独 /51 TIPS:心理羊群效应 /55 生活中的心理学Ⅷ目录Ⅶ第5章各阶段的心理危机 /58 心理危机的产生是人们对当前活动或未来活动的预想(如危险、威胁、需要努力而又无能为力的苦恼等)而产生的带有不愉快情绪的适应行为,表现为不安、忧虑、紧张甚至恐惧,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某种刺激的出现使人体产生条件反射性的焦虑。如有的考生一看到桌上的考卷便会手脚发凉,而事实上他并未看试卷的内容。 (2)当个体认为所处的情境具有威胁性时,身体各部分(包括肌肉、腺体、神经)会作出反应——完成或是逃避。 (3)由于肌肉的紧张、腺体的分泌和神经发出的信号(不一定是有意识的)而产生不安感。 (4)上述身体的生理反应使个体感到不舒服,因而试图摆脱。 (5)所有对不舒服状态的反应形成谋求平安解脱的动机,若这些反应无法解脱,就会产生心理危机或焦虑的情绪。 51独立自主的心理 /59 52考试心理焦虑危机 /60 53早恋心理危机 /63 54恋爱恐惧心理 /65 55爱无力感心理 /68 56心理不平衡 /70 57自卑与自我陶醉的心理 /73 58亲子沟通心理危机 /75 59职业倦怠心理危机 /77 TIPS:你的心理有压力吗 /80 第6章社会交往:做一个有魅力的人 /82 按照社会交换理论,人的行动是以他们所期望的报酬为动机的,人行动的同时还希望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报酬,因此他们为自己的每一个行动付出自己一定的代价,同时把自己的报酬计算在代价中。如果所预期的报酬多于所预期的代价,一般人就会乐于采取这样的行动。在采取行动的时候,行动者可能没有得到报酬的绝对保证,但必须信任对方会给予自己这种报酬。这个理论的关键概念就是代价、报酬和信任。 61人际沟通与吸引 /82 62谨防“精神控制” /84 63消除“刻板印象” /86 64不要被“光环”迷住眼 /89 65为什么一些人会害羞 /92 TIPS:社交中的心理活动 /94 3理解自我心理 /97 如果亚当和夏娃真的是人类的祖先,那么人类的心理就能从他们的身上找到相应的东西。比如,他们偷食禁果的心理。 禁果分外香,越是不让做的事,越是禁止做的事,人们就越想做。因为它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 生活中的心理学Ⅹ目录Ⅸ第7章理解动机 /99 动机就是一个人的想法或者是目的。他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动机的存在。动机与行为的关系一般来说是呈因果关系的,有什么样的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71不同心理,不同动机 /99 72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101 73你眼中的自我 /103 74潜意识、意识和行为 /105 75维护自尊 /107 TIPS:引发动机的两个条件 /109 第8章理解需要 /111 人的心理需要是非常复杂的,当自己觉得不痛快的时候就需要找个人来谈谈,来宣泄,而这个宣泄的对象,最合适的人选往往是自己的恋人。夫妻之间更是如此,夫妻均以对方为宣泄的最佳对象,因此任何一方都不应责备对方心胸狭窄,或嫌对方唠叨烦人。而应主动接受对方的宣泄,并进一步劝慰、疏导,排解其内心的痛苦,使对方从内心矛盾中解脱出来,建立新的心理平衡。这样内心的痛苦便会烟消云散,夫妻感情也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81物质需要 /111 82爱和归属的需要 /113 83成就需要 /115 84快乐的需要 /118 85女性心理需要 /120 86男性心理需要 /121 TIPS:人的需要分两种 /123 第9章理解行为 /126 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理论,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91行为的背后 /127 92态度、态度改变与行为 /128 93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129 94真正起作用的是差异 /132 95情景的力量 /134 TIPS:动机与行为的相互作用 /136 4悦纳自我心理 /139 悦纳自我,就要走出误区。中国的正统教育要求人们所接受的都是理想的人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忽视引导人们正视自己的缺点。事实上,人生活在社会中,总会有冲动,总会有本能的欲望,因而免不了会有缺憾,不能十全十美。我们会产生与社会崇高理想人格不相符合的观念,与社会期望不相符合的行为。这种观念,这种行为,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对待,积极纠正。 第10章别让情绪成为生活的阻力 /141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在危急时刻的反应可提供解释。人类在面临危险、痛失亲人、遭遇挫折、维系夫妻关系、建立家庭等重要情境时,都不容理智独力担纲,必须依赖情绪的指引。每一种情绪都是可立即付诸行为的明确指示,而且一再证明可充分应付人生的挑战。经过进化过程的无数演练,这些情绪武器深印在神经系统中,成为心灵的自发倾向。 生活中的心理学Ⅻ目录Ⅺ101情绪的功能 /141 102理性与感性 /143 103何为合理情绪 /145 104合理情绪治疗 /148 105进行情绪调节 /152 TIPS:给自己一个好情绪 /156 第11章压力与应对 /159 任何一个处在人生交叉点的人,都会对未来有种不可知的惶惑和担忧,但要是说到“骤然落水”,可能还早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学生还没“落水”, 因为升入大学,就还有更多的时间为将来作准备。毕竟大学教育能带给人更深厚的底蕴和更多的机会。即使落榜了,一下掉进了社会这个汪洋大海,也不必惊慌,试想,哪个学游泳的人刚下水时就能游刃有余呢?手忙脚乱中学会的也大有人在吧,也许感受还更深呢。别害怕,谁在学游泳时不呛几口水呢?没准“手划脚蹬”后,你还成了游泳健将,那时候,你会觉得在社会之大海中遨游是那么的自由自在、挥洒自如。 111悦纳与适应 /159 112期望与现实 /164 113压力与应激反应 /166 114心理障碍的表现与来源 /168 115自杀与预防 /172 TIPS: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需要 /174 第12章为你的健康干杯 /177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为心理健康提出的定义是:“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为最佳的状态。”具体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良好; (3)有幸福感; (4)在生活、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效率感。 121首先是心理健康 /177 122暗示的作用:消极和积极 /179 123自卑的背后 /182 124培养积极心态 /184 125心理评估与治疗 /188 TIPS:自信,心理健康“补氧器” /191 5心理超越,快乐人生 /193 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们才一天天明白,超越指的是心理! 胜利者希望超越自我,去挑战更高的山峰;失败者希望超越强者,令自己变得更强。那么,如何才能超越? 答案是:战胜自我的心理! 只有超越自我,才能拥有更加快乐的人生! 第13章善待自我 /195 面对众多的心理需求,我们该怎么做?全部施加在自己的身上可能使我们变得脆弱不堪,使我们变得不自信,使我们变得不快乐。在努力实现这些心理需求的时候,总会有失败,总会经常碰壁。原本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但是在这样的反复折腾中,我们渐渐地在迷失,自己还有没有能力去争取成功呢? 善待自我吧,人毕竟只有一次人生。 生活中的心理学目录131别太“自我苛求” /195 132可恶的不安全感 /197 133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 /198 TIPS:逆境中战胜自我 /200 第14章心理美容 /202 舒舒以前经常去美容院做美容,她说那儿现在多了一个服务项目——心理美容,朋友们一听都吃惊地直耸肩头,说美容院还有做心理美容的?! 什么是心理美容?心理美容到底是美容,还是心理? 141心理与美容互联 /202 142真的可以做心理美容 /204 143心理美容与健康 /206 TIPS:生活中的心理美容方案 /207 第15章每天进步 /211 了解心理学,首要的目标是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人的生命是美丽的,如果把这种美丽看作粉面桃花、明眸皓齿,那充其量只能算是生命之树上一朵不结果的花,一道天空里转瞬即逝的彩虹。实际上人生的美丽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那就是一个人内在的进取心,它是使人的生命获得永恒之美的根本。 151认识进取心理 /212 152进取心之动力 /213 153进取心之大敌 /214 TIPS:保持进取心不动摇 /217 第16章快乐,成功的起点 /219 这里有一个故事。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 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过分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 “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过分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 “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这两种心理的反差是很明显的,乐观的人总能从危难中看到机会,而悲观的人则只看到危难。要成功,就要让自己保持这种乐观的心态。 161乐观与悲观 /220 162心理学不是灵丹 /221 163自信带来快乐和成功 /222 TIPS:成功地成长 /224 附录心理学10大流派 /227目录Ⅹ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