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宁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柳柳大顺 2010-01-04
2009 年全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暨研讨会于11月18-20日在沈阳召开,朝阳市初中五所课改典型校参加了会议, 我县课改典型校朱碌科中学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交流了课改经验材料,与会者交流材料由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审定后编印成册下发。 会议通过
  

 

2009年全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暨研讨会于11月18-20日在沈阳召开,朝阳市初中五所课改典型校参加了会议, 我县课改典型校朱碌科中学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交流了课改经验材料,与会者交流材料由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审定后编印成册下发。
    会议通过文字、报告、视频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最近几年在全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一线的多所典型学校的探索历程与改革成果;组织了专家现场点评;与会者与专家进行了交流互动,分享改革成果,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会议总结交流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经验,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要求各中学认真学习全省典型校的经验,研究其教学与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现将朱碌科中学、凤城市第六中学、沈阳市南昌中学三所典型校的经验材料转发各校,重点学习、研究凤城市第六中学全省典型校的经验,请各中学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研讨。
(三所典型校的经验材料附后)
                         
 
 
 2009年12月7
 
 
 
 
 
                                
 
 
立足校本教研 促进课改发展
建平县朱碌科镇中学
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851人,教师73人,朝阳市五星级学校,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2002年秋季开始进入课程改革实验阶段,7年来,务实的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管理,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回顾课程之路,我们深刻体会到,着力实施校本教研是大规模培训在职教师,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最好办法,同时也是促使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组建机构,健全制度,规范校本教研行为 
学校建立了校本教研组织机构,校长任组长,业务副校长任副组长,小组成员包括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市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负责教研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和检查,对教研工作做出了“四项保障”,即人员保障、时间保障、资金保障、政策保障。同时,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情况列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更深入地开展教研活动,学校建立了相关的教研制度,如《领导深入教研制度》、《校本教研保障制度》、《听评课制度》等二十几项制度,明确校长第一责任人的身份,规定校长、教导主任等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深入各种教研活动之中,必须深入教学一线。教研制度的落实和激励,有力地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发展,教师的教研行为逐渐由盲目变为理智,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肤浅变为深入。
近年来我校教师已经逐步养成了“八个一”的教研习惯,即教研组每周至少有一人上研讨课,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周至少一次大型集体备课,每月撰写一篇教学札记,每月一次案例分析,每学期上交一篇精品课教案,每学期上交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二、立足现状,结合实际,突出校本教研实效
搞校本教研一大忌就是“虚”,教研内容不着边际,教研的方法不切实际,教研过程形式主义,教研结果空洞虚伪,这个问题不解决,校本教研就没有生命力。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过认真学习,深入研讨,达成了“两点共识”,做到了“三个务实”。
两点共识:一是“从现实着眼”,即校本教研必须立足现状,讲究规范,不能有形式主义的想法和做法;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要研究解决哪些问题,遵从哪些程序,采用哪些方法,达到什么效果,都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二是“从小处入手”,即校本教研重点是研究解决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往往都是“小课题”,小课题是撬动学校教研的“支点”,小课题能解决制约学校教学的“大问题”。这样的“小处入手”,易操作,过程短,效果显著,它能让教师体味到校本教研的幸福,也能带动学校整体工作和效益的提升。
三个务实:一是“务实教研内容”, 校本教研的内容即学校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个现实问题,问题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学实践,来自于师生的现实需要,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解决即成果;二是“务实教研过程”,紧紧围绕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学习,通过同伴互助,借助外力引领,不断完善解决问题思路,不搞“档案式”、“材料化”的校本教研;三是“务实教研形式”,教研形式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问题的特点、学生的现状、教师的素质等因素采用灵活有效的办法,教研形式因人而宜,因问题而宜,因大小而宜。
三、集体备课,优势互补,提高校本教研效果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最有效途径,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在于通过参与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分享,精华糟粕的取舍,促使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拓展教学的方法与思路,再度创造和提升自己的备课水平,进而彰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和风格,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我校的集体备课是本着“个人先有思路、小组集体评议、修改形成定稿、课后深刻反思”的原则实现的。备课过程体现流程化,即个人初备(形成初案)→集体研讨(修改调整)→个人补充(二度设计)→教学实践(全面整合)→课后反思(行为矫正)→再教设计(教案共享)。其中最重要的过程是集体研讨,在集体研讨过程中,既要有重点发言人,也要有大家的集思广益,在民主、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中,大家畅所欲言,重点讨论与交流教学的重难点、个人备课遇到的困惑等,进而产生思想与智慧的火花碰撞,分享集体备课的成果。
教案共享是我校集体备课的一大亮点,不断修改完善后形成的再教设计不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共享的教案也为下届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大大缩短了集体备课的时间。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要求备课组做到“三个一”:一是明确一个目标,即教学目标;二是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如创设什么样的情景导入、设计那些教学环节、优化什么样的课堂练习等等;三是研究一些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达成共识。
四、多措并举,集智研课, 拓宽校本教研途径 
课堂是教师专业施展的主阵地,是落实校本教研的一个窗口,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集智研课关系到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多人上一课”、“ 一周一课多人研”、“引领开放课”为主的研讨类型,教研风气日益浓厚,教研效果不断提升。
多人上一课:即同一堂课由几位教师同时执教,相互听课后,经各执教教师的个体反思和备课组教师间的相互评课来提高自己,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由于各位执教者的教学风格和思路存在差异,也就产生了研课的价值。这样的磨课,促使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增强了教师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达到了取长补短、借鉴改进、优化整合的功效,有利于教改的不断深入。
一周一课多人研:是每个教研组每周至少有一节公开教研课,其中一人上“靶子课”,全组参与,课后评议进行“首研”,然后异班再次执教,全组教师再次听课,再次评析、修正完善,进行“再研”,然后教研组他人尝试实践,互动分享,课后再次集中研讨,进行“三研”。该项活动促进了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教师间教学思想的比较、跟进,促使教师走出了固有的思维模式,促使了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
引领开放课: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基于“传、帮、带”性质的示范课。我们鼓励青年教师自动拜师,开展“与骨干教师同行”活动,课堂是开放的,徒弟随时可以听师傅的课,不必打招呼。“引领开放课”的作用是双向交互的,一方面是对师傅教学思想的完善和提高,是促进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对徒弟课堂教学的引领和指导,是提高的过程。
类型全、形式多是我们研课的主要特点,如“青年教师展示课”提供了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比较提高课”让教师找到了同名师的差距,“移植课”让教师从摹仿走向创新,“教研组精品课”提升了教研组群体教研水平,“课题研究汇报课”促进了教研与科研的有机整合,“个人特色汇报课”体现了教师研课的成果。研课的系列化、规模化营造了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参与氛围,富有浓浓的教研气氛,起到了让每一位教师受益的作用。
五、围绕主题,反思剖析,提升校本教研内涵
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不断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反思是对过去经验和教训的反馈,同时又是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反思是普通教师走向名师的快速通道。
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它会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处于不断的学习中。
首先我们从培养教师养成勤于反思的习惯做起。平时学习、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听课时都要处处留心,寻找“反思点”,并及时记录。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坚持写反思的教师必会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一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释然与欣喜。
其次指导教师做好反思笔记。我们引导教师从实际着手,从细微着手,注重实效应用,反对虚无缥缈,不搞花架子,不做秀,实实在在坚持“三个一”的做法:
每课一问:要求教师在备课笔记的反思空间上或备课流程中,用一两句话表述课堂上的得意之处或精彩亮点或败笔失误,并做简要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
每周一思:教师对一周的教学行为进行系统回顾后,选自己认为较为成功或存在失误的一节课,认真梳理,仔细分析,对成功之处或失误之处做深刻剖析,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系统整理后形成反思周记。
每月一结:主要针对一个月的教学过程中的失败之处或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反思,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寻找“失误点”,进行“再次上课我会怎样上”的反思,探究整改和补救措施,二度设计教学过程,形成“再教设计”。
再次引导教师及时交流。教师的课堂感悟、教学随笔以及“周反思”、“再教设计”等及时进行交流,共享资源,为同伴提供教学借鉴,使同伴少走或不走弯路。交流主要通过学校网站、《校本之窗》周刊、汇编专集等多种形式进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对话与共同提高。  
课改以来,我校教师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从未间断,教师撰写的论文,在省市县各级获奖150余次。
六、聚焦问题,案例研究,强化校本教研发展
要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加强教学案例的研究。我们把教学案例的研究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和促进校本教研发展的有效载体,教学案例研究一直是我们积极倡导的校本教研的有效方式。
    教学案例可以促进教师充分研究自己的教学经历,分享别人成长的教学经验,积累教学反思素材,具有“小故事,大智慧”的功效,正像一个高明的医生必定积累不少的病例一样,一个优秀的教师也是在积累了大量典型案例中“优秀”起来的,可以说,案例研究是解决教学问题的行之有效办法。
在教学案例研究中,学校要求并引导教师做到以下四点:
勤于发现:教学案例的记述,要求教师平时要细心观察,多留意课堂中不寻常或有矛盾冲突的教学事件,然后把自己遇到什么问题、怎样遇到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记录和描述出来。
敢于质疑:教学案例研究要求教师要有大胆的勇气,要敢于质疑,敢于打破经验主义的权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勇于思考:面对教学中的典型问题,要开动脑筋,利用课改理论,充分挖掘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
乐于反思:如果我们能始终坚持反思的习惯,那么就会在不断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就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通过案例研究,借成功之举,鉴败笔之处,改进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策略和行为,大大提高了教书育人的技能,有效地强化了校本教研的发展。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先后被命名为辽宁省农村标准化学校、辽宁省电化教学先进单位,朝阳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朝阳市“三育人”先进学校,朝阳市百所“特色德育”先进学校,朝阳市继续教育先进集体,成功地承担了建平县综合实践活动课、音乐课、美术课研讨片会和校本研训现场观摩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校先后有42节课被评为省市级优秀课,学生中近200人次获各级各类竞赛奖,中考成绩稳步上升。从取得的成绩中,我们体味到了校本教研给我们带来的惊喜,感受到了校本教研带给教师的变化,带给学校的变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今后的校本教研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高质量地实现“办群众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关注学生发展 为学生人生奠基
 
凤城市第六中学
我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 “以学生为本”,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放在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树立“一切为了每一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改变那种“教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做法,做到面向全体,实施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管理及活动中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为学生美好人生奠基。
    一、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发展、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
课堂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力得以提高,品格得以形成,人格得以健全。
    (一)关注学生发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校建构的“分组联动 和谐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就六个字:“关注学生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最高宗旨,更是“分组联动 和谐高效”课堂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关注知识”还是“关注发展”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水岭”,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更是素质教育能否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
传统课堂只关注知识,追求成绩,其它一概不管,什么能力素质,更别提情感、态度、价值观了。为此,教师满堂讲、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机械地练,教师苦,学生累,效率低,成绩差,教出的学生不是高分低能,就是大部分厌学。传统课堂教学真的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再深点说,传统课堂是以牺牲学生今天的幸福换取学生分数的提高,以牺牲学生心灵的自由成长与创造来达到某些抽象的量化的目标。而“分组联动 和谐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是它的起点不只是知识,追求的目标也非成绩,而是学生的“发展”。“分组联动 和谐高效”课堂是通过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创新,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在参与中不但收获知识,而是在参与中学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积极,越来越乐学,越来越有责任,越来越有教养,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一种幸福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我认为,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不是知识。比如:“岳阳楼记”这篇古文,咱们现在能记住多少,即使没学过的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工作。那学生学“岳阳楼记”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通过自主探究,使他们学会自学,学会学习;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学会表达,学会交往;通过互帮互助互学,使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团结;通过展示汇报,使他们学会实践,学会创新;通过竞争,使他们形成团队意识;通过知识的获得,使他们获得成功,树立自信;通过分组联动,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
(二)致力于“学习方式变革”,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全面健康地成长。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分组联动 和谐高效”课堂改革的显著特征。我们清楚,传统课堂中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限制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分组联动 和谐高效”课堂对传统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变革,改变了原有的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建立了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分组
“分组”是“分组联动 和谐高效”课堂具有核心价值意义的标志性特征,“分组联动 和谐高效”课堂也因此而得名。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平均分组,每组8人。平均分组本身就是一种竞争,而8人左右的小组,又利于形成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平均分组让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更加公平,这样激发了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责任明确具体。一般每组都有两个组长,每个负责3个组员。组内人人都是科代表(科代表负责本学科本组学生课堂纪律、学习情况反馈及课前活动的组织等,科代表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整个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每2人还要结成互帮对子,互帮互助互学,在做练习时负责批改,不会的还要给讲会。
(3)每组都是个团结、向上的团队。每个组都有自己的组名,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口号或誓言。每个组都是有自己文化和精神追求的向上团体。
(4)每组都有一块黑板。黑板的用处很多,黑板是组内展示和组间竞争的一个平台;黑板便于教师了解学生上课的学习情况(每完成一个内容的学习都会有7-8个学生到黑板上去展示所学);黑板丰富了班级文化(每个组都把本组的组名、口号、誓言写在上面,五颜六色很好的。)
这样分组,组内互帮互助都在动,组间互相竞争,互不相让也在动,近而组组联动,和谐而高效。
可以说“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中的分组分出了竞争,分出了活力,分出了互帮互助、互相监督、互相鼓励,也分出了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更分出了责任,分出了和谐,分出了高效,分出了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新境界。
     2、自探
“自探”是“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素。自探就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是真正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了实处。
新课程改革搞了九年,效果不佳的最重要原因是“不相信学生”。新课程的改革“你相信学生,你的课改就会“柳暗花明”;你不相信学生,你的课改就“山穷水尽”。为此,我们提出的口号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为学生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提供了合作探究的舞台,满足学生展示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教师的任务就是明确目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赏识学生,在关键地方画龙点睛。
“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鼓励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每个过程。在参与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在参与中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素质逐渐提高。伴随知识的获得,学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积极,越来越乐学;伴随着知识的获得,学生越来越文明,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负责,越来越有教养。“自探”使课堂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置身“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你会感到课堂是学生群体自学和团结协作的舞台,是学生个性发展和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是学生充分互动、相互感召的学习共同体。
     3、展示
“展示”是“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最大亮点。“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充分利用学生喜欢展示这一“天性”,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展示空间和时间。我们提出的观点是: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说、讲;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写、做;解放学生的眼、耳,让学生看、听;解放学生的脑,让学生思、疑。“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展示”无处不在:课前活动由学生组织、主持,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课中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上黑板展示、汇报,鼓励学生质疑、解答。这样学生在说、讲、写、做、看、听、思、疑这些“展示”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自己的重要,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中国学生其实不缺少才华,更不缺少智慧,缺少的就是展示的机会,而“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满足学生渴望展示的欲望。学生在展示中自信,在展示中进步,在展示中发展。每一次展示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每一次展示都是一次成长的过程,每一次展示都是学生进步的阶梯。作为教师,千万别小看学生的每一次展示,说不定一次不经意的展示就能改变学生的命运,影响学生的一生。
    4、竞争
“竞争”是学生的天性,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为此,“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就充分利用学生好胜这一心理,让竞争贯穿整个课堂。有了竞争,原本枯燥的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一种游戏活动,课堂在竞争中变得无限精彩。“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课前活动有竞争,自主探究有竞争,展示汇报有竞争,强化训练有竞争。竞争无处不在,竞争贯穿课堂始终,竞争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竞争激活了学生展示的天性,竞争点燃了学生互帮互助的热情。
    5、成功
中国课堂不缺少知识,最缺少的是成功。我认为,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学会多少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收获成功,获得自信。为此,“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采取“低、小、多、勤”的策略,即: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勤反馈。这一策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所以学生节节有收获,天天有进步。因为能学会而愿学、乐学,因为能学会而自信。“自信比知识重要,成功比成绩重要”。为此,让每个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拥有自信和成功是“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追求。
三、构建“五版块课堂模式”,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成为课堂的主角。
我们构建的“五版块课堂模式”既能体现“关注学生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成长的家园。
“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五大版块如下:
一是前奏版:课前展示
二是启动版:创境激趣
三是核心版:自主探究
四是拓展版:展示汇报
五是升华版:实践创新
    1、前奏版:课前展示
它是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一大特点。课前展示一般由科代表主持,时间为5—10分钟,内容要有学科特点,可以丰富多彩。比如:语文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美文佳篇欣赏等;政治的新闻播报;生物的生活小百科;历史的名人故事;地理的名胜古迹介绍等。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其才华、丰富其知识、开阔其视野的平台,为学生营造了参与竞争的氛围,为学生搭建了张扬其个性的舞台,为学生架起了课内与课外的桥梁。课前展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知识,更展示了自己,锻炼了自己,一举多得。
    2、启动版:创境激趣
“创境激趣”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它是课堂精彩的开始,是检验教师备课水平、衡量教师驾驶课堂能力的重要标尺。作用是通过情境的创设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创境激趣虽然时间短,但对每堂课学生学得是否和谐、高效起着重要作用。
    3、核心版:自主探究
    4、拓展版:展示汇报
“自主探究、展示汇报”这两个版块是“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两个版块。这两个版块是一个闭合的整体,它的操作程序是: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这两版块教师要遵循“低、小、多、勤”原则,即低起、小步子、多活动、勤反馈,让学生步步成功,环环进步。在实施“自主探究、展示汇报”两个版块时,组内分工要明确,要启动互帮、互助、互学机制,出现问题随时随地进行责任帮扶,不留死角。通过这两个版块的学习,让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获得成功的同时,自信心越来越强,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越来越乐学、愿学。不仅如此,伴随着知识的获得,学生的核心能力素质:什么自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表达交往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5、升华版:实践创新
学科不同,实践创新的内容不同。语文的人生启迪,思想感悟;英语的语言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的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这一版块为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或运用所学创新拓展提供了天地。
五大版块是落实“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三大理念的一个载体,是体现“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四大要素的一个平台。五大版块操作起来很简单,教师清楚,学生明白,为课堂走上规范化、自动化、科学化的轨道提供了可能。
    四、让管理成为学生习惯养成、个性健全的人生课堂
管理就是使学生养成习惯,形成品质。而习惯的养成必须从一件件具体的小事入手,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细节中规范其行为,提高其认识。必须遵循“低、小、近、实”的原则,“低”即起点要低,“小”即从小事入手,“近”即贴近学生生活,“实”即抓细抓实。基于这些理解,我校在管理上以“习惯养成为突破口”做了些探索。
    (一)提炼六中品质
一所学校应让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清楚,在这所学校应养成哪些习惯,形成哪些品质。也就是说,让学生一入校就有些理想、有个目标、有种精神。要知道当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或有了明确的目标,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的。为此,我们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总结、提炼出凤城六中学生品质,简称六中品质。具体内容如下:
六中学生,做人第一;尊敬师长,感恩知理;举止文明,彬杉有礼;一言一行,遵章守纪。
六中学生,完善自己;关爱他人,心有集体;说到做到,诚信如一;担起责任,永不放弃。
六中学生,自主学习;课上课下,思考问题;校内校外,心想学习;互帮互学,提高成绩。
六中学生,强身健体;各项活动,积极参与;吃饭睡觉,形成规律;身心健康,追求胜利。
六中品质四句话,即明确了学生在六中的三大任务,即做人、学习、健体,又明确了学生在做人、学习、健体三方面应养成的习惯和形成的品质。六中品质就象灯塔一样,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
我觉得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因为它使你总往高处攀登,它使你总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它使你每次抬头总能看到希望。六中品质,就象那座山。
    (二)细化六中品质
六中品质与“爱祖国,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德育目标相比,还是比较具体,但放在操作层次,还是比较笼统。为此,我们又把六中品质进行细化,把做人细化成:文明、爱心、感恩、诚信、责任、创意、信念;把学习细化成:课堂、自习、空点、预习、复习、方法、态度;把健体细化成:两操、卫生、就餐、就寝、安全、同学关系、人格心态。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把每一条细化成具体可操作、可量化、有考核的A、B、C三等,即:A等5分,B等3分,C等0分。
 
做人方面
如:1、文明
文明的标志是“安静、干净、礼让”。“安静”就是公共场合不打扰别人,保持安静;“干净”就是物品摆放有序,不乱扔杂物;“礼让”就是能使用文明用语,见到师长问好,同学之间知道谦让。
A等(5分):①公共场合不喧哗,保持安静。②物品摆放整齐,不乱扔杂物,见到杂物能捡起。③和人交往能使用文明用语,见到师长能问好,同学之间知道谦让。
B等(3分):①公共场合不喧哗,保持安静。②不乱扔杂物。③和人交往能使用文明用语。
C等(0分):B等中有一条做不到
2、爱心
爱心的核心是心中有他人,为此,我们要求学生每天要做四件事:每天帮助一次别人,每天关心一次别人,每天理解一次别人,每天欣赏一次别人。
A等(5分):①每天能帮助一次别人;②每天能关心一次别人;③每天能理解一次别人;④每天欣赏一次别人
B等(3分):能做到其中一条即可以B等
C等(0分):一条也做不到即为C等
3、感恩
感恩应从孝敬父母做起。
A等(5分):①回家见到父母、长辈问好;②主动向家长汇报学校班级情况;③做点简单家务;④能对家长说句感激、关心的话;⑤离家长上学和家长说再见。
B等(3分):能做到A中三点以上为B等
C等(0分):只能做到一两点或一点也做不到为C等
4、诚信
A等(5分):①考试不作弊;②不欺骗老师、家长、同学及朋友;③说到做到,表里如一。
B等(3分):①考试不作弊;②不欺骗老师、家长、同学及朋友。
C等(0分):一条也做不到
学习方面
如:1、课堂
A等(5分):①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并摆放整齐。②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还能帮助别人。③善于提出问题,解题或回答问题有新意。④达到懂记上课,课末能复述本节所学。
B等(3分):①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并摆放整齐;②认真听讲,积极参与。③课末能复述本节所学。
C等(0分):①不认真听讲;②干扰老师上课;③还影响他人。
2、自习
A等(5分):①铃声响就能进入学习状态;②不闲谈,不左顾右盼;③能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B等(3分):①铃声一响就能进入学习状态;②不闲谈,不左顾右盼。
C等(0分):B等两条一条也做不到
3、预习
A等(5分):①利用空点、自习时间对要学的知识进行预习;②能做好预习笔记,注明疑问的知识。
B等(3分):能利用空点、自习时间对要学的知识进行预习。
C等(0分):不预习为C等
健体方面
如:同学关系
A等(5分):①能面带笑容与同学交流;②不背地里谈论人(除非好话);③对待别人批评、指责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④别人有困难能给予一点帮助。
B等(3分):背地不谈论别人,其它三点能做到一点即可。
C等(0分):背地谈论别人即为C等
     (一)填写成长日记
为了将做人、学习、健体这21条细则落到实处,我们编印了《凤城六中学生成长日记》。每天利用第八节前15分钟时间,让学生对照这21条细则,对自己一天情况进行反思总结,然后进行自评和组评,并填写自评、组评表。
 
文 明
爱 心
感 恩
诚 信
责 任
创 意
信 念
总分
 
 
 
 
 
 
 
 
 
 
 
 
 
 
 
 
上 课
自 习
空 点
预 习
复 习
方 法
态 度
总分
 
 
 
 
 
 
 
 
 
 
 
 
 
 
 
 
两 操
卫 生
就 餐
就 寝
安 全
同学关系
人格心态
总分
 
 
 
 
 
 
 
 
 
 
 
 
 
 
 
这样,天天总结、反思、自评、组评,学生的上述习惯、品质也就会逐渐养成。其实自评,他评的过程就是最好的教育过程。
    (二)评星晋级
为了使学生对习惯养成和品质形成产生兴趣,我们在工作中引进了电脑游戏中的激励机制,即让学生在不断得分、升级中体验一种成就感。为此,我们制定了凤城六中评星晋级方案。规则是这样的:
个人星包括做人星、学习星、健体星、进步星和学科星。每周评一次,评选方法如下:把星期一至星期五学生自评、组评的做人得分加在一起,每组前四名即为本周做人星。学习星、健体星同做人星评选方法一样。进步星由每组推荐本周进步最大的人,经评星领导小组认定通过,即为进步星。学科星由各科教师推荐,每科两人,再经评星领导小组认定通过,即为学科星。
集体星包括文明宿舍、文明餐桌、优秀小组、阳光大课间、星级班级评比、各种活动,按着评选办法被评上的集体,每人加一颗星,负责人加两颗星。
班级设评星台,班级每个学生每周得星情况在班级评星台上展示出来。班级累计达到10颗星,晋升为学校一星级学生,学校给家长寄发“明信卡”式喜报;班级累计达到25颗星,晋升为学校二星级学生;学生累计达到45颗星,晋升为学校三星级学生,除寄发喜报外,该生照片上学校评星台,并拥有参加学校“表奖典礼”走红毯的资格;学生累计达到70颗星,晋升为学校四星级学生,除了寄发喜报、照片上学校评星台、参加“表奖典礼”走红地毯外,还要邀请家长参加表奖典礼;学生累计达到100颗星,学生被评为校五星级学生,除以上待遇外,家长被评为优秀家长,学生还可获得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超过五星级学生,可评为学校形象大使,参加学校一些重要活动。
评星晋级充分利用学生想成为重要人的心理,激发了学生做好每件事的兴趣和热情,使枯燥的习惯养成变成了学生喜欢的一种游戏活动,并在这种活动中体验到了一种成就感。这样,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就会变得更积极、更投入。
   (三)精神充电
魏书生通过写日记,让学生进行道德长跑,陶冶心灵,完善人格。我们每天利用生动感人的道德形象熏陶、影响、感动学生。每天早上,每班要出一名学生进行演讲,演讲的内容就是名人故事或心中榜样等。下午第八节拿出20分钟时间,给学生找一些生动感人的“感恩故事”、“诚信故事”、“自强不息”的事迹等让学生读,读完后让学生谈启迪、谈收获。班主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开一些小班会,可以让学生谈“我最感激的人”、“我最佩服的人”、“我想对谁说声对不起”或对班级热点问题谈看法等。
我认为,理想的德育就是为学生寻找身边的榜样。精神充电就是想通过这些,让学生更向上、更健康、更有追求。
   (四)引用ISO9000管理理念
ISO9000管理理念的核心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谁检查、谁总结评比。我们把学生每一天、每个地点、应该做什么进行了具体的细化,让每个学生都清楚每个时间段、每个地点、每个学生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并有检查、有总结、有评比。什么东西你要求越具体、越细致,效果就会越好。这样学生每天每个时间段、每个地点就知道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非常利于学生习惯的养成和品质的形成,使教育更高效、更科学。
    五、让活动成为学生感动自己、锻炼人格的青春舞台
活动是最大的教育资源,作为学校就应该多搞一些让学生终生难忘的活动,在学生的心灵中播撒一些美好的种子,让这些美好的东西伴随学生的一生,成为推动学生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为此,我们创新活动形式,让每一个活动都成为一种教育资源,成为学生人生一大财富。
   (一)毕业典礼
传统的毕业典礼程序一般是这样的:校长致辞——毕业学生代表讲话——在校学生代表讲话——颁发毕业证书。我们对传统的毕业典礼进行了创新,我借鉴电影节名星走红毯、签名和“感动中国”中致颁奖辞和发表获奖感言等因素,使毕业典礼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我校的毕业典礼是这样的:
①升国旗,唱国歌。
②校长致辞
③毕业生代表讲话
④家长代表讲话、在校生代表讲话
⑤为优秀毕业生颁奖:程序是这样:公布优秀毕业生名单,优秀毕业生走过50米红地毯,接受全校学生为其唱彩、欢呼——在象征荣誉和成就的“金榜”上签字——上台接受同学献花——教师为其致颁奖辞——校长与其握手合影颁奖——学生发表获奖感言。全校近一百名的优秀毕业生颁奖后,全体毕业生走上红地毯,走上主席台与恩师握别。场面十分壮观,给人以鼓舞和震憾。这份荣誉和成就会成为一种精神财富,伴随学生走过人生每一个阶段,成为学生前行的一种动力。毕业生不会忘记,在校的初一、初二学生也很难忘,这将激励着他们去努力。
我校的开学典礼也采用这种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两个典礼成为学校一个重要的教育活动,走红地毯成为学生一种向往和追求,成为学校最好的一种教育资源。
    (二)汇操比赛
传统的汇操比赛程序是这样的:学生入场——排好队形——汇操开始——最后公布成绩,前几名上台领奖。
我们对传统的汇操比赛也进行了创新:班主任进行2-3分钟的即兴演讲,激发学生的热情——学生喊着班级口号、誓言,雄纠纠、气昂昂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汇操场地——排出有创意的汇操队形——齐背“六中品质”、“弟子规”——汇操开始——评出最佳团队奖、最佳创意奖、最具活力奖、最佳表演奖,每班都能捧回一两个奖状,学生在汇操比赛中收获了成功的信心。
传统的汇操是让大部分班级收获失败,而我们的汇操比赛让每个班级收获成功,收获自信,收获团队精神,成为了一种教育资源。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大家还能记得他班获得的最具活力奖,其实在传统的汇操比赛中,他班就是倒数第一的那个班,只是一个“最具活力”让他们充满了活力。
    (三)家长会
我们的家长会是这样的:
班主任进行10分钟的演讲,讲自己的带班理念、设想、班级目标、班级取得的成绩及对家长的感谢和期望——每组学生集体为家长表演一个节目——组长点评组内每个学生,点评必须采取“三明治式”的,即先说优点,再说些希望,再说优点——班长点评各组组长——每个学生对家长说句感恩的话——家长学生亲子交流——最后家长给孩子写一句话。
家长来开家长会是为了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了解班级同学情况和班级情况,不是来被老师数落的。通过这样的家长会,家长不但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也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使家长会成为一种教育资源。
    (四)艺展示
我们每月都给学生两节课,让学生进行才艺展示。有讲笑话、演小品;有模仿,有表演;有唱歌,有朗诵;有乐器,有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根据展示学生的特点,给每个展示精彩的学生一个有特点的奖项。如:班级笑星、最具表演天赋奖、未来歌星等,并在评星中加一个星。
展示是学生的天性,通过这些,学生在展示中自信,在展示中成长,在展示中发展。展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还有什么体艺节、远足、班会……,我们都在不断创新,让每一项活动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价值,成为最有效的教育资源……
让每一个六中学生都能发展、进步是我们的追求,让每一个六中学生都能拥有自信和成功是我们的责任,让每一个六中学生的美好人生从六中开始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面对新课改   我们势在必行
沈阳市南昌中学
我校近几年在刘庆华校长的带领下,始终把推进学校教育高水平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目标。根据学校自身情况提出“不求做大、只求做精、打造品牌、服务和平”的办学理念和奋斗目标。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坚持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宗旨。锐意进取,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配置,在学校管理中刘校长创造性探索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以人为本”的办学之路,学校教育整体、快速高水平发展,教学质量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学校多次获得区先进单位、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区“中考质量提升奖”等多项荣誉,学校教育的综合水平处于和平区排头兵的位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也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开创精品学校的办学之路。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不免新课改所带来的变化,以下是我们浅析新课改中的一些做法:
一、调整学生的状态,使学生更适应课改新要求,以提高学生能力
1、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全面、和谐的发展,着力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学习兴趣、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此,我校在教学中遵循着“淡化形式,注重质量”的原则,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养成求真求实的习惯。比如在南昌中学的自学考试、无人监考等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
自学考试: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它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从“包办”到指导。因此,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高度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已经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校每年在寒暑假前会布置任课老师到各班教授学法课,旨在将根据学科特点如何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然后布置自学范围,在假期返校日进行自学阶段测试,成绩优异或合格者学校发放喜报,不合格者学校发放补考通知单,目的是督促孩子们利用假期时间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开学后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自学能力测试,并组织学生每年的3月8日和9月10日进行自学能力表奖,各奖项不兼得,受奖面达到80%。
 无人监考:对于新生,学校进行无人监考动员,每周一我校组织学生进行无人监考,学生们完全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考试,有效的培养了学生们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没有监督反而会增加学生们的责任感,更加自律。
 艺术素养也是新课改的一种体现,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学校的一个重要特色。
    学生们在午休和放学的时候弹奏钢琴。我校的每周一歌活动一直是校园艺术教育的特色之一,该活动以培养学生兴趣、提高音乐修养及组织能力为宗旨,以大范围参与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南昌中学特色的双语艺术节,每年举办一次,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上台表演,受到了广大师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其中师生同台的形式新颖、创意独特、被选送到区艺术节展演,并获得最具创意奖。不仅使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也锻炼了自己的参与意识和创作能力。
 我校团委在每周五的中午时间开展了“团员之家”活动。在校园中持续深入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强了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
每周四的作文集锦不仅锻炼了学生写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校把作文编辑成册《作文集锦》,
   2于细节处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德育促智育,从而激发学生潜能
    在德育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操的培养。在南昌中学走廊是静的:安静、干净。教室里,学生们有条不紊地做着预习及其它课前准备。整洁的楼道一尘不染;走廊的窗台上摆放着鱼缸;学校里每一个暖气罩上、教室墙上的格言也都是学生们自己创作的。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还是要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让家长放心,于是学校精心策划的中考备战准备:
    从每年的3月19日开始,便以“中考百日誓师大会”的形式拉开序幕;一模和二模后召开的年组前五十名学生的精英会和后五十名学生的加油会充分调动了尖子生和学困生的积极性,对进入全区前一百名的学生实行免留作业的政策,应以“七对一”(七科中考科目的老师为一名学生分析成绩)的方式,对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因材施教;6月末,我校开展“以最佳形象告别母校”的自愿签名会活动,并将中考前最后一周确定为“无批评周”,旨在提高学生素质,缓解学习压力;每年中考前一天,学校会将老师们斟酌而出的考前热身题及答案和给考生的一封信放在透明档案袋中送到学生们手中,今年我校还给每一位考生买个状元瓜,以祝福学生中考取得好成绩,中考当天,校领导、初三全体教师和初一初二部分学生代表整装出现在考点学校前为考生们加油鼓劲、答疑解惑。今年的8月8日我校还举行了首届毕业典礼,为中考优异的学生发奖......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改变
1、为了真正实现新课改,我们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实现资源共享
    在学校的局域网上我们建立了课件库、教案库、习题库和成绩库,一个月的时间就交上来1000多个课件和大量的实用的教学资料,而且我们已经告别了使用U盘传输文件的时代,利用局域网的优势,实现了在教室电脑中就可以调出课件、习题进行使用,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真正达到资源共享,使每个老师都受益。教师们一人一台电脑,目前全部是液晶电脑,为了方便教学,还给老师们配备了移动鼠标、随身麦克;我校还利用硬件优势,运用校园网络,不断加快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初步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及资源共享,取得了良好效果。几年来,学校先后投入60多万元,努力改善硬件配置,积极建设现代化的教育环境。学校在各教室均配备计算机和实物展台、每个一线教师都配有液晶屏的教师用机。在市、区教育局的统一配合下,学校于2004年建设了校园局域网,我们对校园网进行了持续性建设和开发,使该网络基本达到了以下功能:全校各个办公室联网;各教室多媒体广播和直播,如:每周一歌、作文集锦、家长会、学生大会等信息交流网络化;我们还积累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内容包括各学科课件库、图片、声音、视频等),未来我们还将逐渐地积累各科最常用的课件所需的“小组件”,作为教师制作课件共享的资料。为此,学校不断鼓励教师上传优秀课件并给予奖励,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内资源共享,网络建设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块活动阵地。
2、提升教师内涵,打造激情和谐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激发老师们自身的教学潜能
    我校每年要求新教师和顺应课改的教师在校内做公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每次公开课都是教研组和备课组共同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同时我们还评选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而且我们也鼓励老师尽力夺取和平区乃至沈阳市的优秀教研组,以增强老师们的合作意识。现在我校形成了良好的备课和教研氛围。例如:我们让教出语文状元的老师在教研活动上做了经验总结,她说她可以让学生把上她的课变成一种期待,而且她还从初一开始就让学生在中午时间挑选好作文念,这不仅使学生在中考语文阅读和作文环节如鱼得水,而且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孩子们的一生都受益。这样的交流一定会给其他语文老师带来启示。
教师定期以公开课的形式就该课题研究情况向教研组做汇报,并为大家做本课题的专题讲座。教研组结合公开课的实施情况也向教师提出建议,以便更深入地做进一步的研究。学校从说课、集体备课、公开课到评课,规范了教研活动流程,并围绕主题规范整理形成各环节文字材料。如围绕教研主题,结合课例,公开课教师需要撰写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组织者则要整理教研记录、教研小结等各种材料。在活动中,教师感受到教研是一个严肃而认真的工作,从而行之有效,言而有物。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合作交流,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目的就是通过教研组这个载体把南昌中学的团队精神发挥到极致。“不求个人第一,要求集体共赢"。成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将学科备课组教师个人的最高水平转化为备课组集体的更高水平,使整个学年的成绩得到提高。
3、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度立足课堂,决胜课堂,课堂决定质量的信念更成为南昌人的共识
    教师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上学生用知识和智慧追逐自己的梦想,用快乐和幸福体验宝贵的课堂,课堂成了学生的家园、师生的乐园。为此学校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激发内动力。组织他们学习国内外著名教师的成功案例。如2006年刘庆华校长在外出学习衡水中学的办学经验后,及时在全校教师中进行了推广。我们强调课上时间必须做到精讲、多练、必考。2008年的英语组和2009年的数学组表现突出,他们坚持自己精选或自创题,最后汇总成练习册,今年我们初三年级仍然在使用,反响很好。所以2008年我校英语成绩13人考到140分以上。2009年数学学科平均分高达129分以上。
学校努力争取各种机会,鼓励教师参与,让教师在各级公开课、校际交流课等活动中展示政治教师李小川参加辽宁省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与评价研究优秀课竞赛获得一等奖。2007年“迪爱生”杯全市评优课大赛,和平区有2名教师获得第一名,特等奖,都产生在南昌中学;语文教师韩冰作为沈阳市唯一代表参加东三省四市课获得特等奖;卞丽、韩冰、韩笑等人在北方电视台录制空中课堂,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2007年和平区大学区说课比赛,参赛共12学科,8名教师获得第一,2008年说课有12科11人获得一等奖;成绩在整个和平区也是显著的。
我们还组织课堂基本功过关的教师,上课改展示课,创造机会让校内青年教师到外校上课改示范课。“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实现专业成长,而且必须改变自己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要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从“经验型”转变为“学习型”和“研究型”。在南昌中学为达到教师角色的转变,我们在开展活动工作时,力求问题是来自课堂,立足点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了转变。同时鼓励教师系统整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学校先后整理汇编了《我在这里耕耘,辛苦并快乐着》、《作文集锦》、《班主任寄语》等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手记》、《心得体会》与《学校教研材料汇编》等文集多篇。
学校坚持用赏识的眼光寻找教师的优点,如:薄晶老师的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机智让许多老师羡慕、佩服;梁宝凤老师始终如一,追求博大精深,乐教善文,让人惊叹,并成为辽宁省特级教师……初焱老师专长于指导年轻教师,被和平区初中语文界同行誉为“大姐大”;一个个教师的优点被发现、被肯定。教师在这种状态下,不断地树立自信心,激发工作热情,奋发工作潜力。因人而异,赏识寻优,张扬了一个个教师的个性,促进了专业成长。
学校自2005年8月被沈阳市教育研究室命名为“沈阳市中考教研基地”至今,连续三年已先后有刘瑞、初焱等二十几位教师为初三学生在《沈阳日报》、《沈阳晚报》、《沈阳今报》及《华商晨报》等报刊上做中考“名师导航”,受到教育界同行、家长、学生的广泛赞誉。
同时,学校在资金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更注重了对市、区级骨干教师的培养,继2006年派出韩笑到新西兰进修学习之后,又分别派出盛珍、周悦到英国伯明翰大学进修学习,近日又将派出简红到英国进修学习;同时学校有意识地给教师压担子、促发展,培养校、区乃至市级骨干教师。目前,我校已有区级骨干教师30余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吴丽华老师最近又参加市级语文学科骨干培训班进修学习;梁宝凤老师作为和平区中学唯一的老师参加辽宁省特级教师的入围评选,被评为辽宁省特级教师。多名教师成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这一切都使教师在普通的岗位上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幸福感,而这种成就感正是形成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4、努力提升老师们的职业幸福感,使老师们以教为乐
我校修建了教工休息室,里面有按摩床、按摩椅、足疗机等,休息室里还摆放了各种饮料糖果,供老师在规定的休息日使用;学校还修建了教工浴室,浴室里免费提供各种洗浴用品,方便教工洗浴;每年的春秋两季学校组织教工携家属出游活动;......这种人性化的关怀让南昌的教职员工们感受到了一种家的温暖。老师们也将这种幸福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幸福的学习生活。
回首往事,我们南昌人在课改的道路上所经历的风雨磨练了南昌人坚强的意志。一路走来,让我们更加从容自信。我们南昌人一定会乘着新课改的东风,来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南昌人也必将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感到欣慰和自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