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赏读十五  游子吟 唐乐府·孟郊

 yangyang3435 2010-01-19
古诗词赏读十五  游子吟 唐乐府·孟郊(2009-03-24 22:48:38)

古诗词赏读十五  游子吟 唐乐府·孟郊

 

 

《游子吟》•迎母溧上作     

唐乐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A TRAVELLER'S SONG

  The thread in the hands of a fond-hearted mother

  Makes clothes for the body of her wayward boy;

  Carefully she sews and thoroughly she mends,

  Dreading the delays that will keep him late from home.

  But how much love has the inch-long grass

  For three spring months of the light of the sun?

 

【注解】: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说。

  2、意恐:担心。

  3、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4、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5、归:回来,回家。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作者】:

孟郊 (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生活贫困,曾漫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屡试不第。46岁始登进士第,贞元十七年(801)始作溧阳尉。元和初年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4岁时贫病而死。孟郊一生潦倒,仕途失意,他性格孤直,不肯逐于流俗。他在《赠郑大了鲂》中写道:“天地人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充分表现出他的创作思想。他的诗以五言古体见长,不蹈袭陈言,不滥用典故辞藻,擅长白描手法而又不显浅薄平庸,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历代诗坛对孟郊的作品褒贬不一。孟诗多苦语,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因此后世论者把他们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其代表作如反映时代现实的《征妇怨》、《感怀》、《伤春》等;表现人民疾苦的《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表现人伦之情、骨肉之爱的,如《结爱》写夫妻之爱---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杏殇》写父子之爱,《游子吟》写母子之爱,其中《游子吟》是一首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小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它把人类伟大的母爱置于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加以弘扬和歌颂,使之脍炙人口,连不识字的妇孺都会记诵不差。

  孟郊在游子吟中描写了母爱,再以自注“迎母溧上作”表示:“是为了迎母孝养而作游子吟的”。
  我们知道,孝养父母,是人世之大理。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意在表示:“凡是孝顺父母的儿女,都会把父母迎去孝养”。要人们在这其中体会到“有儿女孝顺的老人安逸的晚景”,再去对比人世间无人赡养的、被不孝儿女遗弃的老人们的凄惨晚景。
  孟郊把母亲化身于人世间的众老人之内,“在众老人之内‘找’出己母迎去孝养”,就能给世人留下一个问题:“孝顺父母的儿女都把父母迎去孝养之后,剩下的、没有儿女迎去孝养的、被不孝的儿女遗弃的老人们怎么办”。

   这首乐府诗,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一瞬”,用简括的语言勾勒出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裳的场景,抒发了游子思乡念亲的至深情感。

  首联,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游子”,本谓远游的客子。《史记》“游子悲故乡”。也许慈母意想到了游子的奔走之劳,风霜之苦和孤寂之悲,如此,诗一开头,就似笼著一层淡淡的哀愁。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著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颠沛流淳,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此诗写的正是这样的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都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实际上是两个短语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身上。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点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骂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语言,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著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二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诗人的反问句,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热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怅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行,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赞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此诗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的浓郁醇美。

  苏轼在《读孟郊诗•二首》中把这种:“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用来诠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黄河鱼:指黄河中的鳜鱼(或鲑鱼)。鳜鱼(或鲑鱼)是洄游到黄河上游产卵的鱼类。洄游鱼类产卵之后,会在原产卵地很快自然死去,这是洄游鱼类的自然本能。河流上游的水质比较贫乏,洄游鱼类在原产卵地很快死去,尸体会使得水质富含营养,经过一系列的生物衍生,小鱼在孵化时就有了食物,足以能保证小鱼再洄游回大海。
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表示的义意是:“由于动物母爱的自然天性,动物会为孕育下一代而竭尽全力,乃至不惜付出生命”。可谓: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了。
“黄河鱼产卵之后很快自然死去”,和“植物在种子成熟之后很快自然死去”的道理是一样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植物的自然天性,去诠释人性母爱的自然天性;“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以动物的自然天性,去诠释人性母爱的自然天性。黄河鱼产卵与百草开花结籽和人类生儿育女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植物、动物的自然天性和人类母爱的自然天性都是一样的,都会竭尽全力的抚育下一代,都会不惜以生命相许。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称得起广泛流传千古不朽之作。而恋母、思乡、念国,都能因了这首小诗得以抒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A TRAVELLER'S SONG

  The thread in the hands of a fond-hearted mother

  Makes clothes for the body of her wayward boy;

  Carefully she sews and thoroughly she mends,

  Dreading the delays that will keep him late from home.

  But how much love has the inch-long grass

  For three spring months of the light of the su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