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江南秋雨游子吟

 飞天卡夫卡 2019-05-15

本文参加了【诗韵中国】有奖征文活动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对我而言并不陌生,早在小学时代就已经熟记心底。记得当时还戴着红领巾的我,一边背着手抑扬顿挫地背诗,一边看妈妈露出欣慰的笑容。

不得不承认,书籍不等于见识,道理不同于胸怀。你尽可以自诩博览群书,尽可以自认通晓古今,但缺少了“知行合一”,恐怕那满腹经纶也只能算作空中楼阁,一番虚妄而已。年少的我,以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只是一首古诗;直到那一天,我方才领悟,游子的心绪,也只有真正成为游子,才能切身体会。 

雨滴,微风,屋内一片昏暗;空旷,寂寥,书桌满是慵懒。我一个人孤独地靠在枕头上,冷漠地审视天花板上的浅浅裂纹,无助地倾听淅淅沥沥的水珠敲打地面。这是我离开家乡走进大学校门的第一个周末,这是我第一次壮胆对抗陌生的孤独感。

没有了上课铃声的催促,没有了课堂笔记课后作业的羁绊,我多么希望能像那些当地的同学一样,唱着歌吹着口哨回家,我多么希望能像以前一样,跟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聊天。如今,我深陷一片难耐的寂静,老老实实同没完没了的雨水作伴。

自那天起,江南的雨和我成为莫逆。因为这雨别有一番滋味,别有一番情调。它们不像北方的雨那样铺天盖地突如其来,恰如温馨熟识的旧友不动声色如约而至。它们从云层中来,义无反顾,来到我的身边,正如我从北方而来,忍受孤独,枯坐于斯。

刹那间,《游子吟》从我的脑海中闪过。几乎是出于本能,清晰的诗句在心底吟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伴随着默诵,诗中的意境喷薄而出: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又能说孩子如同小草一般微弱的孝心,就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一般慈母恩情呢?

面前的江南雨景,被脑海中那副充满温情的画面所取代:在昏暗的油灯前,母亲认真地用针线为即将出门游历的孩子缝制新意。一边缝,一边不时看一眼孩子那张睡意朦胧、稚气未脱的脸。母亲一定会想到孩子在路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也一定想到孩子在远方陷入困境的焦灼不安。想着想着,母亲的泪水夺眶而出!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孩子比逊面对的历练!身为慈母,又怎能自私地把孩子留在身边一辈子呢?!想到这里,母亲擦干眼泪,继续专注于针线活儿,期望用这件结实挺括的衣服为孩子遮风挡雨,更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这件衣服,时时感受到来自母爱的支持。

突然,脑海中这幅古老昏黄的画面再次反转!呈现在我面前的是,是家里明亮的客厅,是飘着饭菜香味的厨房,是妈妈亲切随和的微笑,也是爸爸深邃勉励的目光……

如果,这会儿我就在家里,能够品尝到妈妈做的饭菜,能够坐在自己的小屋里看书,能够和妈妈聊聊天儿,甚至能听到爸爸三言两语的批评,该有多好啊!可惜,这画面中的一切,都距离我千里之遥!


我又回到了江南的下雨天,我又一次身处孤独冷清的宿舍中,我的鼻头发酸,我的眼眶湿润,我想回家,我就是那个思乡情怯的游子……

十几年过去,我也成了宝贝儿子心中的慈母,却仍对那个江南的雨天没齿难忘,仍对那首《游子吟》心有戚戚。不是游子,又怎能理解游子的心绪?不做游子,又怎会珍惜家庭的温暖香甜?

因为《游子吟》,我记住了诗人孟郊,因为那番游子的心境,我对孟郊心怀敬意!与十八岁的我第一次品味游子情愫不同,诗人孟郊写就《游子吟》,却是在年过半百感受世态炎凉之后。可以说,诗人用一生的颠沛流离,凝聚成一首短短的诗篇,倾诉出无数游子的心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这两件极常见的东西,把“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挥洒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母亲为孩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刻画,升华颂扬这种骨肉之情。要知道,母亲千针万线地“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这正是伟大的母爱,这种爱正是通过细节流露出来。一位慈母的形象足以让所有读者深深感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儿女在母亲的眼中,就像区区的小草,而博大的母爱则如春天的明媚阳光。面对母爱,儿女微薄的孝心又如何才能报答母爱呢?

三十个字,采用白描手法,诗人通过这样一个临行前缝衣的生动场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正因为这首诗的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才得以被世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更打动无数游子的心底,升腾起对母爱,对家庭,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可是,当五十岁的孟郊写这首《游子吟》的时候,他的心里,也许不仅仅是对母亲的眷恋,更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据史载,诗人孟郊在外漂泊终年,却郁郁不得志。等五十岁那年他终于谋到了一个县尉的小官,终于有了一份微薄的俸禄与稍显稳定的收入,他立刻把年迈的母亲接来,希望母亲能跟这个几乎半辈子漂泊在外的儿子享享清福。

于是,在静谧的溧水河边,诗人看到小船上母亲那熟悉且苍老的身影,顿时热泪奔涌。于是,那位慈祥的母亲终于能和儿子团聚,于是,就有了这首名动千古的《游子吟》!

如果,我不曾离家千里求学在外,就不曾体会到诗人的情怀。如果,那一刻我不曾身为游子,就不会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家庭的温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