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孩子自制力第一个秘诀:耐心

 ormosia 2010-01-24
【培养要点】

 

  失去自制能力,可能会变得不幸

  能够忍耐感情冲动,坚持把事情做完;就算没有人强求,也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就算不想做的事情也能集中精力做好,有时可能还要默默做出牺牲,这些都依赖于自制力。自制力是指对情绪、欲求、本能、冲动等感情的调节能力。就算平时礼仪规范遵守得很好,没有自制力还是不行的,因为可能会在决定性的瞬间出现很大的失误,或给别人带来很大的伤害。

  没有自制力的人可能会变得不幸。有些人做出暴行或盗窃、杀人等犯罪行为,最终自己也要经受牢狱之灾或被处以极刑,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制力。只要他们稍微忍耐,就不会发生这种悲剧。

  文教授说,大家应该还记得轰动世界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杀事件吧?在这次事件中,案犯致使32人死亡,29人重伤。假如他有自制力将会怎样?就算他作为移民者有难言的苦衷,但如果他有坚定的自制力,就不会残忍地向自己的同学开枪扫射。

  【培养秘籍】

  要想让孩子能够调节好气愤或冲动等感情,父母该怎么做呢?父母一定要有耐心。

  在孩子3岁之前,父母与孩子用语言进行正常的交流是不可能的,母亲和孩子很多时候无法相互理解,感情交流很难。这时,孩子通常会通过哭泣、使小性等试图进行交流,摔东西是为了表达“不愿意”的想法。有的孩子会打妈妈或咬妈妈,甚至还有的孩子用头撞墙,做出一些自虐行为。面对孩子这样冲动性的反应,父母一定要有耐心,每时每刻都做好准备,迅速应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如果向孩子大喊或者打孩子,那么,别说不能与孩子交流,就连维持与孩子的正常感情都会成问题。

  孩子使小性是因为调节情绪的能力还没有成熟,他们在通过这种方式释放情绪。孩子还不能够认识和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如果妈妈生气,这不是孩子预料的反应,那么孩子就会害怕。孩子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又会发脾气,于是会感到不安。父母应该教给孩子自制能力,但是父母自己却发脾气,那么,孩子又怎么可能跟着父母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呢?请父母反省一下,在教训孩子之前,自己是不是缺乏耐心。

  【教育方式】

  利用规则的力量

  没有人能够完美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大人也会因为必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而气恼,更别说孩子了,尤其是对世界万物都感到好奇的10岁之前的孩子。这时强求孩子去忍耐是毫无意义的。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更实际一点的帮助是必要的,那就是“规则”。制定规则,按照规则行事,那就会减少很多孩子的欲求。越是调节情绪能力差的孩子,规则就越有效。因此,父母应当适时制订生活中必须要遵守的规则,但是这种规则必须征得孩子的同意。

  在任何方面,父母都是孩子的榜样。自制力也是如此,对孩子自制力的培养,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如果父母不能够忍住坏脾气,或者施行暴力,那么,孩子的自制力也会很差。父母生气时,对某件事情不满意时或失败、受挫时,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的,孩子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去做。这一点各位家长要谨记!

  【共鸣能力】

  “世界上最重要的时间是‘现在’;最重要的人是和你在一起的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为自己身边的人所做的好事。”共鸣能力就是这样,它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幸福生活的动力,也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理由。如果我们不能和别人一起共同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就没有意义。道德的最高价值体现在与别人的共同生活之中,共鸣能力是实现道德价值的基础。

  对于10岁前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东西

  对于10岁前的孩子,文教授主张教给他们掌握别人感情的方法。读懂别人的情绪、痛苦、伤心等能力,这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比这种能力更重要的了。

  道德是在与别人一起生活时,处理发生的各种状况的标准。能够读懂别人感情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这种能力高的人,其道德智能也是很高的。

  这是在文龙鳞女儿10岁左右发生的事情。在一个清闲的周末,他和孩子一起看电视。这时,电视里正在播放贫穷孩子的故事。女儿看着那里的孩子饿得瘦骨嶙峋,她的眼睛湿润了。当问她为什么哭时,她带着哭腔说道:“多可怜啊,苍蝇趴在身上,好像都没有力气赶。”

  才不到10岁的女儿就能对别人的痛苦产生共鸣,为之伤心。看着这样的女儿,文龙鳞知道没有教坏孩子。“每每孩子吃饭或要睡觉的时候,我都会对孩子们强调,要成为能够和别人好好相处的人,就算不能帮助别人,起码不要伤害别人;要像珍惜自己的幸福一样珍惜别人的幸福。这不只是为了教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为别人痛苦而伤心,这会成为在世界上生活的最大动力。”

  文教授说,共鸣能力差的孩子不懂得为别人考虑,因为对别人的感情不敏感,会很轻易地伤害别人,给别人带来痛苦。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与别人产生隔阂,很难适应社会。作为父母,要明白共鸣能力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父母真要为孩子考虑,就要尽全力培养孩子的共鸣能力。

  孩子共鸣能力的培养主要在母亲身上

  孩子在出生6个月后,通过与妈妈的眼神交流和肌肤接触,有了共鸣能力的基础。到了两岁左右,就开始对妈妈或其他人的痛苦作出反应。在给孩子读童话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会因为主人公的苦难和经历而伤感。有时,孩子比大人更敏感,更能看出别人的痛苦。这种能力能发挥到什么程度,全在母亲身上。

  如果妈妈变得情绪不安或表现出抑郁症状,那么,孩子十有八九会在情绪上出问题。孩子与情绪不安的妈妈交流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共鸣能力也不例外,随着妈妈养育态度的不同,孩子的共鸣能力有很大差异。

  首先要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为了培养孩子的共鸣能力,父母应该做点什么呢?父母应该让孩子忠实于自己的感情。父母还要刺激孩子,让孩子对别人的感情敏感,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总是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这样,通过练习使孩子的换位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如果孩子抓着猫的尾巴折磨猫,这时父母可以问孩子:“如果你是猫,你会感觉怎样?”让孩子站在猫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孩子折磨弟弟就可以问他:“弟弟要打你,你会觉得怎么样?”给孩子一定的思考空间。父母要以这种方式,有意识地让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从而培养孩子的共鸣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