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从印入 印从书出——司徒越篆刻艺术浅探 - 秋心斋书画网 - 秋心斋书画网, 汪维成

 昵称324683 2010-01-30
 

皖籍印人在中国篆刻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已故皖籍书法家司徒越的篆刻艺术,也同他的狂草、金文一样饮誉艺坛。
    司徒越的篆刻由汉印人手,上溯三代。他将古玺、汉印揣摩消化,又融合了自己的书法特色(狂草的章法、金文的字体),跳出古人成法,独辟蹊径,形成自己篆法考究、行刀稳健、章法多变的印风。
    司徒越谙熟金石文字,他将金文融于自己的篆刻创作之中,故其作品古朴自然而又活泼可爱。“大吉祥”(见图一)、“子孙永宝”(见图二)、“大司徒之玺”(见图三)是仿古玺之作。司徒越一改古玺风貌,以厚重古朴的金文入印,取汉封泥的古拙,略加残边,使作品增加了凝重浑穆的金石气。“沅甫写生”(见图四)、“宜子孙”(见图五)是仿汉白文印,取钟鼎文字的疏朗、错落与缪篆的平整、端庄,以刀背或刀杆略击印面,呈现出零星的白底、锯齿形的印边,克服了满、板之病,作品显得既落落大方,又灵动之至。
    司徒越运用穿插、挪位、欹侧、呼应等手法,以刀代笔,精心安排,巧妙布置,使作品稳中寓险,险中求稳,读后令人拍案称绝。“孙子永宝”一印可谓他的代表作。其中“孙”字巧用挪移之法,将左右拉开,夸张到难以想象的程度;“宝”字右倾,既呼应了“永”字,又增加了动感;“子”字缩小,使整个印面形成了上紧下松、左顾右盼、揖让有度、动静结合的特点。此印充分地显示出着意布置后的错落有致与典雅和谐。“大司徒之玺”平实稳重,有大将风度。其中“徒”字简省成“土”,并加重笔画,如天平上的指针,平衡了左右,形成印眼。“沅甫写生”虽系仿汉白文印,但由于入印文字改缪篆为金文,故显得生机勃勃。其中“写”字右竖复刀冲之,以壮其气势,收刀处成缺角,似草书中的“飞白”。“生”字最后一横起刀映带上横,行刀一波三折,收刀戛然而止,随意挥洒之中透露出熟练的刀法,体现了汉印的苍浑、古玺的萧散和酣畅淋漓的草书情趣。
    司徒越的篆刻艺术不仅有深厚的传统基础,更有时代的创新精神。以金文人印,不离篆法,这便是继承传统。在以书入印上,他将狂草、金文的笔法、结体与章法巧妙地融于篆刻创作之中,创新而不离奇。
    司徒越(19141990),原名孙方鲲,字剑鸣。安徽寿县人。生前为中国书协会员,安徽省书协副主席、名誉主席,安徽省考古学会、博物馆学会理事,县政协副主席,安徽省第六、七届人大代表。
原文发表于《中国书画报》 2000.1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