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波学研究→藏书文化→天一阁藏乾隆颁赏书画记

 抱珠山房 2010-02-01
天一阁藏乾隆颁赏书画记
  
    天一阁从创建之日起,以其独特而严密的管理制度世守陈编,在默默地度过了二个多世纪之后,进入了“乾隆盛世”。乾隆三十八年诏修《四库全书》的谕旨震动了大江南北的藏书之家,也冲破了天一阁“书不出阁”的禁例。天一阁进呈六百三十八种珍贵典籍作为四库底本,得到乾隆皇帝的赞扬和“恩赏”。从此,在这座民间藏书楼里,便增入了官廷文物,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册府之巨观  群书之渊海

    自乾隆三十九年以来,天一阁楼上正中一间便陈放着一部《古今图书集成》,因为这部书是乾隆皇帝钦赐的,所以“宝书楼”匾额下面的那只书橱做得特别高大,橱门上还雕刻着双龙图案。

    《古今图书集成》是一部类书。类书是一种分类汇编各种材料以供检索的工具书。这部书汇集的资料极为丰富,内容十分广博,包括了我国古代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的各个门类。编者陈梦雷说:“凡在六合之内,巨细必举,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者,只字不遗。其在稗史子集者,十亦只删一二。”学者张廷玉认为该书贯串古今,包罗万有,“诚册府之巨观,为群书之渊海”。直到今天,仍有其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参考价值。

    《古今图书集成》又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全书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共约一亿六千万字。其卷帙之多,仅次于明代的《永乐大典》。大典原有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现存仅八百余卷。我国古代的类书又相当于现代的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在分量上也远远超过世界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

    《古今图书集成》不仅内容广博,而且分类细密,在我国类书中体例最为周详。全书分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六编,下分乾象、岁功、历法、庶徵、坤舆、职方、山川、边裔、皇极、官闱、官常、家范、交谊、氏族、人事、闺媛、艺术、神异、禽虫、草木、经籍、学行、文学、字学、选举、铨衡、食货、礼仪、乐律、戎政、详刑、考工三十二典,六干一百零九部。每部据不同情况分列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引证材料标明书名、篇目和作者,便于读者查对原书。

    《古今图书集成》有雍正四年御制序文,至雍正六年用铜活字排印而成,加目录四十卷,分装五千零二十册。这部书也是我国最大的一部铜活字,当时只印六十四部(另样本一部),除分藏内府外,用来赏赐有功大臣。后来,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分建七阁,各藏一部。民间进呈图书在五百种以上者也都赏赐一部。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二十四日上谕:“浙江宁波府范懋柱家所进之书最多,因加恩赏,给《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以示嘉奖。”当时除天一阁外,得书者还有鲍士恭、汪启淑、马裕三家。

    天一阁所藏的是毛装本,保持着初印时的风貌。版框高21厘米,宽14.5厘米,半页九行,行二十字。印刷精良,插图尤其精美,后人珍为世宝。

    乾隆帝赏书给天一阁这件事,不仅范氏子孙引以为荣,而且地方人士视为艺林盛事,载入地方史册。乾隆《鄞县志》卷首还刻有天一阁图,对浙东藏书的风气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到光绪年间,天一阁藏书已大量散亡,《古今图书集成》也只存八千三百余卷,宁波知府宗源瀚仍撰联称颂:“杰阁三百年老屋荒园足魁海宇,赐书一万卷抱残守阙犹傲公侯。”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来就印数不多,流传较少的《古今图书集成》铜活字本,至今更如凤毛麟角。据有关资料记载,国内除天一阁外,收藏此本的单位仅北京图书馆、故官博物院、中国科学院、辽宁、甘肃、徐州图书馆等六家,有的已不完整。国外在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藏有足本一部,已改订成洋装。法国巴黎、德国柏林藏有残卷。

    历史之画卷  艺术之精品

    在天一阁的文物陈列室里,有一套十八世纪的古代绘画,吸引着许多中外来宾,受人珍视。这是描写当时战争的组画,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全图共十六帧,封面题名《平定回部得胜图》,卷首有木版刻印的乾隆皇帝亲制序文,卷末刻有于敏中等大臣集体撰写的跋文。图中描绘清朝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准噶尔部和回部上层贵族叛乱集团的战争,歌颂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因此亦称《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

    展开画卷,只见山河广阔,驼马成群,烽烟弥漫,长矛交加,祖国西北边陲呈现紧张、急迫的气氛。那是乾隆二十年春天,清朝政府得知新疆北路的准噶尔部上层贵族发动叛乱,即派兵围攻伊犁后,并乘夜突入敌营,俘获叛军首领达瓦齐。初定伊犁后,清政府把准部地方分做四块,派员分治,以便互相钳制。谁知被分封到杜尔伯特部的阿睦撤纳,在沙俄的煽动下又发动叛乱。清将兆惠在鄂垒扎拉图地方与之激战,阿睦撤纳败逃俄罗斯。天山南路的回部上层贵族那布敦和霍集占也参与叛乱,他们自称大小和卓木(圣裔)。清军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征战数年,叛乱始平。乾隆二十五年二月,兆惠等奏凯还朝,对巩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历史的贡献。

    战争结束后,“绘平定伊犁回部之图,以昭旗常垂史牒”。画家们数易其稿,终成十六帧,即《伊犁受降图》、《格登鄂拉斫营图》、《鄂垒札拉图之战图》、《和落霍澌大捷图》、《库陇癸之战图》、《乌什酋长献城降图》、《黑水围解图》、《呼尔满大捷图》、《通古思鲁克之战图》、《霍斯库鲁克之战图》、《阿尔楚尔之战图》、《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图》、《拔达山汗纳款图》、《平定回部献俘图》、《郊劳回部成功诸将士图》、《凯宴成功诸将士图》。乾隆皇帝在序文中说:“西师定功于己卯,越七年,丙戌战图始成,因详询军营征战形势,以及结构丹青,有需时日也。”可知画家们是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然后动笔的。这样,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形象史料。

    这套组画是极为精致的铜版画,每帧纵50.5厘米,横88.5厘米。铜版画开始产生于欧洲,至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由于制作技术复杂,价格昂贵,在民间很难推广,因此是一种名贵的版画。这套铜版画是在法国法兰西皇家艺术院院长马利尼侯爵亲自过问下,请雕版名手勒巴·圣·多米·布勒弗等七人分别制作的。画稿分数批出国,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全图制作告成,是铜板画中的精品,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

    这套组画采用中西相结合的画法,在整个构图上吸收了中国绘画的传统表现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不同时间、地点的人物和事件组织在一个画面中。例如《格登鄂拉斫营图》作者把阿玉锡率领的突击队从出发、行军、冲击、双方厮杀,到叛军溃败,清军主力接应等并不发生于同一时间的情节组画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主要作者郎世宁是意大利人,原名约瑟·迦斯底里阿纳,他以传教士身份来到中国,后来成为官廷画家,他以别具一格的中西掺用画法而闻名于清朝画坛,在创作这套组画时,年已七十多岁。其他几位参与绘画的官延画家,也都是供奉官廷的外国传教士。他们熟悉地掌握了西洋画的技法,整个画面强调光线的明暗和透视,人物造型注重在解剖,所画的山石、城堡的亮部和暗部分明,人物、马匹的比例适中,具有浓厚的西洋画风味。所以,这套组画是东西方画风融合的代表作品。

    每帧画的上部留有乾隆皇帝的诗文墨迹。乾隆在序文中写道:“已有成咏者,即书之帧间,其未经点笔者,兹特补咏,凡六事。”每帧落款题“御笔”两字,并钤有“乾隆宸翰”等印章。乾隆皇帝喜欢作诗题书,然而这样长篇的书法,亦不多见。全图曾印制百套,可惜至今大多失传。天一阁收藏的是在乾隆四十四年“御赐”入阁的。已知故官博物院亦有保存,可是图上没有乾隆题字,足见天一阁藏本之珍贵。

    乾隆五十二年,乾隆皇帝又送给天一阁《平定两金川战图》一套十二帧,每帧均有乾隆题诗,题为:“将军阿桂奏,攻克科布曲索隆古山梁等处碉寨,即期迅捣贼巢,诗以志事;”“副将军明亮奏,攻克宜喜达尔图山梁,已据要隘,筹进取贼巢,诗以志事”;“将军阿桂奏捷,攻克木思工噶克了口等碉栅,诗以志事”;副将军明亮奏,攻克日旁一带碉寨,诗以志慰”;“将军阿桂奏捷,官军收复小金川全境,诗以志事”;“将军阿桂奏捷,罗博瓦碉山痛歼贼众,相机进剿,诗以志事”;副将军明亮奏捷,攻克宜喜甲索等碉卡,诗以志事”;“八月二十四日丑时将军阿桂驰报,攻得勒乌围红旗,是晚奏折至,知攻克贼巢长悉,诗以志事”;“副将军明亮奏报,攻克石真噶贼碉,诗以志事”;“将军阿桂奏报,大兵攻克喇穆喇山梁及日则了口,诗以志事”;“将军阿桂奏,攻克尔(广头)萨尔山梁碉寨木城,诗以志事”;“将军阿桂奏,攻克噶喇依贼巢红旗,报捷,喜成凯歌十首”。图目记载于嘉庆十三年阮元编《天一阁书目》,至光绪十年薛福成编《天一阁见存书目》时,称“金川战图己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