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慎用末位淘汰

 Ding_GY 2010-02-15
企业慎用末位淘汰
 
末位淘汰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在中国已经几经沉浮,褒贬参半。在金融危机再提末位淘汰,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末位淘汰不适合中国国情。

末位淘汰在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流行,一是由于他们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被解雇后依靠社会保障可以较好的生存,再找其他工作。二是公司和雇员的社会地位基本对等,法律制度比较完善,公司可以炒雇员,雇员也可以炒老板。三是公司保障制度也比较完善,国家给于适当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保证企业在支付员工足够的收入加三险后,还可得到相应的盈利。

而在中国,社会保障不够完善,有的农民工没有社会保障;许多公司和员工的地位不对等,员工处于弱势群体,话语权不多,利益容易被侵害;中国的企业负担很重,不但要承担较高的税赋,还要按社会工资水平承担各种员工保险及费用(许多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远低于社会平均工资),还要承担就业、残疾人救济、生老病死等社会职能,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投资挣不着钱,就会破产。
 

------末位淘汰会伤害员工感情。

末位淘汰是针对个别人的,对淘汰下来的人会因心理歧视和不平衡,再加上饭碗子被砸,容易产生恶性后果。没被淘汰的人人自危,患得患失。在员工中也容易引起相互矛盾,出现互相拆台、明争暗斗的现象。企业会人心涣散,离心离德,四分五裂。
 

------末位淘汰会给造成负面影响。

危机到来时淘汰员工,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一是影响员工的情绪(如上所述);二是影响社会对企业的看法:这个企业已有事就裁员工,良心坏了;三是引起政府的反感,一遇危机就写“保袱”,不顾大局。
 

----如何应用末位淘汰?

末位淘汰不一定适合他的企业,但可能会适合你的公司。特别是以熟练工种及年轻人为主的公司。若实行末位淘汰,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事先签订好劳动合同。

公司要与员工事先签订好劳动合同,对末位淘汰要作为补充条款,特别学定,并双方认可。像交通管理一样,事先要画好黄线,撞线必罚,不要事后再算账。
 

------开展末位员工培训换岗。

对末位淘汰的员工,不要一下除名,要给出培训上岗、一次转岗的机会。要根据员工的特长选择合适的岗位,个高的打篮球,脚灵的踢足球,熟话说得好,没有废人,只有被放错地方的人才。
 

------按《劳动法》进行办理。

末位淘汰要遵照《劳动法》办理,对确实不适合本公司业务的员工,要好言相劝,向其他公司积极推荐,并给于适当的补偿。争取做到好合好散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