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藥性

 道航 2010-02-20

蔬菜類

【香菜】 味辛,溫。主消穀,治五臟,補不足,利大小腸,通小腹氣,止頭痛。狐臭、口臭、腳氣、金瘡人皆不可食,病更加甚。久食令人多忘。凡服一切補藥及藥中有白朮、牡丹者,不可食此。

【荸薺】 性寒滑,味甘涼。清熱、止渴、開胃、清食、化痰、益氣、明目。

【綠豆】 味甘、性寒。清熱解暑、利尿消腫、潤喉止渴、明目。脾胃虛弱便溏者不宜食用。

【黑豆】 味甘,平。補腎,明目鎮心,久服,好顏色,不老。止腹脹消穀。黑豆加甘草,大解百藥毒。

【韭菜】 味辛、微酸,溫、澀。歸心,安五臟六腑,除胃中熱。歸腎壯陽,止泄精,暖腰膝,治吐血、尿血、唾血、衄血。充肺氣。韭菜根治諸癬。

【蔥白】 辛,溫。發汗解表,通陽。蔥葉,利五臟,益目。

【蘿蔔】 味辛、甘。下氣,消穀和中,去痰癖,肥健人。止消渴。利關節,制麵毒,利邪熱氣,利五臟,輕身。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溫中補不足。服地黃、何首烏人食蘿蔔,則令人髭發白。多食蘿蔔動氣,惟生薑能制其毒。

【黑木耳】甘、平。潤肺,滋陰益胃,和血養營。益氣強身。

【紅蘿蔔】味甘、辛,微溫。主下氣補中,利胸膈腸胃,安五臟,令人健食,有益無損。有小人參之稱。

 

瓜果類

【柚】  味酸,寒。主消食,解酒毒。寬中理氣,化痰止咳。

【葡萄】 味甘,平,澀。主筋骨濕痺,益氣倍力強志,令人肥健,輕身不老延年。

【龍眼】 甘,溫。補心安神,養血益脾。

【核桃】 甘,溫。潤肺、健腎、補血、益胃。

【胡桃】 甘,溫。補腎強腰膝,斂肺定喘,潤腸通便。

【大棗】 甘,平。補脾胃,養營安神,緩和藥性。

【花生】 味甘,性平。開胃、潤腸、化痰、補虛、止咳。花生衣,止血。

【杏仁】 甘、苦,溫。止咳定喘,潤腸通便。

【甘蔗】 味甘,平,澀。主下氣和中,助脾氣,利大腸,消痰止渴,除心胸煩熱,解酒毒。止嘔噦反胃。多食發虛熱,動衄血。治小兒口疳,用甘蔗皮燒研,傅之。

【草果】 辛,溫。健脾燥濕,溫胃止嘔。

【豌豆】 味甘,平。治消渴,除吐逆,止泄痢澼下。調榮衛,益中平氣。同羊肉治食,有補中益氣之功。

【栗子】 味鹼,溫。主益氣,厚腸胃,補腎氣。小兒不可多食。生則難化,熟則滯氣。

【黃豆】 甘,寒。健脾,消腫排膿。

【西瓜】 味甘,寒。主消煩止渴,解暑熱,解酒毒。屬生冷之物,多食傷脾助濕。

【西瓜皮】治閃腰岔氣,口唇生瘡。

【羅漢果】性涼、味甘。清肺潤腸。主治痰火咳嗽,血燥便秘。潤喉。

  

草藥類

【肉桂】 辛、甘,大熱。溫中補陽,散寒止痛。

【麥冬】 甘、微苦,微寒。入心、肺、胃經。清心潤肺,養胃生津。

【天冬】 甘、苦,大寒。入肺、腎經。潤肺止咳,養陰生津。

【菊花】 甘、苦,微寒。疏散風熱,明目,清熱解毒,平肝陽。

【蘇葉】 辛、溫。入肺、脾經。發汗解表,行氣寬中,解魚蟹毒。

【桑椹】 味酸、甘,性寒。止消渴,利五臟關節,通血氣。安魂鎮神,令人聰明,不老。孩子不得與桑椹,令兒心寒。

【桃仁】 苦、甘,平。活血祛瘀,潤腸。

【山藥】 甘,平。補脾胃,益肺腎。補而不滯。

【乾薑】 辛,溫。溫中回陽、溫肺化痰。取生薑用沸水泡浸,乾燥後應用。

【白朮】 苦、甘,溫。補脾燥濕,利水,止汗。蒸熟用,燥性減弱,用以補益脾氣。

【蓮子】 甘、澀,平。養心安神,益腎固澀,健脾止瀉。

【茯苓】 甘,平。利水滲濕,健脾和中,寧心安神。

【黃精】 甘,平。補脾潤肺。

【砂仁】 辛,溫。化濕醒脾,行氣寬中。

【橘皮】 辛、苦,溫。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山楂】 酸、甘,微溫。消食化積,散瘀行滯。消油膩肉積。

【麥芽】 鹹,平。消食和中,回乳。消一切米麵諸果食積。

【百合】 甘,微寒。潤肺止咳,寧心安神。

【黃蓍】 甘,微溫。補氣升陽,固表止汗。

【當歸】 甘、辛,溫。補血,活血。

【人參】 甘,平。大補元氣,補肺益脾,生津,安神。

【胖大海】甘,寒。開肺氣,清肺氣,潤腸通便。

【浮小麥】甘,涼。入心經。止汗。

【金銀花】甘,寒。清熱解毒。

【何首烏】苦、澀,微溫。製熟則味兼甘。補肝腎,益精血,潤腸通便,解毒。

【桑椹子】甘,寒。滋陰補血,潤腸通便。為桑的未成熟果實。

【生地黃】甘,寒。滋陰涼血。

  

雜類

【醋】  味酸、苦溫。主消癰腫,散水氣,理諸藥。消食,破結氣。殺一切魚肉菜毒。

【茶葉】 味苦、甘,微寒。利小便,去痰熱,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悅志。下氣消食。治傷暑。

【沙糖】 味甘,寒。治心腹熱脹,口干渴。潤心肺。和中助脾緩肝氣。多食令人心痛,損齒。

【冰糖】 味甘,寒。治心腹熱脹,口干渴。潤心肺。和中助脾緩肝氣。治嗽消痰。久食則助熱、損齒、生蟲。

【糯米】 味甘,溫。主溫中。令人多熱,大便堅。益氣止泄。縮小便,收自汗。性粘滯難化,小兒不宜多服。

【蜂蜜】 甘,平。潤腸通便,潤肺補中,緩急,解毒。

【粳米】 甘,平。主益氣,長肌肉。壯筋骨,益腸胃,通血脈,和五臟,益精強志,聰耳明目。合芡實煮粥食之更佳。

【玉米】 味甘,平。主調中開胃。

【生薑】 辛,微溫。發汗解表,溫中止嘔,解毒。

【炮薑】 辛,苦,大熱。即乾薑炒黑至外黑內呈老黃色。溫中止瀉,溫經止血。

【胡椒】 辛,熱。溫中散寒。白胡椒為已去殼成熟的果實,作用較佳。黑胡椒為未成熟的果實,作用較弱。

【小麥】 甘,溫。補虛養氣、充五臟。能壅氣作渴,氣滯,口渴者少吃。

【芝麻】 補益精液,潤肝臟,養血舒筋。

 

 

元氣:

指人體維持組織.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質與活動能力。元氣在胚胎時已經形成,藏於腎中,與命門有密切聯繫。

氣血:

指人體內的氣和血。的含義較廣,包括人體內能運行變化的精微物質,或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均泛稱爲,如水穀之氣、呼吸之氣、臟腑之氣、經絡之氣等。血,主要指血液,爲水穀精微所化生,由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成。氣與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營養臟器組織,維持生命活動。

津液:

津和液的合稱。指人體中的液體,均爲飲食水穀的精微所化生。津隨衛氣而散佈,有濡潤肌肉.充養皮膚的作用。液隨精血而滋濡,有滑利關節、補益腦髓、灌濡孔竅等作用。亦指排出體外的廢液,如汁液、尿液等。

腎陽:

亦稱真陽元陽命門之火。指腎臟的陽氣。腎陽有溫養腑臟的作用,爲人體陽氣的根本。腎陽與腎陰相互依存,兩者結合,以維持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動。

腎陰:

亦稱真陰元陰腎水。指腎臟的陰精。腎陰有滋養臟腑的作用,爲人體陰液的根本。《景岳全書》稱: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腎陰與腎陽相互依存,兩者給合,以維持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動。

舌苔:

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層薄白而潤的苔狀物,叫。由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血細胞等組成。在正常情況下,由於咀嚼和吞咽動作,以及唾液、飲食的沖洗,經常不斷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質,僅表現爲薄白的一層舌苔。當患病時,進食少或只進軟食,使咀嚼和舌的動作減少,或唾液分泌減少,舌苔就變厚。常見的舌苔有白、黃、黑三種。祖國醫學認爲,舌苔是由胃氣所生,從舌苔的白和黃,可辨病之寒熱;從舌苔的薄和厚可辨病之重深淺;從舌苔的變化,可辨病之轉化。

表症:

外感病邪一般先侵襲體表的呼吸道,其出現的證候,稱爲表證。表證有表寒、表熱之分;表寒常見惡寒發熱、頭痛身疼、鼻塞流涕、咳嗽痰白、關節酸痛、苔白口不渴、脈浮緊等;表熱則見身熱不惡寒、咽痛口渴、咳嗽痰黃、脈浮數等。

實症:

指人體受外邪侵襲,或因痰火、瘀血、蟲積、食積、水濕等阻滯所引起的實性證候。與虛證相對而言。如面赤、氣粗、痰壅、喘滿、痞塊、癥結、腫脹、腹痛、拒按、便秘溲赤、舌苔厚膩、脈實大有力等。

熱症:

主要指人體感受溫邪、暑氣或寒邪化熱而引起的熱性證候。如身熱汗多、面赤煩燥、口渴喜冷飲、神昏譫語、便秘或泄瀉熱臭、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燥及脈洪、大、滑、數等。

虛症:

指人體因精氣不足而出現的正氣虛弱的證候。與實證相對而言。如面色不華、精神疲憊、氣短音低、自汗盜汗、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飲食減少,舌質淡胖或瘦癟、脈虛細無力等。

陰虛:

指精血或津液虧損的病理現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屬陰,故稱陰虛,多見於勞損久病或熱病之後而致陰液內耗的患者。由於陰虛不能制火,火熾則灼傷陰液而更虛,兩者常互相影響。陰虛主症爲五心煩熱或午後潮熱、盜汗、顴紅、消瘦、舌紅少苔等。

虛火:

一般是指陰虛而導致火升的病理現象。陰虛有五臟之陰偏虛與精、血、津、液等虧損的不同情況。陰虛則陽氣相對的亢盛,易於導致虛火上升,故雖見火升徵象,實爲陰虛所引起。臨床表現爲咽喉乾痛、顴紅升火、心煩少寐、脈細數等。

陽虛:

指陽氣虛衰的病理現象。陽氣有溫暖肢體、臟腑的作用,如陽虛則機體功能減退,容易出現虛寒的徵象。常見的有衛陽虛、脾陽虛、腎陽虛等。陽虛主症爲畏寒肢冷、面色皚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脈沉微無力等。

氣虛:

一般多指中氣不足或元氣虛衰的病理現象。兩者既又聯繫,又有區別。如飲食失調.勞倦傷脾,每致中氣受傷,而見肢倦、乏力、神疲、食少等症。若素體虛弱,或耗傷腎精,每致元氣受損,而見頭暈、腰酸、氣短、氣促、小便頻數等症。在中氣不足或元氣虛弱的患者,往往影響其他臟器的功能活動。可出現各臟的氣虛證候。

腎虛:

指腎臟精氣虧損的病理現象。腎虧的原因,可由稟賦不足或腎精耗損太過所致。臨床表現多見精神倦怠、眩暈、耳鳴、腰酸、遺精,並可兼見咽乾、潮熱或肢冷、陽痿等症。由於腎精有滋養五臟的作用,故腎臟的精氣虧耗,不僅表現爲腎臟的病變,同時能影響其他臟器的病理變化,說明腎臟在人體生理活動與病理變化方面的重要性。

血虛:

指體內陰血虧損的病理現象。可由失血過多,或久病陰血虛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穀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由於氣與血有密切關係,故血虛每易引起氣虛,而氣虛不能化生血液,又爲形成血虛的一個因素。血虛主症爲面色萎黃、眩暈、心悸、失眠、脈虛細等。

脾虛:

指脾氣虛弱的病理現象。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 營養障礙,水液失於布散而生濕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症。

胃火:

指胃熱熾盛化火的病理現象,若胃火熾盛,可沿足陽明胃經上炎,臨床表現爲牙齦腫痛、口臭、並可見嘈雜易饑、便秘等症。

肝火:

指肝火亢盛的病理現象。由於肝失疏泄,氣鬱化火或肝熱素盛所致。與情志激動過度也有一定關係。臨床表現多見目赤、易怒、頭痛、脅痛、口苦、吐血、咯血、脈弦數等症。

肝氣鬱結:

中醫名詞。肝有疏泄作用,喜舒暢而惡抑鬱。如肝失疏泄或清緒抑鬱不舒,均可引起肝氣鬱結。臨床表現多見脅痛、胸悶、脘脹、噯氣、婦女月經不調等症。

心腎不交:

指心與腎生理協調失常的病理現象。多由腎陰虧損,陰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於下降所致。臨床表現爲失眠、多夢、虛煩、遺精等症。

命門火衰:

即指腎陽衰微的病理現象。腎陰和腎陽相互依存,故命火衰多由元氣虛弱或腎精耗傷所致。臨床上可見下元虛冷的證候,如精神萎頓、腰酸、肢冷、陽痿、滑精、小便清長或黎明泄瀉、水腫等症。

房勞:

指房事過度,耗傷精氣而導致疾病的一種因素或由此而形成的疾病。

清熱:

指清除邪熱或虛熱的各種治法。由外感溫邪引起的一般稱爲實熱。邪在氣分的宜用辛涼清熱;熱毒熾盛或夾濕的宜用苦寒清熱;熱盛傷津的宜用甘寒清熱;熱在營血的宜用涼血清熱法等。由陰虛而生的內熱,稱爲虛熱,宜用養陰以清熱。養陰有滋養肺陰、肝陰、腎陰和養血、滋液等多種方法,須根據具體情況配合應用。在熱病傷陰階段,也可參合養陰清熱法。另有氣虛而致的發熱,宜用甘溫補氣藥治療,不屬清熱範圍。

活血:

指流暢血行的一種治法。適用於血行不暢、經脈阻滯,如女子經行不暢、小腹疼痛;寒凝瘀阻、胸脅或肢節疼痛及外傷所致的瘀塊腫痛等症。常 用藥物如桃仁、當歸、紅花、川芎、丹參等。

健脾:

指健運脾氣的一種治法。適用於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所致的脘腹脹滿、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常用方藥如參苓白術散、香砂六君子湯等。

寒症:

指人體因受寒邪侵襲或因陽氣不足而引起的寒性證候。如面色蒼白、畏寒肢冷、口不渴或渴喜熱飲、痰多白沫、腹痛喜溫按、大便溏泄、小便清長、舌苔白潤等。寒邪侵襲者多見遲脈或緊脈,陽氣不足者則脈多沉微。

益氣:

指補益氣的一種治法。適用于內傷勞倦或病久虛羸,而見氣短懶言、面色皚白.神疲無力.肌肉消瘦等症。常用藥物如黨參.黃耆.白術.甘草等。

滋陰:

指滋養陰液的一種治法。適用于陰虛潮熱.盜汗.或熱盛傷津而見舌紅.口燥等症。常用藥物如沙參.玉竹.天冬.石斛.枸杞子等。

補血:

指補益陰血的一種治法。適用於血虛引起的面色蒼白、眩暈耳鳴、心悸失眠、婦女月經不調、脈象虛弱等症。常用藥物如熟地、當歸、白芍、首烏等。

  經絡指經脈和絡脈。經脈如徑路,爲縱行的幹線;絡脈如網路,爲橫行的分支。經絡是內屬臟腑,外絡肢節,聯繫全身,運行氣血的通路。它們縱橫交叉,循行於人體內外,組成了一個有機聯繫的系統。壯陽指溫壯腎陽的一種治法。適用於命門火衰,精氣虛耗而見陽萎、滑精、小便頻數、腰膝酸冷、脈象沉微等症。常用藥物如鹿茸、狗腎、仙茅、鎖陽、韭菜子等。補腎指補益腎陰、腎陽的治療方法。腎陰虛表現爲形體消瘦、眩暈、腰酸、遺精、神疲、虛熱升火等症。常用藥物如龜板、熟地、鼈甲、黃柏、女貞子等。腎陽虛表現爲面色皚白、氣短氣促、頭暈、陽痿、便溏、肢冷、水腫等症。常用藥物如巴戟天、仙靈脾、肉桂、補骨脂、菟絲子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