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危机可能不久后再度敲门?

 多彩aq 2010-02-21
          危机可能不久后再度敲门?

 

    虽然大危机以及全球联合救助的惊心动魄仍然犹在眼前,然而各国政府的“退出政策”早已纷纷登场。继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加息之后,中国已在新年连续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作为危机始发地的美国,也在2月19日意外宣布提高贴现率25个基点。至此可以判断:在通胀预期以及“过度干预”的双重压力之下,各国政府已然开始向流动性宣战,“退出”大幕真的即将拉开。

    目前市场预期认为:也许不到半年之后,美国有望开始加息;鉴于一贯重视遏制通胀的政策目标,今年中国央行的加息冲动也显得格外强烈,不排除先于美国而连续加息的可能性——尽管这会不明智地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以上表明,未来一两年内全球经济可能即将进入一个以遏制通胀为目标的加息周期,与此同时,“政府退出”必然带来流动性或快或慢的回收。这对一年多来过度依赖货币投入而显得虚火过旺的资产市场而言,的确是一个值得严重关注的坏消息。

    2009年中国经济“处处过火”,例如汽车的惊人消费量、例如房地产市场快速越过2007年高峰的突飞猛进、例如黄金价格的飞升和奢侈品在中国的热卖等等;还不乏矛盾与隐忧,例如国有企业的财大气粗与民营经济的踌躇不前、还有政府投资驱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大跃进、产业结构矛盾的阵痛无法缓解以及内需无法有效提振的无可奈何……

    虽然问题和矛盾于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难以避免,虽然个别悲观人士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并非毫无偏激,但是,必须承认:在如此众多的矛盾和问题相互纠结的情况下,在各国政府已经开始举起“退出”大旗的背景下,放眼未来,我们的确难以乐观处之。

    反观一年来的资产市场,确实涨幅巨大然却缺乏新意。这种复苏来得过于迅速反倒显得虚弱且难以持续。假如金融市场的这种乐观情势毫无悬念地继续下去,那么未来还会有人关心实体经济吗?不如都来豪赌吧?

    我不知道已经略有泡沫的市场繁荣还能维持多久,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价值投资原则来看,尤其是在中国,目前已经很难挖掘出什么便宜资产了,至于物超所值的收购机遇恐怕更是寥若晨星,甚至根本就不存在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市场价格水平本身才是投资事业最大的不确定性。在这样一个阶段,适宜的策略是谨慎自己的扩张脚步,激进一些的就要适当收缩战线了。

    最近拜读哈瑞.丹特的又一本热销著作《下一轮经济周期》,其核心预期是:根据人口分析和科技发展周期规律等,预计2010年底至2012年很可能会是全球经济真正触顶的年份,接下来的大调整几乎不可避免。大宗商品和包括股市、房地产在内的金融市场将大幅回落,道琼斯指数有可能从目前的10000-11000点跌倒3800点的超级低位。一家之言,权作参考。如果不是著作本身的论述格外全面而详尽,如果不是看到作者旁征博引的大量数据,很多人都会怀疑这不过是危言耸听。不过个人认为,虽然偏爱预言的哈瑞.丹特并非所有预言都会实现,甚至有些预言甚至被证伪,但这本著作对于经济前景保守而谨慎的看法是值得借鉴的,至少有助于增强企业经营和投资的风险防范意识。

    基于通常的经济发展逻辑并对比以往经济危机史来看,发生于2008年的这次大危机的消退速度明显有过快之嫌。被西方奉为经典的凯恩斯主义,轻松地暂缓了危机的破坏性,但似乎并没有改变全球经济残缺失衡的基本格局。大宗商品和股市的快速大幅反弹,似乎是一切“旧事物”的卷土重来。最为典型的是中国的房地产,在一个必要的调整和一个必不可少的大浪淘沙阶段还没有正式开始的时候,就被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所终止了,非但如此,还再度疯狂并创造了惊人的新高,以至于目前市场和相关政策都困惑不已、进退两难。

    令人不安的另一个因素是:大危机之后,人们失望地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诞生我们翘首以盼的新技术、新热点,也没有找到足以令人兴奋并拉动经济再度复兴的新兴产业。这当然不是人类科技创新能力的枯竭,而是充分说明世人还耽于已经没有空间的老路不肯离去,在“S”形的顶部,在传统技术的成熟期兀自沉迷,以逸待劳地期待着“往日重现”。此类事实本身似乎在告诉我们:未来的确还需要一个彻底的市场洗礼才能让人们从旧梦中苏醒。也唯有接下来的深度洗礼,才能让真正优秀的精英脱颖而出,激发出新的龙头以带领世界走向新的高度。

目前各国急于“退出”的政策取向以及向通胀宣战的姿态,尤其很支持以上这样惨淡的经济前景预期。

    另一个加大悲观预期的有力砝码是近期美国看似古怪、实际上万般无奈的所作所为。在没有新理念、新出路的情况下,美国为了自保和复兴,已经不得不放下一贯高贵的身段,不再为世界乃至自己的盟友承担任何责任:美国阴险而巧妙地揭开了欧洲诸国财政危机的内幕,在本已伤痕累累的欧洲伤口上洒下了一把引世界瞩目的“盐”,结果当然是本已难以为继的美元重新获得了市场的青睐;美国还步步为营地把刀口架在了丰田汽车的脖子上,轻松地为美国制造业的复兴和出口之路扫清了障碍;美国还接连掀起与中国的贸易争端,顾不得“西方大哥的一贯主张”,带头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对外国产品设置壁垒,并发誓要在5年内实现本国出口翻番;美国还在伊朗核问题、对台军售等方面突然强硬起来,地区安全乃至世界和平因此阴云密布、吉凶未卜;为防失业率继续攀升和避免上世纪长达十年的高失业率重演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压力,为了弥补老龄化和居民储蓄意愿增强导致的国内消费难以复苏,美国接下来还会使出更多的手段来为自己抢夺国际发展空间,包括以更强大的攻势迫使人民币升值等。以上这些迹象表明,未来两年内,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有可能受到严重挤压,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可能进一步恶化,而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可能会因此而加剧。    

    因此,以保守的思路看未来,应该说:危机真的还没有过去,大萧条似乎还在向我们招手,真正的考验也许就在后面的两年中。越来越觉得,《2012》真有可能不仅仅只是一个有关地球灾难的大片儿,而可能是一个真实的经济灾难的预言。

    悲观也好,乐观也罢,孰是孰非只有届时的事实可以验证。目前真正有意义的是对未来的应对之策。正如巴菲特所说:预测远没有策略更重要。高明的策略应该尽可能考虑到两种极端情况的可能性,而不是简单的一边倒。好的策略应该注重避免灾难性的结局。

  

     

    回望百年投资的兴衰浮沉,究竟有多少归于意外,有多少属于内因?“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虽然见多不怪,但每每念及,总难掩那悲壮与凄凉之后的感慨与迷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严冬有可能不久后再度来临,一味地图大谋快有时候会让事情突然间变得一团糟。

    “未知之未知”或许还有很多,在风险没有来临之前,主动的防病治病和健身强体是永远不会错的。即便最坏的经济预期并不一定很快出现,适时地调整投资思路并优化财务状况,仍有助于长远业绩的稳步提高。不过假如二度衰退真的如期而至了,那么未雨绸缪会让我们获得一个巨大的“危机奶酪”,投资效益就会倍速提升!相反,如果危机再度来敲门,而我们毫无准备,那么这次的危机就一定会破门而入,我们能保证自己还能象上一次那样幸免于难吗?

 

 

                                                                          郭士英

                                                                      2010年2月2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