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风传全国

 xiaoting-77 2010-02-24

茶文化基础知识(三)1.3中国饮茶简史

    (三)唐——风传全国

《旧唐书·李珏传》中说:“茶为食物,无异于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甚。”可见唐时茶已是普遍之物,邻里乡间,人人皆好饮茶。正是因为当时饮茶成风,唐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并且让地方上贡好茶,还在浙江湖州的顾渚山设了产贡茶“紫笋茶”的贡茶院。唐时各个社会阶层对茶的喜欢促进了当时茶的生产,各地的制茶术也日益精进,出现了许多名茶。唐人李肇(zhao,第四声)《唐国史补》便提到了当时的十九种名茶,尤其是产于四川蒙顶山上的石花是当最好的茶,后人还有“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的诗句。

唐代兴茶的风气使许多文人为茶醉心,著名的爱茶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卢仝(tong,第二声)、柳宗元、皎然、皮日休、元稹等。其中最著名的药算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这首诗写下了他本人饮茶的畅快感受。而此时最著名的茶人,便是著名的茶圣——陆羽。陆羽,一名疾,字鸿渐或季疵,号竟陵子,自称为桑竺翁,是复州竟陵(湖北天门市)人,避安史之乱后定居浙江湖州,研究茶事,积十余年心得创作了《茶经》,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写茶的综合著作。《茶经》共为上中下三卷,共有十章: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这十章对唐茶的栽培稻制作饮用都有阐述,对我国茶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唐时茶风盛行有许多的原因,在客观条件上,国家统一,经济实力空前强大,所以茶在此时能得到很好继承和发展。在主观上,茶从前几朝便有美名,广为人所接受,政府和文人的推崇,唐风气的开放自然,还有《茶经》的问世都是其中原因。但是唐茶的推广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原因,那便是佛教的传入。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唐时的佛教得到社会极大的推崇,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佛教的哲学思想为文人所喜。当时社会对僧侣更是十分尊敬,文人墨客也喜好和僧侣为友。当时在中国较为流行的流派为禅宗(当然,在当时并不能这么划分),禅宗的修行有一个极重要的修行方式,即坐禅。坐禅整夜不寐,不能进食,但是能饮茶。一旦佛家茶风盛行,佛门信徒自然争相饮茶,文人雅士也自然在饮茶中追求“禅茶一味”的意境,这就大大提高了茶的普及度和文化性。由唐时茶风的兴起和陆羽对茶的总结规范,可说茶文化的成熟正在此时,而中国的茶和饮茶法也是在此时开始大量向外传播,尤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最大。可以说唐朝是茶文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