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瑞鹤图
卷
北宋 赵佶
绢本 设色
纵51㎝ 横138.2㎝
北宋后期绘画艺术的繁荣,离不开贵为皇帝的宋徽宗的大力倡导与身体力行。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在位期间设立翰林书画院,提倡诗书画结合,注重写生,崇尚细腻生动的画风,使当时宣和画院的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徽宗本人,书法自创“瘦金体”,劲健飘逸,意度天成。绘画方面,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工,为中国古代皇帝中书画造诣最高者。
传世带有赵佶签押的作品较多,题材上人物、山水、花鸟齐备,其中多有画院画家代为捉刀之作。《瑞鹤图》是为数不多的可确认为赵佶亲笔一件纪实性作品。政和壬辰年(1112年)上元之次夕,祥云笼罩汴梁宣德门,十八只丹顶鹤飞翔在宫殿上空,又有二鹤立于殿脊之“鸱尾”上,呈现一派祥瑞之气。赵佶有感于此人间奇景,便以画笔记录下来。图以浅淡石青烘染天空,构图洗练,下部端门上部掩映于祥云中,上部群鹤翔集,姿态各异,呼应有致,动静相宜。用笔细腻精巧,设色清丽雅致,体现了作者扎实的艺术功底和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为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经典之作。
卷中钤元胡行简“樗隐”印,明来复“翠竹黄花”白文长方印,明项元汴“平生珍赏”印,“吴彦良氏”印及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画后作者以瘦金书题记并诗,款“御制御画并书”,签押“天下一人。”卷后有元来复题跋。
着录主要见于《石渠宝笈重编》及阮元《石渠随笔》。《画继》载此图是《宣和睿览册》之一,元中期失群散出,为胡行简所藏,入明以来归项子京收藏,清时入内府。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之后,以赏赐其弟溥杰的名义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其后辗转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
2007-9-21 15:24
瑞鹤图.jpg (376.76 K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