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盒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留言交流
50年代,在新政府的召唤下,一个简朴的、具有男性气质的、母亲式的进步女性形象诞生了。这是一种全然的新审美观,一种革命性的审美观…… 下面这组照片,有的依稀可忆,有的在六十.七十年代还可见,有的甚至八十.九十年代尚存。一群年轻的姑娘们女学生青年妇女小女孩们母亲为女儿穿衣女裙年轻妇女在一起讨论工作中母亲与女儿50年代 革命气质为女性审美标准50年代是一个新的开始,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一个新的国际局势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与社会主义世界。1947年,法国时装大师ChristianDior举办了一场叫“NewLook”的高级成衣秀:尽显身体曲线的贴身外衣、极细修的腰设计、长及小腿的宽阔裙摆、使用了大量的布料来塑造女性化的圆润线条。当丽塔海华斯第一次穿上“NewLook”,她长叹道:“战争结束了,幸亏我们还有新风格的时装!”此后,50年代,这种新时装风靡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女性争相用这种NewLook来塑造妩媚。1949年,在社会主义阵营,赢来了一位R20;大伙伴”,它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它此时,经历了8年抗战、4年内战,面对蒋氏王朝留下的烂摊子,百废待兴。新中国需要在勤劳与节俭中创业。一种由解放区兴起的健康风尚与服装款式色调也随着大军南下西进传遍全国,妖娆华美的旗袍被列宁装、中山装取而代之。社会掀起了鄙夷挂红穿绿的奢侈服饰风尚,“劳动最光荣”,工人阶级的制服与穿着方式成为一种时髦。“心灵美”取代了容貌外表成为社会统一价值取向。新中国的女性,作为“能顶半边天”的主人翁,开始和男人享有同样的权利。禁欲而勤劳的新政府关闭了旧社会剥削女性的机构——妓院,鼓励女人们反抗“媒妁之约”选择自己喜欢的男人结婚,鼓励女人们像男人一样去学习、工作、劳动,也鼓励女人们把时间放在劳作上淡化自己的性别特质。在新政府的召唤下,一个简朴的、具有男性气质的、母亲式的进步女性形象诞生了。这是一种全然的新审美观,一种革命性的审美观,一种革命审美观.新女性,新装扮此时的女装流行着一种质朴简约的风格。来自苏联的布拉吉连衣裙,列宁装以及两用衫,长西裤是主流。女学生大部分穿布拉吉连衣裙,或者是背带式工装裤,最时髦的打扮就是蓝色或者灰色的背带工装裤和白衬衫。布拉吉是来自苏联的一种连衣裙,其款式非常简单:泡泡短袖,泡泡褶皱与圆领连身衣相连,后系腰带。1,劳动的美丽革命工人头当时,女性短发是一种进步的标志。剪发不仅是一种时髦,更有着它意识形态的新意义:剪掉旧时代的“余孽”,换上革命新面貌。这种齐耳的质朴的发行,被称之为“革命头”、“工人头”。他们简单,易于打理,方便劳动。在当时女性当中一种普遍的趋势。这个流行一直到改革开放,才得到改变。到了“破四旧”,不少旧时代过来的摩登女性,为了表明自己的革命态度,不仅把头发剪成工人头,更把自己在1949年以前烫发的照片也加工剪成了“工人头”造型。工装背带裤是新时尚人人参加劳动,建设新中国。需要耐磨耐脏的日常服装。工装与军装的灰蓝绿自然成了最实际的流行色。两用衫女士两用衫是中国妇女50年代乃至六七十年代的主要着装。两用衫以长袖为主,前门襟四粒扣,款式简洁,多用混纺毛料,中长纤维,涤卡等制作。女子也有穿卡曲的,衣身略长,直门襟,宽袖口,宽下摆。2,向苏联学习苏联,在那个时代的中国是一个极端时髦的字眼。就像80年代的“美国”,90年代的“港式”,2000年左右的“日系”一样,成为时尚的代名词.列宁装:最时髦的女装解放初期,苏式列宁装是最时髦的女装,是50年代干部们的标志性服饰。列宁装的式样为双排扣西装开领,腰中系一根布带,双排各有三粒纽扣,这是从苏联学来的服装款式,尽管这种服饰呈现出中性化的特点,但是却在当时显得又洋气又进步又革命,相当受追捧。前苏联女专家给中国带来了布拉吉热1956年,前苏联某领导人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单一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为展示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新面貌,政府提出“人人穿花衣裳”的口号。“爱劳动,穿俏衣”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联援华女专家穿着“布拉吉”是当时效仿的首选。苏联代表着先进文化、苏联的时装自然也成为时髦的象征。“布拉吉”是俄语音译,即连衣裙。一时间,穿花色布拉吉的姑娘们争奇斗艳,形成了新中国前三十年服装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另外,沉寂的旗袍再度在成年女性中复苏。旗袍比以往多的是一分健康自然的气息。旗袍款式简洁,腰身比40年代宽松,很少用刺绣,镶滚等装饰,色彩素雅和谐,体现出“得体大方”的风尚。面料以棉为主,少用丝,毛织物。穿法也多种多样,外罩背心的比较普遍,此外也可搭配毛衣,列宁装,军便服3,中山装:男女都穿的革命套装当新中国领袖的照片第一次出现在世界媒体上后,这套衣服也随之名闻世界。这种服装本身是由孙中山设计: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它是1919年以来国民党共产党两党“革命青年”热衷的款式。新中国建国,中山装定为“国服”,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为了和对岸台湾的中山装进行区分,新中国的中山装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并推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从男性到女性都以穿中山装为时髦为进步。当时的共和国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西方世界称其为“毛式制服”。中山装在中国的流行前前后后持续了半世纪之久。现在,中山装在朝鲜依然是标准制服。
来自: 安徽文武 > 《老照片》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服装事记50年代:工装裤和布拉吉,中山装,列宁装、校服
服装事记50年代:工装裤和布拉吉,中山装,列宁装、校服。列宁装:最时髦的女装:式样为双排扣西装开领,腰中系一根布带,双排各有三粒纽...
50年代外国记者镜头里的中国(组图)
社会鄙夷挂红穿绿的奢侈服饰风尚,旗袍衬映出的悠闲,舒适的女性形象失去了生存的氛围,人们对衣着时尚美的追求化为对革命工作的狂热,...
50年代的“时装”记忆:来看看当年的你有多时髦
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列宁装”开始本是男装上衣,在中国却演变出女装,并成为与中山装齐名的革命...
《温馨传统的50年代 华丽优雅VS平实质朴》中国最著名博客女王干群精美作品编号2012041802
《温馨传统的50年代 华丽优雅VS平实质朴》中国最著名博客女王干群精美作品编号2012041802.20世纪50年代:西方服装史上最优雅的时代。20...
时尚,姜还是老的辣
比起现在只会玩手机的肥宅,当时的喇叭裤青年可要欢脱不羁得多,来看看他们是怎么靠一条喇叭裤slay全场的:总之,在当时的时尚人士眼里...
列宁装曾是中国女性的标配,为何退出了历史舞台?
列宁装曾是中国女性的标配,为何退出了历史舞台?一部服饰变化的历史几乎也是一部国史,在建国初期,我国的女青年喜欢穿着列宁装和布拉...
60-70年代人才知道
“布拉吉”“布拉吉”本是苏联女子的日常服装,50年代,在中国大众的视野中,多是苏联画报、期刊和电影,那里面人物的着装和专门开辟的...
上世纪20张家庭合影,带你重温100年时尚变迁
长袍马褂是清代男子的主要礼仪服装,因其更符合中国人的穿衣习惯,所以一直到1920年代后期才逐渐被长衫取代。因此,改良后的长袍便被称...
60年,那些难以忘怀的消费记忆1(图)
60年,那些难以忘怀的消费记忆1(图)雪花膏、白球鞋、的确良、喇叭裤、北冰洋汽水、大白兔奶糖、BP机、大哥大......这一串串记忆,犹如沙...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