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第六十六章 【译解】: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三十二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第六十七章 【译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三十三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第六十八章 【译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三十四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六十九章 【译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三十五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第七十四章 【译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三十六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第七十二章 【译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三十七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七十四章 【译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第七十六章 【译解】: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 弱可能转强,而强还会转向衰落。 三十九 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第七十八章 【译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柔弱胜刚强。世人皆知而不能行。众人难以做到的事,往往是品行高尚的人所追求的目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第八十一章 【译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