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氏随想

 主力资金的痕迹 2010-03-19

我收藏的投资名博(15)——呆二(6)

(2010-03-19 12:41:54)
 

                                                巴氏随想
                                                                             (2008-05-29 21:57:09)


    兄弟们,我胡汉山又杀回来了,呵呵!
    前一阵忙于一些杂事,许久没有更新博客了,近来个人环境也诸多变化,逼得自己又复杂起来,人生并非只有投资,投资也并非只有二级市场股权投资,这是一个很狭小的范围,有时复杂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也曾质疑自己思考的复杂性,总算找到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答案,虽然还远没有到“道”的层面,不过绕来绕去,巴氏依然是我的最爱。不胡扯思维的杂乱了,有些是多余的,庸人自扰;也很容易把大伙绕晕了,最后云里来云里去,对讨论无益,也就远离个人写博的初衷了。

 

    还是谈谈自己最近学习巴菲特一点心得,供大家探讨。


    1、投资,有两种风格,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前者大成者如索罗斯、罗杰斯、李兆基、后者巴菲特是也,两种风格有截然不同的做法,前者必须是经济学的大成者,必须是先知者,也就是必须比企业本身更了解宏观、行业和企业本身的发展前景,看对了收获颇丰,看错了需得壮士断腕,我将之定位“做投资”,个人用语而已;后者对经济的前瞻能力要求相对较低,并非说后者要求较低,这是两码事,这是个人认为巴氏的追随者很容易的犯的一个错误,很多人学习巴菲特不是说自己真的适合学习巴菲特,而是说巴氏看上去更简单一些,如同技术分析对于初学者的诱惑是一样的,关于简单、复杂的问题还是随后再说,发现自己还是很啰嗦,呵呵!严格的说,它是企业的依附者,它依附于企业应对各种突变情况,它依附于企业实现价值增值,我称之为“做企业”。
    说说两者的优缺点:自上而下,优点是很灵活,它只参与最繁华的价值体现期,尽力去回避价值平稳甚至是回落期,阶段性收益非常好,无论是价值层面的各经济体宏观趋势、行业周期还是企业的黑马驰骋,还是估值层面的板块的重估先后,个人认为这将成为价值投资永恒的主流,这里有人性的弱点也有巴氏的难以复制问题;其缺点是恰恰是巴氏的优点所在:稳健和可复制性,没有人是真正的先知,看对了一次,看对十次,并不代表你能看对下一次,一次犯错误的代价有可能就是前面十次的成果(这里有一个趋势反馈的问题,我们如何应对趋势的反馈信息,太敏感会丢掉大趋势,太迟钝会付出大代价,这一点是和技术分析的困惑是一样的),并不是说巴氏就不会看错,巴氏当然会看错,只不过巴氏限制了他的能力范围,他只关注于能够长期增长的行业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就算进入后企业未如预期业绩回苏,就算付出的价格有点高,但依然能够期待通过企业长期的努力得以反转,通俗的说法是输时间不输钱,当然这和盲目的心理安慰是不同的,当然对于坚定自我判断的长时间煎熬,对于未知未来的恐惧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是我所说的巴氏不容易的地方,学习巴氏没有一点拗劲是不行的。巴氏的可复制性是通过对熟悉企业的不断投资来实现的,因为对于企业的深入理解造就了巴氏的稳健,因为企业价值的长期增长从而造就了重复投资的安全边际和盈利的可能性,比如今年企业的价值是10元,那么我们用8元是有安全边际和收益的,由于企业的成长,明年企业的价值变成了12元,那么企业股价从8元上升为10元后我们还能投资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10元对于12还是有安全边际和收益的。
    “投资界里的企业家,企业界里的投资家”,这是我认为巴氏对于自身定位的最好释义,这是让我玩味了整整几个月的一句话,这是让我越了解老巴越亲近老巴的一句话;投资是能够创造奇迹的一个行业,正是这种魅力使这个行业得以吸引众多非常优秀的人才,但投资却鲜有长期的王者,在投资看来,企业太死板了,太安分了,很多企业一辈子都限于一个行业,企业界里还有一句“不熟不做”,但是为什么这样的商业模式能够造就长期的王者呢?因为其稳健、因为其行业空间的持续增长;那么能不能改良一下企业的这种死板呢?巴菲特做到了,但他是在特定的模式下做到的,他还是限于部分行业,依附于已经是行业非常成功的企业完成的,这和企业从头开始、生生去介入另外一个行业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点。那么长期的王者舍巴氏于谁。


    2、简单、复杂的问题
    我是一个喜欢简单的人,只所以说“喜欢”二字,是因为我曾经是一个很简单的人,现在不是,现在是向往,呵呵!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因为喜欢简单,选的老婆也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希望我女儿也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不过小丫头古灵精怪,希望而已,老婆有时会突然复杂一些,揪我谈心,听我胡扯一通,若有所思,还是简单一点好!简单-》复杂-》简单,后简单不同于前简单,这话说了良久了,只不过过程中还是有所迷惑,或者是原来理解就不够,前简单更多是一种直觉、一种感性,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因为熟了,很简单,直到让上帝发笑的人们开始复杂了(说实在的,我真不知道上帝是因为心喜而欢生呢,还是仁者轻嘲而已),苹果为什么要掉下来,一直长在树上不好吗?纯粹是兴趣?不可能兴趣这么雷同,有点个性不行吗?还是只是对自身使命的一种归宿?总得有点奔头吧?享受过程,结果归宿;还是为了繁衍呢?为什么要繁衍?不繁衍就得死,你可以追求生命的感性,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肯定是生命的理性,感性有错吗?没错,但你不能将之作为一种通行的生命法则,这里,我喜欢的血淋淋解剖下的理性,这里,我喜欢的鲁迅先生的:真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里,我喜欢的小事糊涂、大事清楚;这里,我在文字中寻找那一屁的感性。繁衍,真的彻底的理性吗?繁衍难道不是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生命延续的一种慈爱吗?在这里,我所有所思,让我理解“爱”、“责任”、“使命”,理解因为善良所以残忍,理解商业背后的道德,理解重建道德、信用标准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
    简单、复杂另外一个比喻是,事物往往是多变量影响的,期初的简单是我们只看到我们能感知的变量,从而推断出事物是由其影响的,很简单嘛!随后我们不断发现其他的变量,发现这些变量对于事物方向、程度上的影响,我们开始迷惑,不知索然,我们唯有不断的去一个一个研究,一个一个判断,直到我们发现其中一个或者几个是其中的主导变量,我们变得简单了,我们知道只要抓住这几个变量我们就能判断事物的趋势,另外我们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出于好心,我们告诉其最重要的几个变量,善者遵我所说如约落实,他们对趋势判断大致相同;傲者会说其实很简单嘛,他早就知道,他们对这几个变量会如同其他变量一样,转眼即逝,他们关注的永远是他们当前最感性的那个,至于是不是最重要的那得看运气,所以运气成了他们最终的解释;智者会加大对于这几个变量的关注,以便于从杂乱的变量中脱离出来,智者要得不是不劳而获,要得思想的交流,智者也知道人力终限,尽本分,听天命。


    3、改良巴菲特
    可能老友要抽我嘴巴了,你不是提倡原味巴菲特的吗?怎么一会儿又成了改良巴菲特,革命立场太不坚定了,一如有老友说我,不是长期持有的嘛?怎么跑的比兔子还快?我的解释很简单,学徒,我所说的都是我目前对于巴氏的理解,对错另说,那是水平的问题,但有一点很重要,你必须是一个认真的学徒,咱自认为尚可。提倡原味巴菲特是为了学透巴菲特,没有深入的思考和血淋淋的实战经验,我们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巴菲特的,我也没有说不能改良巴菲特,只不过要谨慎,有人说你这是狡辩,客官莫急,回头听我细细道来;第二个问题,长期持有是在估值层面比较稳定的基础上,巴氏不是不关注估值层面,只不过不是那么敏感而已,我也没有跑的比兔子快,除了6000点附近跑了我认为估值到位的个股外,我一直持有其他个股到现在,只不过我认为6000点的大部分个股都已极大依附于估值层面了,在二级市场做投资有一点要分清楚,价值归于价值,估值归于估值;后来一直没有杀入,最主要的是被杂事所逼根本没时间顾及;作为投资者,我们最终一定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前几天和兵哥讨论的时候,我谈到投资生涯的问题,我说如果我前十年参与投资的话,我很可能是个技术派,因为那时根本没有价值投资、更不要说巴氏投资的土壤了,所以我觉得老一辈从技术转为价值投资没什么不对,只不过白纸画画更容易一些而已,我学习巴氏是因为我认为在我的投资生涯中能够迎来巴氏投资的黄金时期;一种思想如果没有实践的土壤就不能称之为成功的思想,应称之为前瞻的思想,这是思想家应该干的事情,不是投资者干的。逼到后来,兵哥说一个老婆子听消息(也是分析)买入一只股票赚了钱,然后永久退出,算不算成功的投资,我说算,只要她不再进入,关键是人性的贪婪会让她再次进入这个对他来说已经非常有诱惑的市场。我给兵哥接一句,你小子还唯物主义了),但在学徒期间,我们真正应该关注是学艺的长进而非成败本身,过分注重成败会让你失去尝试的勇气。
    为什么说改良巴菲特呢?严格的说,不叫“改良”叫“适应”,只不过搞了一噱头,看样子自己吹牛的毛病又来了,巴氏是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地点做了特定的事情;巴氏在美国的、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是非常成功的,但在中国一定能成功吗?不一定;因为巴氏有两点非常重要,一企业价值长期增长,这需要一个企业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有一个很成熟的经营体制,而国内大都是企业都是强周期性的,所以我们只能从弱周期行业龙头中去寻找麟毛凤角,二资本市场成熟稳定,国内估值层面的波动在我看来没有做空机制之前很难改善,当然个人认为资本市场的成熟远比企业的长期繁荣来得容易的多,复制美国资本市场容易,复制美国经济增长(非经济模式)则是难上加难,个人理解,美国经济后期除新经济外,大致是霸权经济,靠军事、政治、金融上掠夺其他经济体维持的,中国经济的在依靠经济全球化、低附加值产业转移、成本推动型模式渐遇瓶颈后出路又在何方,靠中庸、和谐之道。
    改良巴菲特,两招,一招是我们只做麟毛凤角,别的不碰,这类企业长期价值增长明显,往往也导致市场估值稳定,这时我们可以尝试原味巴菲特,当然问题是这类企业往往不便宜;另外一招,我们比巴菲特做的更累一些,更频繁的关注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估值极致;无论是那一种,我们都要收缩研究范围、降低回报预期,所以我说巴氏是不适合机构的,至少在短期我无法看到,在此,对巴氏执着者表示敬意!虽然我们的目的肯定是唯物的,但过程的艰辛,承受不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