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价值与成长的握手

 佳歌3 2016-11-13

  价值与成长的握手,定性与定量的拥抱,皆为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尝试用我的【X Y估值模型】解释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之争。

    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从根本上讲,都是基本面投资,即基于公司基本面的判断进行投资,这两个流派即是通常所说的“赚公司的钱”。这与基于K线的技术派与基于投资者群体心理的趋势投资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即是通常所说的“赚市场的钱”。(其实,无论赚哪个钱都是合法的,也无关道德,只要最终能赚到钱,都是Winner)

    最传统的价值投资者,强调的是“以大大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然后持有,等待价格回归价值,这一理论的鼻祖便是巴菲特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成长投资的大师是菲利普-费舍,主要理念是买入优秀的成长型公司的股票,等待股价随着公司的成长而上升。

    巴菲特则是从最初的格雷厄姆理念,吸收了费雪的理念精华(在芒格的帮助之下),升华为85%的格雷厄姆 15%的费雪,将老格的理念提升为“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的新理念。

    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价值投资流派和成长投资流派(这里先把“伪价值投资”和“伪成长投资”先排除掉)之争的核心点在于两个方面:估值判断问题、定性与定量的问题。

    传统的价值投资者更强调估值和定量分析,而成长投资者更在乎定性的判断。

    在这里,我尝试着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即X Y的估值模型。

    即:公司内在价值 = 显性价值X 隐形价值Y

    上述公式中的“显性价值X”, 即是用传统的价值评价方法(如DCF模型等)可以量化计算的价值(其中当然有对未来现金流及折现率等参数的人为预测和估算,这本身就会有偏差);这些估值模型是以可量化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出发点的;然而,对财务报表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财务数据的原始数据所记录的都是可以准确量化和记录的数据;这便是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然而,还有很多要素,是无法准确量化和记录的,它们是无法反应到公司财务报表之中的,例如:公司的管理层品行与能力、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客户满意度和粘性、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公司研发新产品的潜能等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有价值的要素,它们应该是组成公司内在价值的一部分,但是,按照传统的估值模型,在显性价值X中却没有计算进去。而这些要素,却是成长投资者最看重的要素。因此,我把这种价值定义为隐形价值Y。

    这样,公司内在价值 = 显性价值X 隐形价值Y, 既包含了传统价值投资者看重的量化估值,也包含了成长投资者看重的定性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X Y的值,也会变化的。同时,Y值与X值之间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那么,Y值如何来确定呢? 目前没有一个估值模型,完全是因人而已。这便是“投资的艺术”,完全跟投资者本人的知识、经验、眼光和判断力等能力有关。

    我在这里尝试用一种定性要素因子分解的综合评价模型来评价(请注意,仅仅是为了表达一种思路,而不是一个准确的评估方法),如下图:

    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定一家公司相对于行业均值的“综合溢价比例”。

    然后,我们给Y确定一个值:Y = X * 公司综合溢价比例。

    然后 【X Y】 = X  X * 公司综合溢价比例 = X * ( 1 公司综合溢价比例)。

    这时候,“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这一标准就以【X Y】作为内在价值参考标准,而不再是以X作为参考标准了。

    这个模型例子只想说明,隐形价值Y是存在的,将来人们有可能找到准确评估它的办法,只是现在还没有一种科学的、经实践验证通用模型而已。

    这样的话,如果投资者对Y的价值评估分值很高,那么X Y就会很高,反过来,Y值也有可能是负值,就意味着从定性角度看,真正的内在价值要在“显性价值X”上做减法的。

    假设公司其它条件没有任何变化,只是换了一个缺德无能又贪钱的CEO,那么按照传统价值评估方法, 显性价值X应该是没有变化的,但现在,隐形Y值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负值,{X Y}就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你按照原来的价值投资方法做投资,就掉进了一个深深的“价值陷阱”。

    在这种X Y模型之下,价值投资派与成长投资派统一了,是一家人了,大家都在t1时刻以低于【X Y 】的内涵价值买入,在t2时刻当股价超出【X2 Y2】时卖出。

    这时,江山大统了,流派之争消失了,大家都不会攻击你的方法好还是我的方法好。而要看你的能力强项在判断X的价值还是在于判断Y的价值上。 如果你很牛逼,把X判断的很准确,你就是价值投资者,如果你很牛逼,把Y的价值判断的很准确,你就是成长投资者,如果你非常牛逼,把X和Y的值都判断准确了,你就是两大派的综合大教主 !!

    如此,还有什么好争的 ?皆为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

。。。。。。。。。。。。。。。。。。。。。。。。。。。。。。。。。。。。。。。。。。。。。。。。。

    网友评论:

    kE_XueQiu:如果在估算X的时候,就已经把Y里面的因素考虑进去了,最后还把Y再算进去一遍,会不会重复呢……?其实我觉得,价值和成长本没有必要分那么清楚。关键问题还是“内在价值”和影响内在价值的那些因素....可能文中的“公司综合溢价比例”可以体现在贴现率上?

    沽上犇牛:在当下市场,我给管理层也就是人的因素权重最少是50%。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领导,公司的火力才能迸发,看看科伦,看看天士力,再看看同仁堂和中新。

    二元思考:很好的思路,但模型可能有问题,因为Dcf估值模型本身就是基于公司未来增长的定性判断下的定量分析,例如未来5年的增长率,剩余价值等。你所说的隐形已包含在估值模型中,这也是一个公司同样Dcf工具,但估值千姿百态的原因。

    在价值投资体系中,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的争论焦点实际在于内在价值的不同理解,即静态价值或是附加动态价值。静态为当下可以看得到的资产和未来内生自由现金流折现;而动态则是新增业务而带来的外延增长型自由现金流。

    成长型公司的魅力在于颠覆性地高速增长,是蕴含倍增高收益的可能性。而价值型投资则是追求价格向价值的回归,大致体现路径为稳定性分红收益。

    简化举例:A公司未来5年业绩不增长,当年Pe为5,分红50%,社会平均资金成本为4%。买入这个公司大致可以归为价值型投资。

    而B公司,未来5年预期年50%增长,现在30倍Pe,依然买入那只能归于成长型投资。

    在二元看来,两者无好坏之分,但后者无疑对于投资者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不仅要看得懂专业,还有看得清需求,这无疑风险更大。从历史上,投资成长股的残存大师很少。其源于高成长型公司大多来自科技的颠覆,而一个人或是公司几十年长期领先市场这是屈指可数,这也是巴老曾经说的微软和苹果是伟大的公司,但他依然看不透未来二十年。

    另外,我最近有个新的思考,即投资高成长股,应归属赚市场的钱行列。高成长意味着持续高研发再投入,自由现金较少,赚企业的钱实则很难!

    耐力投资:嗯,我只是想把思路理清楚,把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的本质关系理清楚,我那个模型肯定是有问题的,只是为了说明思路而临时设计的,有一些要素已经包含在DCF估值时的预测中了,也就是包含在显性价值X中了,但有些肯定是没有包含的。另外,与存在大量的“伪价值投资”一样,存在着大量的“伪成长投资”者,把概念股当成长股来炒作。

    renjunjie:我吹毛求疵一下:

    1、与“成长型投资”对应的是“价值型投资”(不是价值投资)。前者因看好企业的未来,所以愿意承担眼前的低收益;后者因不看好企业未来,因此不愿承担眼前的低收益。

    2、格雷厄姆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不同于上述的两种类型,它强调的是企业内在价值与价格的比例(不是简单的本益比)。只是格老更强调隐藏在企业资产与历史盈利记录中的内在价值,而巴菲特更看重隐藏在企业未来的内在价值。当他们认为有足够安全边际时,即买入。

    3、由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充分考虑了企业未来,因此所谓“价值”已经包含了“成长”因子。正如巴菲特自己所说:价值和成长其实是互为一体的。以此为基点,“握手”之说,就似乎显得有些不够严谨。

    4、芒格所说并被巴菲特采纳的“以合理价格买入优异企业”,已经隐藏了对“Y”价值的考虑。比如,当用“合理价格”替换“便宜价格”时,其实就已经带入了这一考虑。可能是出于谨慎,个人认为两位投资智者似乎更多地把“Y”价值视为企业成长的确定性和隐性安全边际,而不愿大幅调整内在价值的计算或在显性安全边际(市盈率等)上做过多的让步。

    5、总而言之,耐力兄提出的“Y”价值是有道理的,只是在巴菲特和芒格那里,这一价值更多地被定义为(企业成长的)确定性和买入价格上可以做出有限度地让步。当然,更重要的也许是:那些有“Y”价值的公司才能有资格进入他们的“重要投资部位”。

    闲看花:还是任老师靠谱些——正如巴菲特自己所说:价值和成长其实是互为一体的。以此为基点,“握手”之说,就似乎显得有些不够严谨。

    哈囉超伟:所谓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格雷厄姆早就作过讨论,两者之间没有根本的差别,只是前者相对更注重历史纪录,后者相对更注重未来预期,但是格雷厄姆认为统计上来说预测未来Y的难度远远大于统计历史X的难度,所以他奉劝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对于未来的预期Y尽量慎重,也就是说在估值时X要占大得多的权重,除非你自认为真的能够精准的预测未来。

    巴菲特85%和15%的说法就是对格雷厄姆X和费雪Y的最好诠释,他自己也说过,在资金量小的时候格雷厄姆基本可以独步天下,只有在资金量足够大的时候才有必要考虑15%的费雪,也就是加入少许对Y的预期。

    我认为格雷厄姆作为价值投资的开山鼻祖被现在的散户忽视了,总认为他提倡的是烟蒂投资,不太适合当下的市场,只记得巴菲特、费雪、林奇的传奇。其实这是一种肤浅的误解罢了,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相对来说更具永恒价值。我个人非常喜欢他总是从统计的角度阐述观点,虽然行文有些拖泥带水。每一次读格雷厄姆,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进步。虽然天下有18般武艺,各领风骚,但最适合普通散户的非格雷厄姆莫属,其他的武艺普通人容易走火入魔。

    徐不松:如果你很牛逼,把X判断的很准确,你就是价值投资者,如果你很牛逼,把Y的价值判断的很准确,你就是成长投资者,如果你非常牛逼,把X和Y的值都判断准确了,你就是两大派的综合大教主 !

    静态价值和动态价值,提法不错。但是,其实所谓静态的价值,有可能维持不住而萎缩,所以选股时追求动态价值提升能力强的股,正是为了避免萎缩。这里打个比方,国足赛前决心与赛绩的关系,我把这个决定因素定义为a b!

    a是决心,b是能力

    国足决心保平争胜,由于决心小能力有限并努力不够提升不够,导致连“保平”这个最低目标都做不到。

    若国足决心全力争胜,则备战努力程度好,赛场上也更拼,则至少可以保平,胜利的概率也变大很多。

    选股的道理类似,若以耐力投资说的x作为选股目标标准,但由于能力所限制,可能选不到一个价值稳定住的股,而选到一个价值萎缩的股,那样安全边际就会动态下降。若以x y作为选股目标标准,则即使能力有限,也会在选股中极力提高,使得自己就算选不到高增长股,也可以选到低增长股或者起码业绩不萎缩的股。

    怎样提高选股标准?说起来也简单!先圈定有前景(非概念,要有实质受益)的行业,从中找出真正能受益的非概念的高增长管理层高品德的股!

    最后,我要说,选股能力暂时比别人差不要紧,但耐力比别人强,可以从套牢变获利,甚至大幅反转!此龟兔赛跑之道也!

    用户4552365472:呵呵,我认为成长型投资把重点放在研究企业的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上。而价值投资侧重关注的是企业的显性风险和隐性风险。

    华阳_huayang0808:公司内在价值 = 显性价值X 隐形价值Y。要看你的能力强项在判断X的价值还是在于判断Y的价值上。如果你把X判断的很准确,你就是价值投资者;如果你把Y的价值判断的很准确,你就是成长投资者;成长股的魅力在于颠覆性增长,是倍增高收益的可能。而价值投资则是高于市场资金成本的稳定性分红收益过程。如果你把X和Y的值都判断准确了,你就是股票市场的全能选手!

    guangya:楼主说的很对,个人感觉投资就是你看懂企业做得生意,因而明白企业的价值。看过去用的是经验,看未来堵的是眼光。但是赚大钱应当是赌未来,找到一个乘风而起的猪~

    种桃种李种春风: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做《怎样评估成长股的内在价值》。书中的一段关于价值投资与成长性投资的论述比较精彩,价值投资者致力于以低价买入资产,以防未来不确定性给资本带来风险,相反,成长型投资者倾向于以相对高的价格买入,以期公司未来盈利增长带动股价的提升。作者还强调了格雷厄姆后期买入过一个叫GEICO的股票,是典型的成长股,获得了他以往未曾达到的成功,并且在某版的证券分析有另辟一章,专门讲成长股,但后来再版删掉了 。

    恰好:楼主设想的模型,不就是格雷厄姆的定量 定性么?只不过格雷厄姆更强调财务方面的定性,而巴菲特师从费雪之后更强调业务和人方面的定性而已。

    楼主的模式存在两个严重问题:

    1、试图将定性因素定量化,这其实上犯了那些“企业成功学”一样的毛病,这将可能导致定性混乱。定性因素难免受主观偏见巨大影响,比如一年半前用楼主的模型来给茅台和张裕评分,这个定性因子权重将可能极大,而一年之后,当初评判的许多主观美感恐怕早已荡然无存,而且如果当初因此而高价买入,现在必生厌恶之心,从而又可能导致主观判断评分过低。

    2、另外一个更恐怖的因素是必然导致双重估值。如果一个公司生意好,多半其市场估值比较高,同时,主观定性判断评分也可能相当高,这必将导致严重的双重估值,因为定性因素大部分可能已经体现在业绩和股价里了。相反的情形,如果一个公司长期生意差,主观定性多半也不会太高,比如一年半前的港股金山软件,多年来形象普普通通,市场完全忽略了公司三年来的努力转型,这一年来股价一飞冲天之后,市场对公司大大改观,这是双重低估导致赔率大幅提高的例子。

    结论:楼主的想法不错,但现有模型会导致严重偏差,其实是走了前人的烂路子。可以参考行为投资学派的学说,大刀阔爷地简化和优化模型。主要建议是放弃DCF这种太过麻烦太过主观,而且又不精准,敏感度还非常高的模型,另外就是放弃太过细化的定性评分。再有就是对于评分,不建议采用百分制,建议采用正负分制,不好的因素用负分表示,直接抵销正面因素,这样,负面因素会一目了然,对于价值毁灭者,不应该有正分,应该考虑卖空。

    邢台草帽:以我现在的理解,我认为很多人对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是理解错误的。其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加入了对未来预测的因素。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本质上就是为了抛弃预测因素的方法,巴菲特作为他的学生,不可能不明白,巴菲特又怎么可能去添上预测因素这个大弊端呢?很多人说,巴菲特认同企业的价值就是未来现金流折现。大家想想,这怎么可能? 巴菲特又不是神仙,他怎么知道企业能存活多长时间,而且还能知道未来数年这个企业能赚多少钱?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要加上预测因素的估值模型都是不靠普的,因为这就代表了你已经具有了预测能力。如果真能预测,那就直接预测股价好了,何必还多此一举的去预测企业的盈利?所以对一个企业价值的估值就是对企业当前稳定盈利状态的评估,和未来没有任何关系。这个估值里面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盈利能力,一部分是稳定性。稳定性就是巴菲特说的护城河,护城河越宽,稳定性越好,也才越有估值的基础。盈利能力就是就是收入的快慢,赚钱越快的,估值自然越高。如果脱离了这两个因素的任何一个,那这个企业就是无法估值的,应该放弃,当然这和一个人的能力圈有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说,根本就不用分价值型投资和成长性投资。如果一个企业成长很快,但是你判断不出它的护城河,那你怎样给他估值?根本就是做不到的。所以我认为大部分人理解的角度出了问题,非要去加入预测的因素,那这条道走100年也走不通。

    伪币制造者:有必要补充说明的是:从企业的生命周期来看,企业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落期。象巴菲特这样的价值投资者一般到第3阶段才会介入,因此才能基于企业长期稳定的经营记录,低增长预期来做估值。而A股二级市场的成长投资,主要集中于第2阶段,这个阶段的增长高速,但一般难以持续,业绩波动很大。这两个阶段的投资方法,其实很难统一在一个框架和模型里。

    renjunjie:判断企业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以及具体的成长率并不容易,找出驱动企业成长的要素(外部和内部),然后看它们是否还在以及是否可以被轻易模仿(内部),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伪币制造者:当代的新兴产业,高科技公司等,其成长是爆发式的,这些高成长企业的成长周期现在非常短,可谓转瞬即逝,因此基于定性分析才是主要方法,定量分析几乎失效。判断企业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其实有一些规则可循,有些企业各个周期很长,有些企业周期很短,比如可口可乐,当初巴菲特购买的时候,可口可乐显然处于成熟期,低增长特征很明显,但它的低增长期时间很长,足够让巴菲特赚个盆满钵满。而FACEBOOK,GOOGLE等公司,其发展基本上就是爆发式的。

    renjunjie:如果是巴式投资,则新兴产业和高科技公司一般不在备选之列,因此也就无所谓定性、定量之说;关于可口可乐,根据Hagstrom提供的数据,1981-1988年股东盈余年复合增长17.8%,根据Mary Buffett提供的数据,1983-1993年每股收益年复合增长17.3%。巴菲特1988买入时,市场都不看好可口可乐,认为规模太大,增长乏力,价格也毫无吸引力……

    Passion启航:变量越少越好,变量多了就像预测经济一样,几乎不可能,预测一场足球比赛胜负容易,同时预测14场就是小概率游戏了。

    renjunjie :我们的失败再度突显了一项原则的重要性,那就是别把事情搞得太复杂,尽量让事情简单化,这项原则广泛运用于我们的投资以及事业经营之上,如果某项决策只有一个变量,而这变量有九成的成功机率,那么很显然你就会有九成的胜算,但如果你必须克服十项变量才能达到目标,那么最后成功的机率将只有35%。——巴菲特2004年信

    耐力投资:“化繁为简”是大师级的最终归宿,但它却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长期积累过程而修炼出来的结果,是一个大师级水平才拥有的能力圈。没有一招一式的长期苦练,成就不了“一刀毙命”的高手神功。没有日日修行的积累,成就不了”一语道破天机”的高僧境界。没有十年寒窗的苦读,难进高等学府的大门。老巴做一项投资,几小时就搞定了,而且成功概率极高,普通大众有这神功吗?

    renjunjie:你已经是大师了,因为巴菲特的整体投资目标就是购买力不下降 适当的利率。其实刚才引述的巴菲特的话,讲的不是投资系统,而是选择什么样的投资项目。比如,投资可乐,你可能只需要3-5个要素要考虑,但投资微软,需要考虑的要素可能远比3-5个多很多,从而会加大决策(也就是投资)风险。

    整理巴菲特的投资系统,比较起来,真不知是你的简单,还是他老人家的简单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