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礎課程_資訊素養

 萤之光2 2010-03-22

通識教育中心基礎課程「資訊素養」規劃

一、課程實施之必要

  在各種文字、聲音與影像資訊量不斷快速增加的時代,一個大學生除了具備各種資訊硬體與軟體操作與使用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具有使用不斷出現的文字影音等資訊,來組織與建構自己的知識與形成使用資訊的能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具不斷組織與創新資訊能力的數位時代人。

 

二、目前僅有以資訊基礎科技能力為授課目標的相關課程 (詳細課程名稱見附件)

  (一)大一上學期:「計算機概論」為大一新生必修課程,上學期統稱計算機概論,多為 2 學分課程,唯有資電學院為 3 學分之課程。
(二)大一下學期:課程名稱依各學系需求而有不同,還是以資訊技術講授為主
 

1. 商學院:「資訊網路」, 2 學分

2. 理學院:計算機程式語言或套裝軟體, 2 學分

3. 工學院:計算機程式語言或套裝軟體, 2 學分

4. 人文學院:「套裝軟體」, 2 學分

5. 建設學院:計算機程式語言或套裝軟體, 2 學分

6. 資電學院:計算機概論(二), 3 學分(另有 1 學分實習課)

 

 

 

 

 

 

三、此課程為 0 學分必修課程

 
因資訊素養是希望學生能在基本資訊科技使用能力支持下,能進行資訊之蒐集、整理、評估判斷與運用,並能注意到相關的倫理要求,為一種強調整合既有相關課程之課程所以學分數為 0 ,但為每位逢甲學生修畢獲得通過始得畢業之課程。

 

 

四、課程實施方式與預期之成效

 

資訊素養課程主要是透過結合既有資訊共同課程與通識教育的基礎課程,要求學生完成五個由資訊素養課程委員會研議的作業,希望經由此五個作業,使每個逢甲大學學生都可在資訊基礎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具備資訊的評估、搜尋與合乎倫理規範的使用資訊能力,並進而能組織與創造新的或具價值之事物。經由此課程的實施,將使本校學生具備使用圖書館與各種實體與虛擬社會資源之能力,以使其具有更好的就業競爭力與自我成長之可能。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架構與能力指標

 

課程名稱

學分

能力指標

國 文

4

表達力

英 文

6

文明史

3

行動力

公民素養

3

資訊素養

0

組織力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關係圖

 

  基礎課程關係圖

 

 

五、資訊素養內涵界定及與現有課程之整合架構

 

能力

類別

資 訊 素 養 內 涵

現有課程與作業

協助作業
評量之課程

需要之
資訊能力

資訊

基本

技能

1. 電腦知識與使用能力

「計算機概論」與「資訊網路」 … 等

依授課教師

安排 *

Microsoft Office 、網頁製作、簡易影像剪輯技巧

2. 各種套裝軟體及網頁建置能力

訊息統整面向

資訊應用能力

3. 資訊搜尋、評價、使用能力

作業一:
資料蒐集彙整報告

文明史

資料庫搜尋使用、 Word 、 PowerPoint

作業二:
危機處理個案分析

軍訓

資料庫搜尋使用、 Word 、 PowerPoint

行為認知面向

4. 認識並能實踐資訊倫理(包含智慧財產權隱私等)

作業三:
資訊倫理案例分析

公民素養

(法律知能)

Word 、 PowerPoint

社會認識面向

5. 認識並能實踐資訊的社會創新能力

作業四:
社會機構參訪報告

公民素養

(社會知能)

Word 、 PowerPoint

自我定位面向

6. 知道如何用不同媒體與語言展現自我

作業五:
自我介紹影片

大一英文

簡易影像剪輯技巧

 

* 會請授課教師在課程中協助學生具備基本影像剪輯能力,或另外協調資訊中心、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傳播學程開設短期課程。

 

 

六、資訊素養的能力面向及其相互整合性

(一)資訊素養之定義

 

1. 根據 “ Information Literacy as a Liberal Art ” (By J. J. Shapiro and S. K. Hughes ) 之定義:

An Information Liberacy Curriculum - Seven dimensions of literacy can be identified

•  Tool literacy

•  Resource literacy

•  Social-structural literacy

•  Research literacy

•  Publishing literacy

•  Emerging literacy

•  Critical literacy

 

 

2. 逢甲大學幾年會議之統整結論:

可在資訊基礎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具備資訊的評估、搜尋與合乎倫理規範的使用資訊能力,並進而能組織與創造新的或具價值之事物。

 

(二)資訊素養之能力面向

自 我 定 位

社 會 認 識

行 為 認 知

訊 息 統 整

基 礎 技 能

 

(三)各面向之相互整合性與可實踐性

  資訊素養著重應用能力,故應融入既有課程中,但為求有普遍性之實施效果與逐步改進之可能,故採取與既有通識教育基礎課程結合之方式實施。

(四)圖示

  通識教育基礎課程結合圖
 
資 訊 統 整 能 力
 
大一英文
關係導向圖
自我定位

公民素養(社會知能)

社會認識

公民素養(法律知能)

行為認知

文明史
軍訓

訊息統整

「計算機概論」
與「資訊網路」

資訊基本技能
 
操 作 資 訊 工 具 之 技 能
 
 

 

七、具體作法

 

 

作業一 :資料蒐集彙整報告

能力向度:訊息統整面向

能力指標:使學生有資訊搜尋、評價、使用能力

搭配課程:通識基礎課程「文明史」

實施方式:此作業之執行是請文明史授課教師將學生分組後,指定主題或要求學生進行對某場演講活動做相關介紹,蒐集相關資訊,製作成網頁、 powerpoint 或數位多媒體之形式展現成果,作業將放置於學生專屬之 e-portfolio 中,或可在文明史課堂上,同學上台報告其作業成果,藉由同儕評比競爭的方式,使同學互相觀摩學習。

預期成效:學生能相互合作蒐集、評估和使用資訊。

 

 

作業二 :危機處理個案分析

能力向度:訊息統整面向

能力指標:使學生有資訊搜尋、評價、使用能力

搭配課程:大一之軍訓課程

實施方式:軍訓課程中,要求學生依照授課教師指導,以分組或個人完成之方式,對於真實生活或軍事活動中的危機個案,提出分析報告,並將成果放置於其各自的 e-portfolio 中,最後請授課教師選擇出優良之報告送通識教育中心彙整上網。

預期成效:學生能相互合作蒐集、評估和使用資訊。

 

 

作業三 :資訊倫理案例分析

能力向度:行為認知面向

能力指標:使學生認識並能實踐資訊倫理

搭配課程:通識基礎課程「公民素養」(法律知能)

實施方式:將在「公民素養」 ( 法律知能 ) 課程中增加有關資訊倫理與社會責任的案例知識,並要求同學以書面報告等方式呈現,此外,安排業界及學術界相關專家來為同學演說,增加資訊倫理的觀念,並將建立資訊倫理之相關題庫,未來將放置於網路教室之資料庫中,讓同學自行上網做測驗,並進行評分看是否達到標準。

預期成效:能讓學生瞭解有關資訊倫理和社會責任的相關訊息,甚至相關法律常識。

 

 

作業四 :社會機構參訪報告

能力向度:社會認識面向

能力指標:使學生認識並能實踐資訊的社會創新能力

搭配課程:通識基礎課程「公民素養」之(社會知能)

實施方式: 於「公民素養」(社會知能)課程中,安排校外參訪一次,要求學生將參訪之地點和內容,做一數位多媒體的專題介紹,並配合學校圖書館所提供之電子資料庫,做深入之參訪對象介紹。作業需編輯為文字與圖像之檔案,於課堂上發表,經教師認可登記後,上傳至學生個人之 e-portfolio 中。

預期成效:學生能利用資訊工具,進行社會資源整合並融會貫通將此資訊傳遞出去。

 

 

作業五 :自我介紹影片

能力向度:自我定位面向

能力指標:使學生知道如何學習及自我介紹

搭配課程:大一英文(下學期)

實施方式:請大一英文教師於課程中要求學生依授課老師規定以個人或團體之方式,製作英文自我介紹影音檔,片長時間約 2 至 5 分鐘,老師只需登記有繳交作業與否,並記錄於資訊素養作業五成績簿中,且選出優良作品至通識教育中心,通識教育中心將組成評審委員會進行優良作品評核,選出優勝作品給予獎勵。

預期成效:學生有獨力完成表現自我特色之多媒體檔案之能力 。

 

 

八、成績評量方式

 

(一)以上五個作業之評量皆分為「通過」或「不通過」兩種

(二)完成所有作業後且皆獲配合課程教師評量通過者,將由通識教育中心彙整送註冊組登錄,並在學生之成績單上註記資訊素養通過。

(三)此五項作業皆要求學生放置在其個人之 E-portfolio (學生歷程)中,並請學習導師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指導。

(四)未完成作業者,將由通識教育中心彙整名單,要求其參與於寒暑假開設之補修課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