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过多病因和发病机制

 老玩童 2010-03-23

水过多病因和发病机制

文章来源:医学教育网 2009-7-17 10:52:46 文字大小:【】【】【
-

  多因水调节机制障碍,而又未限制饮水或不恰当补液引起。

  一、抗利尿激素代偿性分泌增多其特征是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和(或)胶体惨透压下降,总容量过多,有效循环容量减少,体液积聚在“第三间隙”。常见于:①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等所致的全身性静脉压增高;②下腔静脉阻塞、门静脉阻塞等引起的局部静脉压增高;③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④肝硬化等致静水压升高和胶体惨遭压下降。

  二、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

  由于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地分泌过多所致,其特征是体液总量明显增多,有效循环血容量和细胞内液增加,血钠低;一般不出现浮肿。

  三、肾排水障碍多见于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致肾血流量及肾小球阳 率降低,而摄入水分未加限制时。水、销滤过率低而肾近曲小管对锅、水的重吸收增加,水、钠进入肾远曲小管减少,水的排泄障碍( 如补水过多更易发生),但有效循环血容量大致正常。

  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皮质、盐皮质激素分泌不足,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在人水量过多时容易导致水源留。

  五、重建渗透阈特点是肾排泄水功能正常,但能兴奋 ADH 分泌的渗透阔降低(如孕妇),可能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有关。

  六、医源性抗利尿激素用量过多如尿崩症治疗不当。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