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雕塑大师罗丹建筑与雕塑欣赏 2009-08-06 21:48:02 阅读464 评论17 字号:大中小
《加萊義民》是羅丹應加萊市長德瓦佛蘭的邀請而製作的。14世紀英法百年戰爭中,法國北部的加萊為英軍包圍。為了挽救全城百姓的生命,六位有聲望的市民被迫在脖子上套上繩子,將城市的鑰匙獻給英國國王。這幾位市民英勇犧牲的精神感動了整個城市,他們被市民奉為加萊的城市英雄。羅丹被請來為此次作紀念性的雕塑,他按照英國的編年史家法薩特所描繪的樣子,塑造了一群身穿麻布衣服、手捧鑰匙的義民形象。 羅丹這套《加萊義民》的創作手法,是先塑造出裸體習作,再將其套上衣服浸泡進石膏水中獲取衣紋的處理手法,這樣處理一方面人物的形體動作顯得極為真實,一方面使這些英雄走向死亡時視死如歸、堅定不移的精神氣質呼之欲出。此外,衣服上下垂的直線條使人聯想到哥特式教堂的垂直建築,銅像上的光線感更強調了這一效果,給人一種中世紀葬禮的嚴肅和莊重感。
《巴尔扎克像》/1891-1892年/青銅,52.70 x 39.37 x 32.38 釐米 巴尔扎克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的96部互有关联的長篇、中篇系列小說《人間喜剧》,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當羅丹接受了為巴尔扎克作紀念碑雕塑的訂單時,巴尔扎克已經去世48年了。雕塑家去巴尔扎克的家鄉探訪,甚至從作家的裁縫那兒得到了他的衣服尺寸,幾年的時間內羅丹創作了四十多件研究习作。 最終,羅丹將巴尔扎克製作成一個披头散发、穿著睡衣的、正在思考的艺术家形象。公众被這件看似粗俗的作品所激怒,对罗丹進行了猛烈的攻击。双臂交疊的动势,與精到的頭部塑造一起構成了一個充滿力量的形象,完美地表現了主人公沉浸於思考的瞬間。 关于这件作品,还有个广泛流传的故事。 罗丹完成了《巴爾扎克 》以后,他的几个学生来到了他的工作室,当学生们看到这件作品的时候,都惊讶地看着那一双精彩无比的手。嘴里发出了“这手,这手”,不料罗丹拿起了一柄铁斧,咣裆一声就把巴爾扎克一双手砸了下来。面对惊恐万状的学生们,罗丹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已经破坏了整个作品这个整体,所以我不得不砍掉它。任何时候,整体总是比局部更重要!”无法证实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是我却相信,真正的大师,为了作品的整体完整,是能够下的了这样的辣手和狠心的。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
罗丹的雕塑作品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如 《地狱之门》、《加莱义民》那般凝重深邃,有毁灭中崇高的悲剧感和宏大的沉默;另一类则如《吻》、《永恒的偶像》以及一些关于手中人体的雕塑,往往以洁白的大理石石材 ,在充满生机的身体的缠绕中捕捉最美妙的瞬间,带来悱恻的温柔与忧伤或者爱的美妙。
《吻》 这件作品也是世界闻名的雕塑。
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 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没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使我们得以神游于心灵的波涛,生命的奥义,宇宙的玄远,创造的神奇。 这是《地狱之门》最上面的3个人
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超越了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域,成为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
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罗丹对雕塑的理念首先是自然,真实。他在《罗丹艺术论》的嘱词中说:“要真实啊!但这并非说要平凡的准确,那就成照相与铸塑了。艺术之源,实在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能传达情感。” “艺术作品要能够传达感情”,就是罗丹的艺术。
罗丹著有《艺术论》,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 其中有罗丹最著名的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罗丹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 工作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快乐,也是幸福之所在。——罗丹 真正的青春,贞洁的妙龄的青春,全身充满了新鲜血液,体态轻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这个时期只有几个月。——罗丹 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我可以一再坚持我们的贡献,那是因为,只有这种看法,才能在世界上有权力赢得人类的同情。 如果工作对于人类不是人生强索的代价,而是目的,人类将是多么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