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血疗法--caixg1969的blog

 五旬学艺 2010-03-30
放血疗法
[ 2010-1-27 13:45:00 | By: caixg1969 ]
 

(一)  简介

 古代人类在狩猎过程中,常会伤及皮肤肌肉而流血。在这过程中有时竟会因祸得福,随着流血停止,原有的某些疾病却不知不觉地消失了,这就是放血疗法的由来。据记载神医扁鹊是放血疗法的鼻祖。《黄帝内经》中也有关于放血疗法的大量记载。如《灵枢·官针》篇中指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

 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是用三棱针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放血疗法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代医家对放血疗法非常重视,《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热病篇》中说: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千金方》中载有:胃腑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太阴、阳明横络出血。金元张子和有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的专论。

 实践证明,放血疗法能醒神开窍、解毒泄热、活血通络、驱风止痉、止呕止吐、消肿止痛,尤其是对喘、热、痉、呕、泻、昏厥、腹痛、喉痹等急危重证,不论年龄大小,均可随时点刺。且具有取穴少、操作简便、起效迅速等特点,常取得药物疗法难以达到的功效。

 三棱针,古称锋针,具有一针三刃、针身长直、针尖锋利的特点。

(二)机理和作用

  中医学认为脏腑功能紊乱、经络气血运行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放血疗法通过调血理气通达经络,使脏腑气血和调,以恢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放血疗法的作用

1  退热作用

中医认为发热主要有两种,一为阳盛发热,一为阴虚发热。放血的退热作用,则适用于前一种。因为阳气盛必然会血盛,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了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的气血趋于正常。

2、止痛作用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在其经脉中必有闭塞不通的地方。放血疗法可以直接带出经脉中的瘀滞的病邪,调整闭塞的壅阻的局面,经脉畅通了,疼痛立时可止。临床许多急性病,例如咽喉痛及偏头痛等,应用放血疗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

2  解毒作用

中医所说的解毒作用,是指机体在病理的状况下,由于自身机能障碍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现的证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红丝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疮疡痈疽。放血不仅能使侵及机体的毒邪随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血调气的作用,使人体机能恢复正常,以抑制病邪扩展与再生。

3、泻火作用

 中医认为,火热内扰,可致多种病证,常表现为心烦不安、口舌生疮、肢体疼痛肿胀、急躁易怒,甚至发热、神昏、谵语等症状。放血疗法可以直接使火热之邪随血而泻,适用于多种热证。

4、消肿作用

 肿痛多由于气滞血涩,使经络瘀滞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经脉中瘀滞的气血与病邪,促使经脉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

5、止痒作用

 痒是风邪存在于血脉之中的表现,故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放血就是理血调气,使血脉流畅迫而风邪无所留存,达到祛风止痒的作用。

6、缓解麻木作用

 气虚不能帅血达于四末,或者血虚失于濡养,则往往出现麻木的症状。用毫针点刺患侧肢体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疗麻木之症,是以血行气至的理论为指导的,效果较好。

7、镇吐作用

 急性呕吐多属胃热炽盛或肝气横逆犯胃或食滞停留,放血能泻热平肝逆,并有疏导肠胃积滞下行的作用,故能镇吐止呕。

8、止泻作用

 放血治疗泄泻的范围,一般是指肠胃积滞化热而成的热泻,或者感触流行时疫,造成清浊不分的泄泻等。其机制是泻火降热而达到升清降浊的作用。

9、急救作用

 所谓急救作用,是指卒然昏倒,惊厥不省人事的闭证而言。放血能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抢救方法。

(三)种类

  缓刺:适用于静脉放血。如曲泽、委中、太阳等穴,先用橡皮带在应刺的位上束扎,术者用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或静脉胬起处,徐徐刺入0.5~1分,然后将针缓缓退出,待黑色血出尽变为红赤色,可将橡皮带解开,用消毒棉球揉按****片刻。

   速刺:适用于咽痛、目赤肿痛、中暑、中风等病症。咽痛刺少商;中暑刺十宣;中风刺十二井等穴。刺时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紧应刺的穴位。右手持三棱针或毫针迅速刺入05~1分,立即退针,然后用手挤压局部,使之出血。

    挑刺:这种刺法适用于手、胸、背部或头面及肌肉浅薄的穴位。针刺时对准局部红疹点,用左手将红疹点周围肌肉捏起来,右手持三棱针横挑出血。

    围刺:适用于痈肿、痹症、瘟毒等症。围绕红肿处周围用三棱针点刺几针或几十针,然后用两手轻轻挤压或者用火罐吸拔,使恶血出尽,以消肿痛。

    密刺:适用于皮肤病,如顽癣等。刺时用梅花针扣打患处,使局部微微出血。

(四)注意事项

    放血前应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最好采取卧位,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和面色。

    由于三棱针刺后****较大,必须严密消毒、防止感染。

    针锋要锐利,针刺时不要用力过猛,不要刺中动脉。

    气血虚弱、妇女产后及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使用此法。

 (五)常用穴位:

太阳:主治头痛,眼红肿;

上星:主治头痛,目痛,鼻衄,热病;

水沟:主治癫痫,小儿惊风,中风昏迷,中暑,口眼歪钭,牙关紧闭,急性腰扭伤;

龈交:主治齿龈肿痛;

内陆仓:主治面瘫;

金津、玉液:主治口疮,舌肿,呕吐;

十宣:主治昏迷,癫痫,癔病,乳娥,小儿惊风,中暑;

四缝:主治小儿疳疾,百日咳;

八邪:主治烦热,目痛,毒蛇咬伤手指肿痛;

曲泽:主治烦热,胃痛,呕吐;

少商:主治急性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肿大,鼻衄,发热,昏迷;

商阳:主治急性咽喉肿痛,齿痛,手指麻木,昏迷;

委中:主治腹痛,吐泻,腰痛(急性腰扭伤疗效好),丹毒;

八风:主治脚气,趾痛,毒蛇咬伤足跗肿痛。临床多用于急性呕吐、腹痛腹泻、急性头痛、咽喉肿痛、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腰扭伤的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