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女,永康人,22岁。自述13岁月经初潮,后连续两年月经未行,15岁时上体育课时忽然阴道大出血,在永康某医院治疗无效,后去杭州某大医院治疗,出血得以控制。血止后月经8个月后才来月经,自此月经紊乱,13-80不等月经一行,行则要么量极少,要么淋漓不尽。6年来多方治疗无效。2007年7月,本人到永康,求诊于我。见其体瘦,面暗无泽,腰酸,神疲无力,大便溏结不均。月经60余日没来。舌红苔厚腻,脉细弦,重取无力。 拟:补气养血 党参 5剂。 二诊,服第四剂时月经至,经色暗,血块多,舌红苔薄,脉细弱无力。 拟:补中益气 生黄芪 5剂。 三诊,经行四天干净,舌红苔薄,脉细弱。 拟:补气养血,促卵泡 生黄芪 7剂。 四诊,舌红苔薄,脉细稍弦。 拟:补气养血,促排卵。 生黄芪 5剂。 五诊,舌红苔薄,脉弦缓。 拟:补气养血,促黄体。 生黄芪 5剂 六诊,舌红苔薄,脉弦缓稍数。 拟:补气养血,促月经。 生黄芪 10剂。 服药到第七剂时月经至,量中,无血块,五天干净,再以上述思路,以月经周期用药,再调理两个月以巩固,随访近两年来月经一直正常。 按:女性月经的生成、排泄的过程,和人体的脏腑气血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以肝脾肾三脏的关系更为密切。肾藏精,主生殖,系胞宫。早在《黄帝内经》对肾气产生天癸促使月经的生成,及肾气对人身体的生壮老死的作用已讲得很透。《傅青主女科》也有“经水出诸肾”的论述,近代名医 月经是子宫依据机体的具体情况,以特定的升降出入之期,按身体脏腑气血按生理节律的收藏排泄的一种方式,如果月经不按正常的周期排泄则为病了。 月经周期的变化,也就是子宫一种阴阳变化的过程,经期是阳极转阴,的过程,也是一个除旧的过程,子宫内的经血得干净的排泄,下一个周期的经期才能正常的进行。排经后,血海空虚,子宫内膜相对来说较薄,这时得有大量的物质为基础来促进子宫内膜的增厚,和促进对卵子的发育成熟。这种物质以中医上来说就是阴气。当阴气不断的增长,长到极限时,则要向阳转变,根据阴阳消长的原理,阴气长得越多,阳气就消耗得越多,所以在排卵子期前的用药不能太凉,要有阳气的鼓动,才能促进卵子的排出,也就是得有阳气的鼓动,阴才能向阳更好的转化。排卵后,体内由原来的高雌性激素水平转变成为黄体期,以黄体来促进子宫内膜的软化,这样月经才能顺利的排出,这一时期以中医上来说就是阳长期。当阳气长到了极点时,又要向阴转化,这又是一个月经的排经期。本案的月经紊乱,也就是机体阴阳二气不能相顺应的紊乱,所以本人根据阴阳互根消长的转化规律来用药,通过药物来建立一个正常的月经周期,使肝脾肾三脏得以协调,从而治愈。 女性自有月经起到绝经为止的年龄段,正常的月经(包括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等)是一个女人身体健康的标准之一,所以本人治疗绝经期前的成年女性,不论是什么病,总得以时时顾及这一正常的生理周期来用药,而不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来对待。如果不注意这点,常常会这边的病还没治好,内分泌先治乱了,其它病又得来,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病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