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人,过年啦!

 虾子 2010-04-08
 
 

↑剪下花束,吸引了不少游客

→买金鱼(黄笃维/摄)

↑1963年广州花市(王志渊/摄)

在物质生活不太富裕的晚清广州社会,到过年期间,人们终于可以丢弃节俭主义,利用平时的积累,享受一些平日不敢享受的食品,广州城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消费气象。
  进入农历十二月就开始做过年的准备,首先是清洁房子。同时,吃的当然也要准备。从腊月廿三起,家家户户就忙着操办食物:廿三谢灶;廿四开炸,项目有爆谷、煎堆、油角、茶素、芋虾等,以备春节之需;廿五蒸糕,有萝卜糕、伦教糕、马蹄糕、九层糕;廿八包粽,分咸肉粽和碱水粽之别;三十团年,杀鸡宰鸭,无论贫富,都有一顿丰盛的晚餐。一般说来,团年饭少不了的几样东西:发菜(寓意发财)、生菜(生财)、猪手(寓意就手,顺手,即发财容易)、猪横脷(寓意大吉大利)、鱼(年年有余)、荷兰豆(寓意荷包满)等,吃起来香,也能发挥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光绪中期,广州人在除夕之夜,喜欢吃蚬,“相率买供匕箸……人于除夕,莫不买蚬充口腹者几何。”可见,蚬作为便宜的美味,广州人是相当赏识的。
  除夕那天,一家人不出家门,所谓“大年三十没外人”。除夕夜晚,孩子们忙着上街“卖懒”,所谓“卖懒”,就是把懒惰之性从此卖掉,在新的一年里让孩子聪明伶俐。晚饭后,孩子换上新衣服,喜滋滋地用苏木染红的鸡蛋,插上一根香,提个灯笼,在住宅附近走来走去,沿街“卖懒”。口中念念有词:“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吾懒。”也有唱道:“卖懒仔,卖懒儿,卖比广西五大姨。”他们边走边唱,回到家门口时,把香扔了,把鸡蛋吃掉,就此完成一项过年的“议程”。
  广州人特别喜欢逛花市,可除夕之夜的行花街,习俗却是19世纪60年代才形成的,那时已经打完鸦片战争。但广州人平日逛花市的习俗,在明朝万历年间就有了。当时的歌谣唱道:“花母女儿不爱花,萦丝结缕向他家。”到清代,“花市在藩署前,灯月交辉,花香袭人,炎酷夜尤称丽景”。著名诗人张维屏有《花市》一首:“花市朝朝水一方,月迷五色灿成行。筠篮卖入重城去,分作千家绣阁香。”而潘贞敏在一篇文章中说:“粤省藩署前,夜有花市,游人如蚁,至彻旦云。”说明明清时期,花市已经由日市发展为晚上也开市。到清中期至宣统年间,已发展到“岁除尤盛”,“每届年暮,广州城内双门底,卖吊钟花与水仙花成市,如云如霞,大家小户,售供座几,以娱岁华。”(《粤游小志》)到花街一看,真正体会到“十里花街春意闹,倾城赏花庆升平”。那时候,游花街的人忘却一年的辛酸苦辣,都充满信心迎新年。“羊城世界本花花,更买鲜花度岁华”,“郎自提筐侬唱歌,月照卖花人过河”。这时孩子也欢喜地唱起祖母教的儿歌,充满对未来的向往:“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前一口塘,养鲫鲤麻八尺长。头节拿来换酒食,尾节拿来换新娘”。
  半夜时开始开门拜神,谓之“接财神”。此时,全城鞭炮声齐放,噼里啪啦,惊天动地,卖懒的孩子们拿着写有“财神”的红纸,奔走于左邻右舍,敬献财神。而接到财神的人家,当然要给“利市”,再将“财神”贴在家门口。
  春节前数日的准备,主要为了在元日及以后几天的消费,特别是元日,作为农历新年的开始,最为热闹,“烧爆竹,啖煎堆、白饼、沙壅、饮柏酒”,也可以在家吃糖果花生玩牌,千万不要到亲朋戚友家去,因为那是另外的安排。年初一要舒适快乐,广州人认为,初一过好了,全年才会快乐。所以,这一天不扫地,不补衣服,不吃带血的食物,也不恶语伤人,不说不吉利的话。年初二叫“开年”,晚辈向长辈拜年,不走外人家。直到初三初四才访朋问友。节日期间,还增进亲友之间的感情,“糖霜和粉拌玫瑰,纤手揉成油角来。朱盒描金红络索,馈年呼婢送煎堆。”可见,广州的食品以炸和蒸的为主。拜年的时候,见面就说“新年好”、“恭喜发财”之类,与全国是一样的。但送礼就有特点了,广州人送礼数量上要求二、八、九等,迎合“易、发、久”的寓意。也有人把对方的礼物取出若干,连同自己的礼物一起回赠,否则就意味以后互不往来,断情绝义。
  到正月十五是元宵,一年第一个月圆日。这一天,与全国一样,家家吃汤圆,表示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此外,还有扎花灯。过去的花灯会,在今天的解放中路,那里有四座牌楼,于是明灯高照。市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游灯街,买花灯,回家悬挂。两广总督阮元当时还写了一首诗:“海鳌云风巧玲珑,归德门前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半年羊穗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且说瀛州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这首诗表现了羊城人在元宵节的欢乐。此外,也有竹枝词描述元宵的情景:“节近元宵乐未休,买灯花到四牌楼。愿郎买得灯花后,照妾青春到白头。”元宵之夜,街上舞狮舞龙,更是热闹非凡。龙和狮都是吉祥的象征,龙灯以竹制骨架,外蒙鲜艳绸布,通常有11节到17节,过去里面燃蜡烛,如今已经有灯泡。巨龙翻滚,左旋右转,老人在街上看热闹,孩子提着虎灯、龙灯、金鱼灯四出奔走嬉戏,整个城市在鼓乐声中鲜活起来。
  在正月廿六,广州还有一个“生菜会”。那时还有许多人家里有菜园,到正月廿六,就到菜园采青,“红花莫采采青蕤(音‘锐’),戴月归来有所思。一笑问郎郎不知,侬如杨柳正青时。”生菜有个“生”字,民间代表吉祥、发财和兴旺,《点石斋画报》说:“生菜本名莴苣,粤人因其菜名可生食,故以名之。每届新岁,居民互相赠答,盖取生发之意……是日肴馔虽水陆并陈,必以生菜为主以至老圃皆利市三倍。”
  过年是人人高兴的事,大家都预祝明年的事业会顺顺利利,才能在短短一头半月左右充满快乐的气氛。
本文源自广州本土网:http://www./thread-4969-1-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