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史(完)

 昵称416348 2010-04-11
(十五)股改
  2005年春天的中国股市满目疮痍,五年的熊市让绝大部分投资者损失了七、八成市值,尽管上证指数跌了五成,证券公司被大批托管,相当数量的私募基金灰飞烟灭,庄家们也损失惨重,抓的抓,逃的逃,只有共同基金元气尚在,主要在一些大型蓝筹股里互相抱团,取暖过冬。

  中国的古语“置之死地而后生”此时发挥了作用。既然已经坏到不能再坏的地步,出台什么利空市场的政策对社会稳定不稳定也就那么回事了。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终于说服了国务院,开始宣布要从根子上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

  中国证监会征求解决股权分置的方案据说有几千种,但最终发现面对千差万别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根本不可能找出一个能让大家都满意的方案。包括中国证监会在内的政府终于明白,千千万万个投资者和市场主体要比他们更为聪明,说得更准确些,仅在这个问题上的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终于让证监会失去信心,把股权分置这个难题推向市场来解决。

  让人感慨的是,中国证监会最后还是要表现一下自己的聪明,人们还是接到通知,要注意和控制这个利好消息发布后股价暴涨所产生的影响。而市场中人听到这个通知后却是哭笑不得,这好比最寒冷的严冬到来时,却让人们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这就走远了。 2005年4月29日,上证指数收盘是1,159点,到了2005年6月6日,正在执行第一批解决股权分置(以下简称“股改”)试点的公司在网络投票时,上证指数跌穿千点,最低为998点。

  而我们刚才所说的坏得不能再坏的股市环境救了自作聪明的证监会,市场早已到了具有投资价值的底部,“股改”的宣布又让它过度暴跌了一把,但力量已经有限了。

  由于已停止融资,从2005年到2006上半年,中国股市中几乎所有的人和机构都在忙着一件事,围绕着股改运动。真的,它是一场运动。

  股改的核心就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赎买流通权,俗称“补偿”。宝钢的独立董事单建伟在媒体上发文,抗议这种不合理“补偿”,企图影响中央政策。但人们很快发现,单建伟是入主深发展银行的美国私募基金新桥公司的项目负责人,他心疼自己刚投入深发展的钱贴给了流通股东。事实上,股改的补偿对象是A股股东,而不是B股和H股股东,这就很说明问题,非流通股不在B股和H股两个市场流通,不会因为供应量的增大影响它们的股价。

  股改在某种程度上有些类似当年的土地改革,中小投资者在中国股市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主人翁的感觉,当然,这也极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因为在过去非流通股股东占2/3的情况下,不要说中小股东,连机构也奈何不得上市公司。两年前,招商银行因发行可转债,惹来众多基金和券商的强烈反对,最后还不是乖乖服输啊。这次不同了,非流通股股东是“索赔”对像,没有表决权,同意不同意流通,完全由流通股股东决定,按规则,必须经参加表决的流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方可通过。

  参加第一批试点的四家公司中,至少有两家还不适应这种流通股股东享有民主决定权方式,“三一重工”的董事长、号称“湖南首富”的梁稳根2005年5月 14日约见媒体时,抛出了“大猪拱食小猪别闹”即著名的“猪论”:“一头大猪带着一群小猪,墙上挂着一桶猪食,如果大猪不把猪食拱下来,小猪就一点都没得吃。现在,大猪将猪食拱下来了,一群小猪就开始闹意见,要求得到更多,这怎么行?”

  怎么不行,人们愤怒了。梁稳根在为包括自己在内的非流通股股东表功,他似乎在为所有股东的利益服务。但包括梁稳根自己,谁都明白非流通股股东才是这次股改的最大受益者。如果在过去,人们再怎么表示愤怒,梁稳根都可以毫不在乎,但这次他不仅让手下数次道歉,而且“大猪”修改了补偿方案,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的方案是10股送3.5股和8元现金。

  清华同方的方案是每10股送3.56股,比其他两家(金牛能源每10股送2.5股、紫江企业每10股送3股)要好。而且,以后的股改对价支付方案也证明只要高于每10股送3股的水平,一般中小股东都能接受。但清华同方却成为四家股改公司中唯一没有通过股改的公司,因为流通股股东赞成比例只有 61.91%。

  清华同方的股改失败给了后来者许多经验。首先,有基金等机构持有大量流通股的上市公司较易通过,在三一重工和紫江企业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基金持股分别占整个流通股的25%和15%,而清华同方只有4.5%左右。所以,梁稳根的“猪论”并不影响三一重工以93.41% 的高票通过。其次,也有比清华同方流通股股东更为分散的上市公司,但清华同方是历史上被炒作得离谱的高科技股,历史最高价一度接近72元/股,最高复权价位高达200元/股,而目前的价位只有10元/股左右,近几年的经营业绩又不见起色,投资者对清华同方的对价要求就比较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当股民要求清华同方修改方案时,后者自恃对价已送得够高了,拒不同意,结果失败。以后的上市公司学聪明了,股改时宣布第一次对价方案时早已为修改预留了空间,然后一定会修改一次,态度很好,实质上并没有什么改变。

  为了股改成功,上市公司使出浑身解数,通过各种手段向流通股股东拜票。拜票这个术语是描述民选候选人如何向选民拉票,但用在这里也是很贴切的。不过,股改的上市公司在向股民拜票时,有时会按每股多少钱向证券营业部购买赞成票,这就是“ 贿选”了。上市公司的对价方案也是五花八门,各自表述。常用的是送股和派现金的方式,这也就是前四家试点的模式。在第二批42家试点公司中,有34家推出了送股方案,占80.95%,其中最高的每10股可以送5股,最少的是每10股送1股。派现一般是配合送股,也有上市公司采用缩股和送权证,但不多。

  除了这些送股派现外,有些上市公司还有辅助条款,如中国证监会本来要求股改的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应当承诺,其持有的非流通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至少在12个月内不交易或者转让,有的股改公司就延长禁售期,从24个月到几年不等。又如中国证监会规定,在禁售期满后,非流通股股东应承诺,出售股份的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超过5%,在24个月内不超过10%,有些公司就承诺,在禁售期满后,在一定期间内保证最低持股比例。还有的如宝钢集团承诺旗下的宝钢股份价格如低于4.53元/股,前者将累计投入不超过20亿元的资金增持流通股,这个承诺变成了投资者大批套现的靶子,宝钢集团用完了20亿元,股价还是跌破了4.53元/股。

  股改是一场运动,既然是运动,就是一个大萝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例如管理层股权激励方案也随之出台,从目前的个案看,管理层设计的奖励目标让我们这些外行都跃跃欲试,说得偏激些,哪怕是个傻子,也能拿到激励,只不过是多少而已。

  到了2006年春天,参加股改的市值已超过60%,没有通过股改的公司却只有10家,主要是与流通股中的较大持有者的谈判没成功,这些对手往往是基金和被套的小庄家。最有趣的是,金丰投资套住一位专写改革的名作家周梅森,而且套得不少,周梅森奋笔疾书,写了类似《我控诉》的文章发表在媒体上,金丰投资的股改方案当然黄了。

  接下来的股改会越来越难,因为前面的上市公司有把握才会进行股改,后面的公司就是有各种困难的了。少部分未股改的公司有何结局,在2006年春天还不是很清楚。

  毕竟这么多年来,大家都说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的最大问题,是万恶之源,现在快要解决了,它真的那么神奇吗?

  我不这么看。中国股市早就有全流通的股票,如我们本章最开头提及的上海股市“老八股”中的大多数股票,但谁也没去研究没有股权分置,它们究竟有多么好。

  中国股市,仍是雾里看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