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联 加减法,是为了某种需要,将某副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字词或笔划,使联意发生变化,造成新的意境,组成新的楹联的制联方法。这种作联的方法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时常出现,所撰楹联多含有诙谐、戏谑、讽刺意味。 1、加字 福无双至; 因联语不吉利才没有被人揭走,晚上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后各添三字,大家在春节早上见到的春联就变成了: 福无双至今日至; 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而已。还有一个故事,是连续运用续字手法的。传说明朝才子解缙未成名时,住所与一富翁家的竹林相对。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富翁见状大怒,心想我家的竹园岂容他人借用?便令家人将竹子砍掉一截。解缙自知其意,便在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富翁见之,更加恼火,干脆把竹根也刨掉了。解缙只觉好笑,便把楹联又添二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 任凭富翁将竹砍短、除根,楹联依景而变,只气得富翁目瞪口呆,无计可施。此联两次加字,实属不易。用加减法制作楹联要求联意不做作,不牵强,字生趣,意通神。 有的续字联则在原联的基础上任意发挥。传说旧时某县官贪婪、凶残,却又自诩清廉,自贴了一副门对: 爱民若子; 有人补了若干字,成了这样的讽刺联: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又有补成: 爱民若子,牛羊父母,食廪父母,供为子职而已矣; 尽管所续之字多于原联若干倍,但都是从“爱民若子;执法如山”引发接续而来的,是在原联基础上的发挥。 早行节俭事 不过淡泊年 王某平日挥霍无度,过年时缺柴少米,在门上贴副对联:行节俭画,过淡泊年。邻居在上下联各添一字:早行节俭事,不过淡泊年。观者为之捧腹。 2、加笔划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门对刚刚贴出,便有人乘其不注意时通过改增笔划,变成了另一副楹联: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如此一改,内容便大相径庭,父子俩也只有自叹倒霉而已。 3、减字 流水夕阳千古; 类似这样加减字词的故事,在民间广有流传。 4、加减字义 还有一种独特的加减法的对联,越递。是一种字义上的加减(有时字面也会体现出加减)。 越递又称巧意、层递。即在联语中将某一词语越过一词,而使之递进。此法有两类: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的推进方法叫阶升法。反之为阶降法。 1.阶升法 坐、请坐、请上坐; 此联传说是清代学者阮元游平山堂,寺庙方丈将阮元当做一位普通游客,只说了一声“请”,又对下人说“茶”。随之交谈,觉出语不凡,便改了口气“请坐”,吩咐下人“泡茶”。后来当他知道是大学土阮元时又换成了“请上坐”、“泡好茶”,到了阮元临走时,方丈恳求墨宝,阮即出此联,活脱脱描绘了一个前倨后恭者的面目。作者以方丈的言语入联,对仗十分工整,别开生面,确是一副很难得的佳联。 再看陶行知先生为晓庄师范学校题联: 认请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好教育; 作者从事物最初层次着笔,不断向中高层次递进,采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观察方法,给人们揭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不仅文字工整,立意也巧。 2.阶降法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支耍手,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 此联以戏谑为快,不免有狂妄不当之弊。但其手法却为独特。把所评对象分别以“生”、“净”、“丑”、“末”、“耍手”、 “奴婢”对号入座。用的是阶降的手法。 |
|